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情景教学的方法

时间:2022-03-24 03:00:21

初中历史情景教学的方法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灵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深入思索,并使学生心理机能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 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1. 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情感的真情投入和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再现场景与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趣,活跃思维”。

2. 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借助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实质、把握内涵。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参与辩论,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新颖、别致的导课

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我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然后我说:“下面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三国时代。

2. 恰当、适时的演示

“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分析。

我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 精彩、形象的讲述

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可以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简介岳飞时带有感情地朗诵《满江红》。学生在这样的历史气氛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了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4. 巧设情境,导引参与

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引导其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考,从而实现目标。

在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我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而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我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5. 干练、悬念式的结尾

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比如本节课与下节课有密切联系,就可以幽默地借用小说笔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起到幽默效果又引起学生深思。

6. 巧妙利用活动课

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受到师生好评,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7. 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

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辅助和印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引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下一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