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治疗对策

时间:2022-03-28 10:18:18

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治疗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从急诊、慢性病、先天性畸形、初复诊、年龄因素,专科检查治疗等六个方面来分析门诊病人的心态、不同心理特点、容易引发的相应问题和可能产生的矛盾。结果:把握了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治疗。结论:掌握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才能确保把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落到实处。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学 门诊医疗 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37-02

耳鼻喉科有心理相关性疾病者多因耳、鼻、咽、喉局部的病症而来就诊,其中主要有因过度的不良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病症,如咽异感症、恐癌症等;也有因躯体疾病或手术后引起心理障碍者,如空鼻综合征、鼻后滴漏综合征等;亦可两者兼而有之、互为因果者,则病情更为复杂。在这类患者的临床处理上,首先要能够识别,继之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身心并治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 门诊耳鼻喉科的病种类型及病人的心理特点

1.1 急诊病人的特点和心理表现。病人对医院的就医环境陌生,就医环节流程不熟悉,常发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现象。尤其是耳鼻咽喉科急危重症病人多:①急诊病人病情急,来势猛,缺乏思想准备,病人多有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的表现,医患、护患、病人与病人之间易发生矛盾,造成就医人群气氛紧张,就医协调管理困难;②极度痛苦;③恐惧不安;④择优心理明显。

1.2 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①普遍存在失望、悲观、消极、自卑的心理状态;②由他人推荐或经媒体信息来医院就诊,抱着一线希望,对诊断、治疗总是满腹疑虑,对用药和治疗都存有戒心;③对正确的治疗及康复均无信心,对好的建议或指导多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1.3 畸形病人的心理特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大,承受刺激能力低、自尊心强、疑心重,对周围的人的言行举动都非常在意,总怀疑别人在谈论或讥笑、讽刺自己,对护士接诊的眼神和语气都非常在意。

1.4 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①家属对医院的就诊环境条件陌生,特别留意其他就诊者的言行,一些家属则来回打探,以获得更多的信息;②比较注重医护人员的态度,渴望得到热情的指导和帮助;③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比较关注,常通过对他人就诊过程的观察来进行内心评估;④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1.5 不同年龄段的病人心理反应特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就诊心理反应特点,婴童患病后,身体承受着疾病的折磨,情感十分脆弱,比平时更怯懦、好哭,依恋感增强,甚至无理取闹。一般来说,学龄前患者,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模仿力强,喜欢受到表扬,同时多为耐受能力低、反应强烈、恐惧不安、不听劝说,大哭大叫,抗拒治疗。学龄期患者,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有一定的忍耐力和毅力,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生病后影响学习,内心痛苦,有治疗的愿望,但又惧怕痛苦。中小学生的表现多为有父母或亲人在场,一般配合很难,但有时心理开导可以起到作用。就诊时往往反复叙述自己的病情,总怕医生没听明白,常抱怨给他人诊疗时间长,自己的时间短,更注重医护人员的言行。

1.6 专科检查治疗病人的心理特点。护士应详细耐心地介绍检查处置的目的、配合技巧与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顾虑和心理负担,并通过熟练的专科操作技能帮助病人迅速完成诊疗,减轻痛苦。有的病人因恐惧拒绝接受治疗,此时护士应帮助病人了解相关治疗措施的目的、方法及延误治疗的后果,给予病人一定的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重视耳鼻喉患者的心理治疗

2.1 制订治疗方案前需先详细了解发病的心理相关原因及诱因,既往接受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据此设定治疗方案。先有针对性通过用药结合心理疏导,重点放在尽快减轻或解除患者当前最感痛苦之点。一旦见效,多能增强患者治病信心和对医师的信任感,依从性提高有助于坚持治疗,从而有望提高疗效。方法上采取内外结合、多种方法配合的综合治疗。

2.2 医师接待患者时特别要注意治疗的方式与态度,把它当做治疗措施的组成看待。语言疏导做到个体化、有针对性,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以充满同情、理解、诚恳、关心的态度,耐心倾听对方诉述并作出解释,忌厌烦、冷漠、训斥等态度。这方面做得不妥,有时会前功尽弃。

2.3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心理相关疾病方面的特色与优势。目前治疗心理性疾病的药大多用盐酸氟西汀(百忧解)、盐酸多塞平(多虑平)等抗抑郁或抗焦虑类的药物,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服药、费用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疗效也尚欠满意。而中医药从《内经》、《金匮》以来,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情志病症的理论和许多有效方药,通过具有中医特色的内服、外治及精神治疗等多种方法作整体调治,不仅弥补了西药的不足之处,同时能明显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不少原发病症及宿疾也常得以缓解或治愈。笔者近两年来在临床这方面作重点探索中,深感中医药治疗情志病症的特色和优势非常明显,值得重视和大力发扬。在内治方面:《内经》已载有制约法、开导法、暗示法、祝由法、转移注意法等情志病方面较完整的精神治疗方法,以及“生铁落饮”治狂怒症等的方药;通过历代医家长期发展与积累,使之更为丰富。

3 结束语

当前,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和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加,心理相关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近年来做过初步测算,在所有接诊的患者中,原发病或症状表现与心理因素相关者约占1/3,在疑难病例中所占比率更高,值得引起重视。现在重提这个问题,谈点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庚菊,卢公荣.护理工作中语言艺术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6,(07)

[2] 宋爱玲.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社区医学杂志,2006,(04)

[3] 张桂娟,马民,张宁.急危病人的就诊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6,(03)

[4] 刘启纯.如何做好急诊病人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12)

上一篇: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按摩治疗肩周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