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润泽生命,缓慢而诗意绽放教育之爱

时间:2022-03-28 01:10:47

以生命润泽生命,缓慢而诗意绽放教育之爱

【摘 要】管理一个班级尤其需要爱与智慧并重,需要客观理性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方法也应当因人而异;同时,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路,把注意力放到多数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到“问题”身上。在管理班级时,尽量做到重点划分学生类别、关注所有学生动态、必要时给予表扬或批评,或是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成长。

【关键词】爱;智慧;注意力;好教师;共同努力;胜不骄败不馁;幸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56-02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这些观念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素质。叶澜教授曾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而智慧来自于博览群书,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这样的教师才能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一、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之标准

(一)把孩子培养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所有的父母都要把子女作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加以培养,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这是为人父母的天职所在。作为教师更应当如此,应视学生如亲生,把教师之爱转化为父母之爱,对学生进行关心,时时了解学生心理并给予心灵抚慰。

(二)好教师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五岁

好教师一定是一个身心舒朗、热爱生活、热爱健康、富有情趣、有较强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消解痛苦能力的人。只有教师及时进行自我补给,才能帮学生解决问题,调节学生心理。

(三)好教师看上去肯定就像一个“教师”

好教师因为日积月累的阅读、思考、写作,所以外表儒雅,有书卷气;爱孩子、爱教育,慈祥、和善,精神面貌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职业;从一言一行中,体现教师风范,不误导学生,体现出书香门第的气息。

二、即使逆风,也要抬头行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

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

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学生的爱,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乏爱心而只缺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管理一个班级尤其需要爱与智慧并重,冷静而理智地剖析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应将教育之爱倾注于对每一个难题的剖析之中。

在我的认知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的,如何客观理性对待学生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大致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类型: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厌学型问题生、心理型问题生、品德型问题生、“好学生”型问题生。

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懒”,厌学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怠”,心理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怪”,品德型问题生的特点是“坏”,“好学生”型问题生的特点是“骇”。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应适当发现改变,有时是耐心的长辈,有时是一位学习问题方面的专家,更可以是一个心理医生或是个足智多谋的战士,必要时,还能是一个高明的侦探。

在德育这个范畴中,与其说是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不如说是解决班主任或者是教育者的理念问题和思路问题。问题学生若被当成病人,那么要给病人看病,前提是我们老师也就是被当成医生的要合格,要有专业技术,否则大家会越来越被动,穷于应付、精疲力竭,常有黔驴技穷或江郎才尽之感。

三、一路徘徊,避免心灵残疾

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本该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到多数人的身上,然而许多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是把重点放到了“问题学生”身上,因为害怕“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结果满眼满脑都是“老鼠屎”而忽视了那锅汤。

笔者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尽量做到重点划分学生类别、关注所有学生动态、必要时给予表扬或批评,或是指导和帮助。

具体操作和表现列举如下:

(一)“人情味”班级管理(行为习惯问题生)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

班级的校服穿着以及胸卡佩戴的问题屡次发生,自从在班级量化考核设定中多加分少扣分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少犯错误;但也有学生屡教不改,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掩饰自己的不足,行为习惯没有较好地养成。此时采取先提醒、后警告,再罚以表演娱乐节目等等来纠正他们的不足,可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班级中的“扁担”(厌学型问题生)

班主任是扁担,一头担着学校的要求,一头担着学生的心愿。“要求”的箩筐里已被教学任务塞得满满的,纪律、卫生、各种活动的加载又会随时出现;“心愿”一头儿,不仅有幼稚的个性和固执的共性所构成的难调的众口,还有家长殷殷的期盼。

班里的W学生是个典型的厌学型问题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制力较差,懒惰、放纵,挺聪明的脑袋瓜子,就是不用。这样的学生年级越高,比例越大;他们有幼稚的个性和固执好玩的心,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来进行沟通以及开导。在我们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W学生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渐渐开始安心学习,让人感到欣慰。

(三)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型问题生)

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和管理。近年来,许多学生个性张扬过分,言行大大偏离正轨,让人瞠目结舌。

Z学生是典型的心理型问题生,由于内心的封闭和心理的脆弱,不善言辞,变得不和群,对人冷漠、无情乃至仇视,寡言少语,对集体生活漠不关心。容易在别人不经意的言行中感到自己受了伤害从而变得自卑,有时甚至把别人诚意的关心看作是有意的挖苦,从而表现出一些怪异的报复行为和攻击行为。于是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聊天、说笑;在他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在我的努力下,Z学生开始逐渐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淡化并消除心头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勇气。

(四)既是医生又是战士(品德型问题生)

教育管理中要做到“管放结合”。而有些学生就在这管放结合的天平上没有走平衡,偏离了轨道。

这类学生主要是品德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有小群体,而且和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联系。他们对教师一般有敌意,以不学习来反抗家长,学生则害怕他们。他们已经有了的价值观,在学校里兴风作浪,他们给教师的突出印象是“坏”。对于这种提前畸形社会化的学生,我们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要打压他们的气势与他们战斗,然后才谈得上教育医治好他们扭曲的品行问题。

(五)胜不骄败不馁(好学生型问题生)

人人都有优点,如同人人都有缺点一样。再好的学生也有缺点,有一类学生在学校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优异,表面上老师喜爱,同学羡慕;可问题却处于隐蔽处,自视清高,具有双重人格,自我中心,虚荣心强,抗挫折能力极差。

D学生一直名列前茅,成绩优异;有一次失利,便歇斯底里,茶饭不思,上课注意力分散,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自残。

与家长一起留心观察,关注变化,经过多次心理疏导与沟通,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事实上这种问题生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既要做老师,也要做朋友,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观察和体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对教师产生友情并乐意听教师讲道理,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坦然接受并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四、幸福是个复杂的总和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是一种爱。幸福像花儿一样有人呵护,每个人的幸福都可以是不同的,无固定模式可寻。

幸福的定义很多。让一千个人来回答便有一千种答案;一路走来,有欢笑后的甜蜜,有低落时的黯然泪下,有迷茫后的坚定坚持,也有奋斗后的莫名感动;幸福就是数名性格能力各异的学生形成凝聚力,团结成优秀的班集体。

欧文曾说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班集体的幸福需要同学们一同创造,在一路荆棘中,获得丰收,获得感动,获得幸福。所以说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集体管理中,我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自我教育者,让学生在“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成长,对于问题学生的处理也是因人而异,正确的处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共同创建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班集体。

上一篇: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价值探析 下一篇: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