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

时间:2022-03-24 02:41:27

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

提起写作文,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写什么东西呢?我们有的同学挠着后脑勺怎么也想不出可写的内容来。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积淀。那么,如何做好积淀呢?其实,生活就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材,关键就看你是否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生活快乐作文体验写作感悟成功一、什么是快乐作文

快乐作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所见所闻来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快乐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为什么要提出快乐作文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说假话,写假事;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内容不实在,不具体;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学生习作的关键问题所在:首先,没有习作素材,或有习作素料但是不能写详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其次,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应试化”“文学化”“命题化”,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作文教学陷入了令学生人格分裂、思维萎缩、语言贫乏的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三、如何快乐作文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我想到了生活,提出以“生活”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以“快乐写作”为主渠道的方法,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地写作中寻找发现的快乐,感受生活的快乐,体验写作的快乐,感悟成功的快乐。

(一)感悟生活,体验积累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生活是文章的基础,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学生在个人生活里所接触到的,必然都对学生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做基础,就很难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心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的思维才能产生飞跃,获得的思想情感能刻骨铭心,生活是写作的唯一的源泉。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习作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如何做个有心人,并把生活中自己演绎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这就成为学生作文的关键。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载体,习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作文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我认为只有认真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的材料来源问题,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来。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独特之处,从而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它不断地为写作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写作常青,让写作常新。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让写作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学生才能体验到积累的快乐,为写作夯实基础。如一次写作前,我就带领学生分组到学校附近桃园去参观欣赏,让学生充分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去接触,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环境中,他们时而摸摸,时而闻闻,时而嘀咕,与花草树木融为一体。事后再请学生回到教室交流讨论,个个眉飞色舞,有谈色彩的,有谈姿态的,有说给人以视觉效果的,有说给人以触觉效果的,有些难以捉摸的自然景物,经过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竟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了。因而我又抓住机会,因势利导: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画,动人的一首歌。从此以后,学生都能有意无意地去观察大自然及身边的点点滴滴的事情,从而,一篇篇优秀作文出现在我眼前。

让丰富的生活成为他们写作的大背景,他们就会发现,写作就是在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

(二)创设情景,体验创作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因此,我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让每人都能亲身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还有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参与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实践证明,学生对活动充满情趣、积极性高。丰富的活动使他们能得到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写起文章来,就很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发事件往往能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和灵感。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精彩的瞬间,一定会给写作带来以外的惊喜。例如,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忽然一只大黄蜂威风凛凛的飞进教师趴在窗户上,引起一阵骚动。危险就在眼前怎么办?我略作思索,对孩子们说:“我们教师居然来歌不速之客,大家觉得奇怪吗?我们不要惊动它,想想办法消灭它。”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一个胆大的学生要爬上窗台去捉它,大家认为太危险了被全下来,而我观察发现可能是早春咋暖还寒的关系吧,这只黄蜂虽然个头庞大但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于是男孩子拿着扫帚围追堵截,女孩吓得往桌子下躲,我呢一旁观看。大约过了五六分钟这只黄蜂被打死了。这时我笑着问大家:“刚才教室里上演的精彩一幕你们感觉如何呀?”有的说真有趣,有的说真吓人,还有的说太刺激了!我说:“要是让你们把刚才的这一段小插曲写下来有苦不能难吗?”没想到他们很痛快的说“没问题',一节语文课就这样变成了作文课。同学们写的格外兴趣盎然,自然也写出了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体验分享的快乐

习作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和过程。学生常常会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出人意外的妙语连珠。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寻找最佳的开头方法”“交流最有趣的精彩细节”“研究某人的特点”“文章门诊部小专家会诊”等一些生动有趣的合作作文的尝试,指导小学生互写评语,互相批改,积极合作。通过这样的开放式的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习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比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老师(校长、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习作的心得,探讨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交流精彩片段的写作体会,谈论生活中新鲜人和事,共同观察和体验某一景物、某一事件,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多向交流讨论。通过民主的开放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了开心和愉悦,体验到了情趣和思维,体验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振……新课程的习作教学,应该更激扬地呼唤对话,应该更挚着地开拓对话,应该更巧妙地开展对话,将旺盛的生命力融合在亲情浓郁的对话里。

(四)展示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专对中年级习作要求提出一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愿意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样,就需要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其实,每个学生都喜欢成功,都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情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的机遇。即使是后进生,我们也要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这样,全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情趣作文的良好氛围。我曾这样尝试过,每期黑板报要以一定版面摘抄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或句子,利用班上的墙报,将学生近段时间最好的一篇文章展示出来。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展示日记、作文集等,还可不断拓展“发表”阵地,如学校网站,学校校报等,我还有意识给学生提供发表作文、参与大赛、沟通交流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获得情感体验的机会,使他们参与活动,感受成功,享受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让他们充分享受到难以言表的喜悦,分享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定将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情趣,使大家更积极、热情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使他们增强自信,喜欢作文,乐于动笔。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习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扩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激发其兴趣,又激发其感情,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学生才能热爱作文渴望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情趣,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心灵。只有如此,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愿每一位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上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若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