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3-26 10:52:20

课程改革中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新课程改革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中深入反思教师在当前教育理念、教育结构与内容、教育评价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运用方式和手段、身教与言教的统一,新环境压力下高职院校迫切召唤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根基,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会公德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改革

院校分析和研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诸多因素有利于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和现实依据,促进课改健康、持久地向纵深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情感奠基好基础。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新形势、新环境、新冲击下,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思维方式、道德行为、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充满机会与挑战。

(一)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

在中国传统的儒学教育思想目的论中,关注人的社会价值,压抑了“自我”,限制了“独立人格”,这种影响,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发现了自己思想政治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没有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自我认识,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更好的生成了更进一步的求知欲。学生没更好地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学生不能更好的通过独立思考来主动探究学习,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准,没有更好地挖掘学生的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很多忽视学生个人情感和动力源泉,制约了学生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际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阴暗面都被剔除在外,回避了丑恶,形式单调,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围绕某一纯知识话题而进行。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学问题的实践能力,不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没有使学生对探究活动逐渐习惯,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习惯于观察周围的现象,不善于去主动的探寻和发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个人认为学校并没有在这方面给教师留出更多时间,加之缺乏培训,导致教师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轻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觉悟的提升。

教师没有要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的价值观素养不能更好地提升。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须解决的新问题

新形势下高职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对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要求,这就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研究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院各方面发展的灵魂,关系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创业环境下的教育应多维度拓展研究领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质。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教育内容的拓展。国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制约和影响力。高职生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价值评价标准趋于多重化,部分高职生由此陷入价值判断盲区,出现价值选择个体化、价值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互联网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使高职生更便捷地了解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侵蚀着高职生的思想,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和环境。

三、课程改革中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政府部门有效的课程改革

靳玉乐等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显得“含混不清”,并没有人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会导致“改革实践的不知所措”[2]。要挑选具有教育意义,思想健康并具有高度价值的材料作为教材,让学生体会到愉悦美的同时,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培养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坚决反对不健康的内容进入校园,如果带给学生那些不适合他们的思想政治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现实状况中选其健康的、带有阳光的内容来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让学生理解社会的美与丑,正确的评价和利用,正确的把握好尺度。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认同感(receptivity)又称接受度,是指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正面的态度和行为[3]。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各国课程改革倡导与就业相匹配的课程改革理念,要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职业性,开发智力资源,通过培训、讲座、竞赛等手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课程效果 高职院校围绕着课程发展的时代性和职业性,让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带来动力与挑战,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

(三) 提升教育的愉悦感

在随着高职院校职业发展和信息时代更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上现实步伐,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直接的和谐关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师对新课程和教材的适应性,在合作、探究与交流中不断尝试新的教育内容和评价方法。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如何设计教育内容,如何设计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中所蕴涵的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愉悦感。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评古典儒学的人本主义教育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0,(4):147一158.

[2]靳玉乐,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05-28(03).

[3]李子建.香港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目标为本课程与常识科的比较[J].课程论坛(香港),1998,(2):71-83.

上一篇:如何开展低年级小学生德育工作 下一篇:论如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