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初中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时间:2022-03-26 10:53:34

谈培养初中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都说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应该把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重点,我是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通过这些年教学、培训、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所教的学校也是所乡镇中学,在教学中我积极主动去了解农村孩子的兴趣所在,利用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表现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引导兴趣

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不仅仅是指音乐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音乐赏析,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感染,让他们对音乐有热情发生兴趣。在课堂内应创造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要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建立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首先,要从组织教学开始。例如:教师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积极的赞扬等,这样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另外,注重音乐教室内外环境的设置,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室的楼道墙上张贴几位音乐大师的画像及生平简介,如肖邦、贝多芬、冼星海等。

二、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展兴趣

经验告诉我,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我一方面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我认真地钻研教材。改变以往以教师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的方式。

我们通常在上每一节音乐课之前要明确,到底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这些知识;教师在每个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学习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并且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善于用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间心灵的距离。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池水,因此我们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熟的技巧技能,这样他们才会喜欢、尊敬教师,并爱上该老师所教的这门课。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并上台展现自我,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让他们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我们自己也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被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所折服。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我们,从而喜欢音乐课。要借助于引导、激励、鼓励等教育手段,组织学生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更愉快、更有效地去学。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活动,教学方法多样化,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设生动的情景剧本,让这些“学困生”也进入角色,给他们进行音乐交流的机会,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当他们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给予他们评价,使用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积极进取,发展自信心,发展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以往呆板的文字教学变成声光电的教学内容,以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从而产生美的兴趣、美的感受、美的创造和想象。同时还能解决了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肢体语言,随着音乐的展开来进行,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新颖、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影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四、组织学生学习简易乐器,让乐器走进课堂,保持学生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时期:声带充血,唱高音吃力,声嘶开始。很多学生音域变窄,音色变暗、沙、哑,所以学生对唱歌教学有些厌倦,甚至畏惧。根据实际情况,我在适合的学期就进行简易乐器教学,如:口琴、竖笛。首先,老师把学生会唱的、熟悉的歌曲,在课堂上演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有步骤的安排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建议采用同一个调的乐器,以便学。抓住学生对乐器的神往心理,我就积极主动组织课外音乐学习小组,以少带多,整个校园飘荡着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证明,乐器走进课堂使音乐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进而学生主动地要求欣赏相关的中外乐曲。这又为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并非要把每个人都造就成为音乐家,实际上也不可能。但我深深体会到,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塑造是强大的、全方位的,音乐兴趣的培养它可以促进人向完美发展,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以上是我通过不断学结的一些教学经验,我以后会不断学习,做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

上一篇:谈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趣的策略 下一篇:初中劳技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