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为习作找“可炊之米”

时间:2022-03-23 09:44:39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纵观作文教学现状,常把单纯的字、词、句、段、篇训练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相等同,重写作方法轻写作内容。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材料,作文时无话可说,饱尝“无米之炊”的滋味。陶行知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作文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认知过程:首先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外界的各种信息输入大脑,并储存在大脑中,作文时,大脑经过加工将信息输出。信息的输入正是写作表达的前提,它来源于生活实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现实对学生来说,包括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诚然,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多多体验,多多感悟,作文才能成为 “有米之炊”, 才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可炊之米”

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多达五个多小时,学校的生活占据了他们生活相当多的一部分。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作文资源是非常多的。节日活动、校园景物,师生情,或是一节课、一场误会、一次辩论会、一项比赛、课本剧表演、小游戏、故事会……孩子们在这些经历中获取独有的体验,为作文提供活的题材。

1.从校本活动中寻找素材

轻松、愉快的活动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奉命作文”为“请命作文”。如开展“动手做动口说”活动,有一回,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工艺品,活动课时,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集中展示。学生们的作品中有易拉罐做的灯,有旧纸盒做的漂亮房子,有鸡蛋壳做的可爱的不倒翁,有包装纸做的美丽图画……学生们为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时,我让他们把制作过程和作品的形状及用途说出来,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以同学们制作的小工艺品为角色编童话故事。大家滔滔不绝,编的故事离奇新鲜,课堂趣味盎然。课后,我要求他们写一写,可以写制作过程,可以写编的故事,还可以写这节课的有趣之处。这样,让学生在做中练说,做中练写,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因为有了体验的过程,他们笔下的文章十分生动。

2.可以选取师生动态生成之事开展活动

校园生活有如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选取师生间动态互动生成之事开展活动,随机让学生作文,题材新颖,内容生动,又有教育意义,如辩论会、课文故事续编、感人的瞬间等。前不久,本班一位同学因病住院手术治疗。知道了他家的经济困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纷纷拿出零用钱捐给他,那情景的确令人感动,连平时十分节约的林X也小心地拿出了叠得整整齐齐的100元钱交给了班长。同学们选了几位代表到医院去看望他。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位同学还自告奋勇,担当起为他抄笔记、给他补课的任务……事后,我建议同学们把这一件事写下来,由于有了真实感受,写出的作文充满了友情和激情。

二、家庭,深厚温暖的亲情是“可炊之米”

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作文最能打动读者的心。旅游、生日、生病、家务、受委屈、第一次、亲子游戏、长辈关心、孝敬长辈、兄弟姐妹手足情等无不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过程,这些也是百读不厌的写作素材。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的局限,对事物的观察是肤浅的、抽象的,往往对日常接触到的事物视而不见。习作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验家里温暖的亲情,习作时,他们往往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笔下的文字也是挤出来凑字数的,缺乏真情流露,读来索然无味。要引导学生留心家庭生活,用心体会亲情,为说真话诉真情提供前提条件。

在指导“写在家里做过的一件事”之前,我先布置了一次实践作业:帮妈妈到市场买一次菜,记下都买了哪几种菜,数量各是多少,并想想为什么要买这几种菜。作文课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买菜过程中的想法:“爸爸爱吃肉,我就买了半斤肉。”“我奶奶每天都吃些豆腐,所以我买了两块豆腐。”“我买了四个红萝卜,妈妈说多吃红萝卜保护眼睛。”“本来我还想买几根火腿肠,妈妈说这种东西少吃不让我买。”……趁着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顺势问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买什么,或者妈妈不让买什么,这之间的原因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都是因为――”“爱!”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作出了回答。紧接着,我还让同学们说说平时家里餐桌上的菜,谁喜欢的最多。这道题很快就有了答案。平时不在意的一菜一饭被回忆起来了,原来不敏感的心弦被拨动了,真情被唤醒了,瞬间,一道道菜似乎都成了父母之爱的有力旁证。这一次作业,同学们完成得很好,他们尝到了劳动的甜头,体验到了浓浓的亲情,写作欲望很强,在以菜和爱为题材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和感恩。

三、社会,亲身经历的实践是“可炊之米”

所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人的成长不能只着眼于书本,更应放眼大千世界。走进社会,在与人和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独特的体验,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改变、加深。可以说,在社会中亲身经历的实践,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这种实践体验也是习作不可多得的素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还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组织学生游览莆田二十四景中的木兰溪、石室岩寺;清明节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周日为孤寡老人、留守孩子送温暖等。请家长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感受祖国建设的新成就;郊游、逛市场领悟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到车厢里体会文明互让的社会新风;到运动场上体验强身健体的热烈氛围;到节日的街头领悟欢声笑语间的喜庆热闹……同学们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征细节,多方位、多角度和连续、反复地观察,尽情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习作素材。

为了指导学生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我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凤凰山公园游玩,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本观察记录本,随身携带。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游览了公园内“福祥塔”“凤凰湖”“游乐园”等几处主要景点后,我带着学生来到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物世界”,告诉学生:把你看到的动物,只要觉得有趣,就记下来,重点是它的外形和动作。学生兴趣很浓,观察得特别仔细,有的还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学生在观察上真正下了功夫,再加上作文指导时几位优秀学生的口头描述,使学生心中有数,作文起来,轻而易举,不但质量好,而且速度快,就是学困生也能沉着应战。

四、阅读,内心的间接体验是“可炊之米”

所谓“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是对生活的间接认识,其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都为写作做了必要的物质和心理准备。阅读得越多,积累得越多,写作时就越得心应手,大凡精于写作的人,无一不是经过大量阅读的。我的做法是:除了让学生阅读自己订的报纸杂志外,还让每位学生带两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充实教室的图书角,课余时间就可以随时阅读,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料”,并要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把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抄下来,在每节课前五分钟轮流着读给全班同学听,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一组记的内容最感人,上台次数最多给红花奖励,每周评一次。一学期下来,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有升无降,作文中也有不少精彩之笔。

总之,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全方位体验,才能让习作成“有米之炊”,作文时才能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享受作文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

上一篇:剖析归类 巧学神经调节 下一篇:活用复数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