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格思想对当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启示

时间:2022-03-26 06:06:45

孟子人格思想对当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启示

摘要:孟子关于理想人格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今天这一思想仍然对当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探讨了把孟子理想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有机融合,借鉴其理想人格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以及利用孟子人格思想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人格与理想人格;孟子的人格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主张 “舍生而取义”的崇高理念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以此构建了自己的人格思想,对我国传统道德中理想人格的确立、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巨大作用。面对大学生人格水平整体上与社会角色的期望尚有差距的现实,孟子的人格思想对高等教育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大学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内涵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舞台上演员扮演角色时所戴的面具,其深层含义是被“假面”或“面具”遮盖了的个人。

人格,即作人的资格,指人在世界万物中的格位、人之所以为人的格式和标准。[[[]宋锦添 《人生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18页]]人格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在本文论述的伦理学范围内,人格与道德相联系,蕴含了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二)理想人格的内涵

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理想人格即人的理想化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品格。它标志着人格发展的最佳状态,反映了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文化精神,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阶层的道德要求。

二、孟子的人格思想

(一)孟子人格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有四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认为四心是仁、义、礼、智这种人的本质属性的开端,人性还需要后天不断的增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即人生来不具有现存的道德意识,但却具有向善的方向[[[]杨国荣 《孟子评传——走向内圣之境》[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第111页]];所以人格的培养必须与主体的潜能为内在根据,表现为自我本身潜能的展开

(二)孟子人格思想的目标——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的性善论反映了春秋以来对人的价值的进一步肯定,承认人人都具有善端,他曾经反复强调“尧舜与人同耳”(《孟子.滕文公上》)。他承认人类在道德方面的天赋是平等的。[[[]夏传才 《孟子讲座》[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第133页]]把尧舜作为人们道德修为的共同目标对于提高人的地位、肯定自我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也为人们树立了共同的道德样板。

(三)孟子人格思想的主要内容

1、居仁由义,舍生取义

孟子将“仁义”并举,并把它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他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哀哉!”(《孟子.离娄上》)他认为,“仁”是内在信念,“义”是外在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孟子把“居仁由义”作为实现理想人格的具体范式。

2、浩然之气

“养浩然之气”是孟子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说明这种“气”具有无穷的力量,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格,但必须与仁义结合,否则就会缺乏力量。他认为“浩然之气”是“养”出来的,不是现成就有的。所以“浩然之气”是指人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培养自己保持自尊、自强、坚毅的精神。这是他独创的个人修养方法。

3、大丈夫气节

大丈夫气节是孟子人格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为人之道是诚与浩然之气的统一,人应该保持自己的气节和独立人格,他强烈抨击那种奴颜婢膝、依附阿谀的投机分子和政治奴才。[[[]张奇伟 《亚圣精蕴——孟子哲学真谛》[M].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版,第248页]]这种精神的核心是“大公无私”,认识到正义在己,不为外力的阻碍而放弃,甚至可以为正义的事业献出生命。

(三)孟子理想人格实现的途径

1、苦其心志

孟子认为要想提高修养,经受磨练是必不可少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这说明唯有在困境的磨练中,才能坚忍其性格,才会有内涵,在遇到逆境和挫折的时候才能坚强面对。

2、寡欲

孟子认为欲望是外在的追逐,修养是向内的自我要求。“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即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寡欲那么即使内心有迷茫的时候也是非常少的。

3、知耻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即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不知耻就没有了上进的动力,只有知耻才能审视自身不足,达到提升修养的境界。

4、反求诸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己。”(《孟子.离娄上》) 即任何事觉得不满意时,要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尽心尽责。因为自身才是人格修养的根本,只有把握好这个根本,才有提升修养的可能性。

三、孟子的人格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一)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主要人格缺陷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表现在风险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功利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诚信品德缺失;意志薄弱,难以接受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心理问题出现严重化和普遍化的趋势等。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不断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填鸭式的灌输无法适应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知识、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欠缺。

(二)实现孟子人格思想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机融合,塑造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

1、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即在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其次要坚持创新原则。一是教育内容上的创新,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论的精华,又要剔除糟粕减少负面影响。二是作为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人格教育也要教育大学生学会创新。

最后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终身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人格的形成是自我、教育者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与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格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理想人格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

2、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首先要批判地继承孟子人格思想,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要注意在弘扬孟子人格思想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对孟子人格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批判、转换和创新。

其次高等院校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当务之急,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生们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再次以弘扬主旋律为主,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格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学生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在实践中修养成才,塑造理想人格。

最后发挥教师人格示范作用,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孟子提倡教师“中道而立,能者从之”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人格感召力和行为示范作用。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讲授之外更多的是以身教来熏陶、启迪学生心智,使之触类旁通地去体会和感悟,以达不教而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的精华在今天仍然焕发着新的时代光辉, 闪烁着新的时代价值。它可以使我们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我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以坚强的意志来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地为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创造条件。总之,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研究孟子的人格思想,从中汲取精华,对于自身修养乃至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都不失为一剂良方妙药。

参考文献:

[1] 傅璇宗、李克 《孟子》[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万卷出版公司,2009

[2] 张奇伟 《亚圣精蕴——孟子哲学真谛》[M].人民出版社,1997

[3] 夏传才 《孟子讲座》[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杨国荣 《孟子评传——走向内圣之境》[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4

[5] 蒙培元 《蒙培元讲孟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设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