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时间:2022-03-29 07:23:29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words : Pupil; Outside reading; Significance; Principle; Method; Form; Reading activities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标中,课外阅读已经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课外阅读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多读、熟读和博览。这就要求教师除认真搞好课内的三类课文的教学以外,必须辅之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从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很大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都受益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又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能够丰富词汇,学习到写作榜样,从中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继续与补充。

小学儿童,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是我们祖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小广泛地阅读科学通俗读物,这对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还应看到,儿童入学后,随着年龄增加和身心发展,知识领域扩大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爱好与兴趣,逐渐地浓厚起来。有些儿童,喜欢种植;有些儿童,喜欢饲养;有些儿童,对航空模型、无线电、气象观察有特殊兴趣等。为了满足儿童这种爱好与兴趣,应当指导他们课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这对发展儿童的才能是有很大意义的。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课外阅读本身就有教育意义。在我们的小学生中,读了一些有益的读物以后,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深的例子是不少的。比如,有的儿童,读过了《刘胡兰小传》、《伯伯的小故事》等书以后,很有感受的说:“以前,我认为一个人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是最大的幸福。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刘胡兰同志为党、为革命无限忠诚,不惜牺牲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课外阅读在儿童身上,有着多么重要的教育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少年儿童节约零用钱买书,自己到书店看书。看书多了,开拓思路,增长智慧,受到教益。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读书风气,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广泛的课外涉猎可扩展知识的领域。

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阅读能力不高,鉴别能力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读物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爱好等,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读物。当前的问题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较少,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书籍更少。这就应该引起大家极大的重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在选择读物时还应注意,思想内容要符合教育方针和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求,思想要正确、健康;能与课文教学密切结合;题材要广泛,既有文学作品,又有科学知识文章,思想性、科学性都好,教育意义大,体裁要多样,文字优美,语言要规范。形式美观,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印刷字体大小适当。读物选好以后,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儿童实际,有计划地向儿童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再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爱好不同,分别加以恰当处理。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补充。为了巩固与发展课内教学的成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必须与课内阅读、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结合课文的讲读,相应地介绍有关课外读物。如读了《长城》、《桂林山水》,可以不知阅读有关游记的文章。教了常识性课文,可补充知识读物。教学实践证明,好的语文课,能引起学生阅读类似书籍的强烈愿望。比如,有的教师教学《二虎子》课文后,儿童深受课文中二虎子勇敢、机智与爱国行为的感动。教完一课之后,儿童很自然地产生了读这类故事的愿望。教师就相机地介绍了《少年儿童英雄的故事》、《东山少年》等读物给儿童看,课外阅读效果很好。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使儿童不只是了解故事情节,也应注意学习书中的语言与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在作文课上指导儿童对读过的课外书籍写读后感。这样,既加深了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有必要也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教给学生查字典,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2)培养学生看书能抓住要点的能力。使学生能逐渐地离开教师提示抓住要点。(3)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让儿童开展讨论,或写读后感等。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为了使儿童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和爱好课外阅读,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儿童求知欲的具体表现,进行积极地启发诱导,使儿童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把他们读书的兴趣与愿望激发起来。同时,除阅读教学向儿童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外,应该在教室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内,经常向儿童介绍一些新书。介绍新书不应该只列举一些书名,应用表格形式列出书名、著者、内容简介等,最好附有剪贴画的插图,以便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

在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工作中,根据各年级儿童阅读的兴趣和特点,来确定阅读的要求与内容是很必要的。低年级儿童,阅读的能力较差,对书的内容是凭直观形象来理解的。因而应该选择内容浅显、生动有趣、情节鲜明简短的拼音读物或注拼音生字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指导得当,读物内容选择合适,从一年级起就可以进行课外阅读。中年级儿童,已经掌握了朗读与默读的技能,社会兴趣开始发展起来,他们不仅对动植物世界感兴趣,而且对于历史、地理的书籍,对于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传记也发生兴趣,应该引导他们阅读这方面的书籍。高年级儿童,在阅读兴趣上更加广泛,求知欲更加旺盛,个人的独特兴趣也表现出来。因而应该针对这种特点引导他们阅读有关书籍。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不仅要培养儿童的阅读兴

趣,还要培养儿童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这方面,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的能力,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地读、刻苦地读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爱惜图书和注意阅读卫生的习惯等。阅读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阅读水平、阅读目的、阅读材料、阅读环境,应当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按顺序一字不漏地对阅读材料仔细认读,小学生的精读不同于成人专题性研究性质的精读,主要指详细认真的阅读。精读的要旨是:熟读精思,深刻领会。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告诉我们,离开了熟读,就很难谈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但是熟读,不是一遍遍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深入思考。因此,精思是精读的重要手段。熟读深思是为了“深刻领会”文章内容和形式,包括主旨、材料、结构、表达、语言等诸多要素。一般认为,不论什么文体的文章,只有从整体感知入手,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做到“深刻领会”。因此,阅读中要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

略读,又称跳读或泛读。略读的要旨是:观其大略,择要吸收。“观其大略”据说是诸葛亮读书的经验,主要指对文意与脉络的大体了解,要求阅读者不咬文嚼字,“不求甚解”,只求全局把握。所谓“择要吸收”即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去选择、吸收。如果不能根据不同的文章给自己提出某些特定的要求,那么,这样的略读容易成为过眼烟云,收获是很有限的。

精读与略读是互为补充的,应在课外阅读中交叉运用,充分发挥两种阅读方法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过去我们的阅读重点往往落实在“写了什么”(文章的内容)上,不适当地强调了“深刻领悟”所读内容,却把语文学习的规律放在次要位置上。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毕竟有限,尤其对自身以外的社会事物更难身同感受,他们对课外阅读材料达到认知的程度已属不易。因此,教师不应过分要求他们刻骨铭心地“吃透”、“领悟”,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去体会认识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对小学生学写作文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的阅读指导却在“写了什么”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接受主体对文体的信息接纳,并没有统一尺度,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渐成系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自然会用整个生命流程去不断“反刍”,不断消化,从而获得更新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特点,应加强其课外阅读中的朗读训练。朗读,即有声阅读,是小学生最熟悉也最易掌握的一种读书形式,因为小学生学语文就是从学说话开始的。再加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章,大多数为文情并茂的短文,适宜朗读,易于背诵。所以,一定要摒弃课外阅读只能是无声阅读的陈见,让学生选择、朗读文章精品,“口诵心惟”,熟记成诵。俄国作家果戈理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会听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可见,朗读其实是心声的共振,是情感的对流与共鸣。

实践证明,让学生背诵文章精品,大有好处。其一,这些文章是可以“发酵”的知识,它将成为学生以后阅读的参照,通过比较、鉴别,得以触类旁通;它还将成为学生写作的资本,通过模仿、摘抄、变通,融进构思,深入笔端,使文思泉涌。其二,这些文章提供了大量组合价值极高的知识零件。精妙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独到的构思,甚至标点的用法,均是极好的借鉴。若孤立地学习,难见成效,只有共贮大脑,才能收到整体效应,获得迁移巧用的活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既要善读,也要善评;既要动脑,也要动手。可以采用摘录与评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到读记合一,读写合一,方能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摘录法,指对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进行分门别类的摘录。分类方法可因人而异,鼓励创新。摘录的具体做法包括:1.摘抄,即在阅读札记上抄录原文精彩内容;2.剪贴,即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到阅读札记本上,这种方法多用于无多大保留价值的报纸和期刊;3.制卡法,即根据阅读内容制成读书卡片,卡片上要写清题目、作者、类别、编号、出处及内容。这种方法难度较高,一般要求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

评析法,指学生在阅读后,用日记、读后感、交流、演讲等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或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写好评析内容要注意两点:1.评析内容中的“感点”来源于所读作品,话题宜单一明了,无需作面面俱到的分析;2.评析内容一般用第一人称表达,要尽量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切忌不加思索,人云亦云。

儿童求知欲旺盛,喜欢阅读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的故事。但是,识别力不强,不会正确选择读物;对书中所宣传的思想意义和正面的人物形象往往不能分析评论,对反面的言论往往会不加识别予以模仿。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的需要选择好的读物,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要注意介绍读物、指导读法。

在规定的语文教学时间里,可以有计划的一周或两周安排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怎样上这类课,要看任务,这里列举几种教学方式:

1.讲一般的阅读常识。这不能空讲,要联系儿童的实际,常看的读物加以引导。如《小朋友》、《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如怎样看内容提要或目录,从中该知道这本书主要内容和安排次序。看报纸要了解每张报纸的版面,每一版面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版有几栏,都有哪些标题等。

2.共同阅读。这要有共同的读物,在老师指导下让全班或一组共同阅读。老师可以适当介绍读物结构,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人物的评价,自己的感受等。必要时可让学生重点复述。

3.介绍书籍。老师介绍书籍,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引导。也可以让读过这本书的学生介绍,最好与课内阅读结合。

4.讨论。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读物理解加深,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一科学概念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评价,可以是对某一事物的分析认识。讨论的结果,教师应予以引导,作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

5.让书籍充分发挥作用。在班级里可以设“读物指引卡片”专栏。一方面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课外阅读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必要的指导。

复述课、朗读课、讨论课、读报课以及写读书笔记训练等,都是课外阅读指导经常采用的课型。

为了使儿童的课外阅读深入地、持久地开展起来,为了使儿童课外阅读收到切实的效果,教师必须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

组织儿童读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1.组织班级图书角。教师鼓励儿童购买图书,动员儿童把自己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儿童们自己管理借阅。这个办法适用于中、高年级。2.举行故事会。这种形式适合于低年级。这对提高儿童的读书兴趣和加深巩固对读物内容的理解都很有帮助。3.举行读书会。这是一种适合中、高年级儿童的活动形式。通过集体的准备与讨论,加以教师的引导,有力地促进阅读能力的

提高。4.举行文艺晚会。根据课外读物的内容,组织科学游戏、诗歌朗诵、排演节目进行文艺表演等。检查课外阅读的效果,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结合前面谈到的读书活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检查儿童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来考察他们的阅读效果;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让儿童缩写或改写等,来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总之,对课外阅读要大力提倡,引起重视,给予地位。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坚持有计划地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够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210-221.

[2]高惠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话[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5(1):130-137.

[3]六书.校园读书活动指导7阅读方略[M].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2(1):17-32.

[4]靳建设.教师成长[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11(2):34-41.

[5]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8(1):360-368.

[6]鲁林华.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3(2):161-167.

[7]李昆.教育教学集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7(1):132-134.

[8]李伯棠.小学阅读教学漫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9(1):218-226.

[9]熊章.给班主任的建议[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2(1):115-120.

[10]李跃华.教师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2):10-18.

[11]何永康.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写作[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1):371-383.

[1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6(1):430-438.

上一篇:[班主任论文]试论班主任的自省 下一篇:信息内容产业的法治与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