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3-27 03:27:16

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核心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性得到发展。因而,我们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完全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其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的技术,从而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理解、感悟,受到熏陶,培养语感,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直接因素。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以致入迷,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学习,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转移、或加强、或削弱,与教师的教师水平和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语文是集中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诵读美于一身,身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和喜欢一门学科。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下工夫,花力气,运用生动活泼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去施教,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愿意学,同时,教师还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最佳教育情景,如电化教育的运用、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兴趣昂然中学好语文。

二、扶、放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起作用。明确了这一点,就能正确地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扶要扶得精巧,教师要扶在学生的疑问处,扶在学生的难点处,扶有困难的学生,扶不但帮助学生弄懂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更要点拨学生弄清这个结果是怎样得来的,即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而放就是充分给学生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一开始就积极地、灵活地探究学习,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敢于争辩,敢于转换新角度思考问题,敢于从熟视无睹的语言现象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创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发现和珍惜学生创造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能够潜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学习上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三、横向拓展,让孩子“自能读书”

课堂学习是个点,横向要向课前课后拓展。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体会,这个过程学生必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学,摸索出一套自学的办法,形成自学预习的习惯,学生能学懂的尽量课前解决。课堂上着重让学生提出普遍解决不了的难点,或学生领悟不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破中领会方法,培养能力。学生这种在课前、课堂上被激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必然延伸到课外,在广阔的语言环境中继续自觉地学习、训练、运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语文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让学生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当然,以理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是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因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

上一篇:加强课题研究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下一篇: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