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风》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28 09:28:18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媒体资源:视频《画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激趣,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动脑筋想一想,猜猜它是谁? 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弯腰。(板书:风)2、师:同学们风有时我们能听到它,有时我们能感受到它,那你们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你们是不是想展示自己的画画才能了呀?不过在展示你们画画才能之前先展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画画才能,好不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画风》看看他们是怎么画风的。(板书:画风)3、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同学们说说我们前面学习一篇课文时是怎么学的?交流后出示自学提示:1、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自己不会读的生字、词语,借助拼音认识它们。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2、思考:课文中哪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是谁提出画风的?他们画出风了吗?

三、展示学生生字学习能力

1、我会认(出示课件)宋涛陈丹赵艺显(齐读、指名读)师:小朋友们真棒,自己借助拼音有认识了这多生字宝宝,有些生字宝宝我们不但要会人还要会写,你们会吗?2、我会写(出示课件)生字:丹、乌、艺、显、忽等。为了规范的书写这些生字,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师:有谁想提醒大家有哪些笔画本身是一笔,且容易写成多笔?有哪些字如果多写一笔或几笔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字?你们觉得哪些字不好写,需要老师再演示写一遍?师:大家彼此的提醒是不是记住了,我们来检测一下(出示课件)师:你们刚才自由读课文的时候有谁发现了多音字,想提醒大家?(交流后出示课件)师:(杆)字有两个读音ān和ǎn在比作比较长比较直的木棍时候读“ān” (旗杆)在比作某个器物的杆子比较短的时候读ǎn(笔杆)ǎn还可以作为量词比如(一杆枪、一杆秤)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师:转也是一个多音字读zhuàn和zhuǎn某个东西围绕中心在运动用zhuàn(转动)表示变换了方向用zhuǎn(转身)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4、生练写生字。此教学过程利用动画课件《画风:生字学习》辅助完成。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生字

师:上节课孩子们真棒,自学了这么多生字宝宝,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不相上下,有没有信心再读课文比一比你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读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能够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板书)(1)哪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板书:宋涛、陈丹、赵小艺)(2)画风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3)他们画出风了吗?谁最先画出了风?都画了什么?(板书画画)2、再读课文,抓住重点。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标出。全班交流。3、品读感悟,创编诗歌。4、想象拓展,积累语言。赵小艺、陈丹、宋涛他们画出风了,到底风藏才哪里呢?借助图画,以补充词语的方式逐步让学生结合图片、结合生活自创儿歌“风来了”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你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呢?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风方法。再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然后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先填写,再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一幅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2、课后作业: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四、板书设计:

15 画 风

赵小艺一根旗杆 拿风车的小男孩

善于思考

陈丹 画了 几棵弯弯的小树 爱动脑筋

宋涛 几条斜斜的雨丝

上一篇:略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二次函数在高一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