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应凸显实践课教学

时间:2022-03-26 10:14:30

中等职业学校应凸显实践课教学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的职业教学应凸显实践课的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适合学生特点实践课教学方法 

关键词:实践教学;操作能力;实习任务;方法;评价

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贴近劳动就业和经济建设,因而必须凸显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学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与时俱进,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环节、过程及企业对接问题的讨论,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实践训练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训练状态。在实践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先对实习训练课题的教学目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技能操作要领和步骤、评分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具体操作示范,学生按部就班依次进行实际训练,若实践课题通过考核,则此项实习就完成了。上述实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实验型”、“模仿型”实习,与企业的工作实际相脱节,存在着不足:

1.教学形式:在传统实践教学中,实习指导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整个实习教学过程是围绕实习指导教师展开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实习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2.学习内容: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将教学视为一个漏斗,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为了让学生们记住这些内容,反复练习是最好和最普遍的做法,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不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实践教学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

3.实习目标:传统实践教学比较注重技能目标的实现,强调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注意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具体体现到个别学生身上,往往更注重记忆方式,从而忽视了与完成专业的职业技能任务密切相关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而“关键能力”包含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教师作用: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中,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示范,主要承担的是知识与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没有把准备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作为主要任务,实习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实践行为的指导者,碰到问题时候的咨询者。

5.传递方式: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中,教学信息的传递主要是单一性的,即由教师在实验室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在企业、在具体岗位上多样性的综合性素质的培养。

6.体检程度: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参与的程度与其自觉、努力的程度不同。在企业,产品的质量是核心,从工作的内容、程序、过程等都是具体的,它是需要每一个工位上的员工认真负责、集体努力,才能产生的合格产品,这样的实践教学课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我要学”,同时还能认知集体的力量。

7.质量评价:传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单一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对实践教学整体性和复杂性的评估,很难从理性上和实践经验上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介。

二、改革方法

对于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正确认识并加以改进。要从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体现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特征,凸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实习教学的最终目标。主要方案如下:

(一)确定实践组织形式

要改变传统的实践训练形式,需要学生参与到实践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践的全过程,往往会出现基础相对弱、能力不强的学生,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拟采用小组为单位,“强带弱”、“互帮学”的实践工作方式。

(二)实习指导教师下达实习任务

实习指导教师把实习课题和内容、组织形式等统盘考虑,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在开始实习前,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其中包括实习课题的教学目的、实习所需要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信息、学生的现有水平、引导问题和引导说明、场地设施、安全文明操作等,以确保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和获得高的质量。

(三)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小组进行讨论

实习指导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后,学生按小组广泛地收集与实习课题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可以是教师和书本材料提供的信息,也可以是书本以外的信息。学生将完成实践项目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并以书面形式简短概括,明确核心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计划

小组讨论要制定实习计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讨论和实习氛围,有利于共同进步,要解决“怎么做”“如何做”的问题。课题实习计划包括实施这个实习课题分为几个工作步骤?必须具备的实习课题实施条件:用什么工具、设备、量具、材料、仪器、仪表等?实习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实习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文明问题?计划一般以书面形式完成,这将有助于使整个实习过程系统化,并使每一个步骤都能成为有意识的行动。

(五)实践课题实施计划的决策

①师生决策:实习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就所拟定的课题实施计划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通过谈话方式交换意见,并做出最终决策。 

②小组决策:由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和比较直接决定采用哪个方案,这种讨论同样能使学生在“决策”判断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实施过程

这一阶段是实质性的阶段,是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性步骤。教师应放心让学生大胆操作,充分施展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对实践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一般不应告知结果,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在不断反馈、调整工作方法和修订方案中独立完成实践课的目标。

三、基本特点

1、明确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性资料,明确学习目标,清楚自己应完成什么工作,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在引导下,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思维指向,制定操作计划,实施操作计划,评估操作计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了认知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凸现主体。从查阅资料、获取有关信息,解答引导问题,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验与评估,学生不仅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而且能发现自己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动加以弥补,不断自我完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3、体现引导。教师根据实践课题的需要,认真组织、注重细节、加强和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把教与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对学生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教师仅对认知方式、计划可行性、操作规范性进行思维提示,以学定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4、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在一改传统实践教学课的方法,教师不是去告诉学生该干什么、怎么干、用什么、怎么用,而是以能力本位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学观念中的技能和价值的办学理念,重视和遵循在实践过程中认知规律,掌握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开阔思路,使学生无论是在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方面,还是在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锻炼与提高。

总之,实践课要从专业实际出发,凸显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加强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的学习,从七个要素和环节中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近两年的职教改革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关于职业教育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以不断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S&T in EU and China 下一篇:刍议技能抽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