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若干策略

时间:2022-10-11 05:00:03

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若干策略

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无处不在,并对教学结果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把教学效能的提高建立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基础上,实现知识教育与情感培养同步发展的目的。

语文教学积极情感主体氛围形象语文教学中,积极情感培养,是指教师结合课程教育目标,借助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确保实现学生获取正面情感体验的目的。中职学校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实际表明他们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既要善于借助文本信息牵引学生情怀,也要重视举手投足间打开学生心扉,切实通过教学要素的合理配置达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倾向、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效果。

一、凸显主体地位,培养积极情感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无疑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必须首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毋庸讳言,语文教学中,教师撇开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形相当普遍,有些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学生差强人意的学习状态,诸如思维懈怠、表情茫然、左顾右盼等学习行为归咎于职校生应有的本质属性,很少从源头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忽视主体存在的价值。“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只有从主体遭受各种打压情形中发现问题,才能还原学生主体本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教师要心系学生、创设情境,真正把学生置于“读文”“弄文”教学过程中,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评”“悟”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弄清知识来龙去脉的目的。“画”就是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或语句,甚至也可以画出对升华主题、渲染氛围有益的标点符号,显然,学生只要用心读、认真品,就能实现“去伪存真”的学习效果;“评”就是要求学生对所画佳句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说明,或者对关键语句在行文中的作用进行阐述,这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探究能力;“悟”就是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知,文章中每一部作品都体现了作者创作时的独特动机,表明着作者的立场,教师要借助这一实际,帮助学生结合文本谈谈对所画语句的认识,对现阶段自己生活的启发或者畅谈对自己前途影响。显而易见,上述“三段式”学习方式打破了教师传统支离破碎的文本讲授法,清除了学生课堂乏力现象,为学生主体凸显中积极情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养积极情感

和谐氛围是学生敢于表现、不畏出错的心理环境,是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必要土壤。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主动调整身份,积极融入学生,通过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毋庸讳言,由于对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过度解读,部分教师偏执思想非常明显,他们对所谓被普通高中筛选过的学生心存鄙视之感:有些教师片面认为职校生品性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行,课堂教学中面对心目中的“后进生”往往缺乏教学热情;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师者权威,课堂教学表情过于严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训斥又挖苦;更有教师把学生当成出气筒,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总迁怒于学生。不难想象诸如此类的紧张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躲避的心理,师生心理距离渐行渐远,学生情感培养缺乏外部支撑。语文教学过程是知、情、意全面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既需要学生,学生也离不开教师,但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师生关系能否显现,学生是否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互动,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认知以及做出的选择,包括是抵触教师,还是接纳教师。师生关系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只有把和谐师生关系确立为与学生交往的基础,勇于放下身段亲近学生,那么学生才会投桃报李。诚然,教师态度及教学行为决定着和谐教学氛围产生及发展的程度,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教师必须揣摩学生心理,尊重每位学生,尤其要通过少指责、多表扬;少严肃、多幽默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确保学生毫无顾忌地与教师频繁互动。

三、展现自身形象,培养积极情感

由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实际,教师形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形象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形象的展示,包括,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知识内涵等方式呈现教师高尚形象,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上述目标:

首先,表现出应有的工作热情。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客观存在着教师由于对学生不抱太多希望而消极应付教学的情形,其中不乏有教师懒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实际,教师凭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发课堂的情形屡见不鲜。他们很少愿意结合语文教学实际通过诸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挂图、实物等方式辅助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为扭转教师形象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消极影响,教师必须正视所处现实,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通过自己为打造高效课堂所作的各种努力感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其次,做学习的楷模。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客观存在着浮躁、厌学的情形,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这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大相径庭。鉴于一味说理,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实际,教师可以通过无声的行为感染学生,即教师自己加强学习与研究,并以不畏困难的精神、负重奋进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表率,以此引领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并争取获得自主发展。诚然,教师只有实现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有机结合,才能以良好的个体感召力,既教育学生又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四、结束语

职业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针对学生情感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通过文质兼美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唤醒学生的情感动机,又要善于以教师身份所表现的独特魅力鼓舞学生的情感信心,最终实现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新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8.

[2]杨开贵.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目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2.

[3]岳永胜.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中国劳动保障,2006.

[4]杨金泉.中职生厌学行为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

[5]徐中意.中职艺术教育改革新思路[J].成功,2007.

[6]刘艳.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上一篇: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 下一篇: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