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调整方式 国际资本再度活跃

时间:2022-03-23 08:19:04

跨国公司调整方式 国际资本再度活跃

在CEPA架构下,中国市场提前对香港,可以预见即将包括澳门地区的产品和劳务开放市场,从而使它们抢得商业先机,这必然会影响海外资本在中国的战略部署以及经济利益。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CEPA对外资的影响,以及他们可能会采取的规避措施。

CEPA引发外资经营手段大创新

按照CEPA的相关规定,许多“香港制造”产品从2004年1月1日起已零关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业也向港资开放。显然,这一重大举措会影响外资的在华利益,至少在时间上落后了。但是,对于利润最大化的外资和跨国公司来说,他们肯定不会“无为”的,相反,他们必然会通过各种经营手段、方式的创新,绕过“香港制造”和港资的限制,以取得同样的待遇。

众多外商会发现,与其等待中国内地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加入WTO的规则与义务,还不如经由香港曲线进入中国市场,提前享受内地的市场开放和入世产生的利益。这种情形的出现完全有可能。外商可以直接在香港使用已注册成立之公司(以香港现行经济体制而言,这方面的交易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然后,外商就可以用香港公司的名义,进入内地市场,通过CEPA所提供的优惠条件,获得WTO规则等同的利益,甚至是顺便性的获得“超WTO”利益。目前,CEPA中有关的设限(企业已经营3年的时间)虽然存在,但实质意义并不大,因为香港不但存在大量的“壳公司”,就是外商收购香港现有公司也并不困难,而且相关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对于这一问题,实际只是看外商的具体意愿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地必须注意,如果一旦此种情况大量出现,那么中国入世进程等于是被大大提前了。内地面临的竞争,实际将远远不止于香港本土公司,而是可能在国内各类市场上,被迫提前与世界级大公司正面交火,市场大战迫在眉睫。

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的承诺,金融、保险、证券、分销、外贸、旅游、会计、律师、医疗、教育、运输、货代等绝大多数服务业领域已开始有条件地对外开放,跨国公司纷纷看好这些行业,都在积极争取尽早进入这些领域。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服务市场开放时间表,中国将在2004年末,向所有外资企业开放贸易权及国内分销权,所以跨国公司正配合这一开放时间表确立各自的“中国市场战略”与支撑这一战略的运行体系。

但是,根据CEPA,自2004年1月1日起,内地将进一步向香港开放:管理咨询、会展服务、广告、会计服务、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分销服务、物流、货代服务、仓储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视听服务、法律服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17类服务业。显然,从时间上来看,先于外资;从行业上来看,开放领域比外资更为广阔。所以为了抢占中国的服务业市场而不至于在中国的服务业领域被港资边缘化,未来外资会以较大的规模流向中国的服务业领域。虽然中国的服务业市场需求甚大,但是毕竟它还存在一个极限,因此未来整个中国服务业领域将会由于港资的提前进入而使得这个领域的竞争提前达到白热化。

非集中化――投资地域的调整

跨国公司投资地点的选择与中国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竞争往往是一场持久的博弈。由于经济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差异,石油化工和芯片等制造业上游项目对于基础设施等投资硬环境比一般的制造业项目要求更高。这些项目往往要求设立在沿海港口地区或者制造业中心地区。研究开发和金融流通等服务项目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且临近制造业中心地区以便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符合这些条件的投资地点往往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集中在以京津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香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2001年以来,这些经济开发中心地区的跨国公司投资呈快速增长之势。截止2001年,改革开放22年来,外资85.96%分布在东部地区,8.78%分布在中部地区,5.26%分布在西部地区。近几年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外资比例都超过86%,甚至超过87%。而投向西部的外资比例一直低于22年来的平均数。上述数字表明,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没有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增加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而是仍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重点。

但是,按照CEPA的规定,内地将自2004年1月1日起,对原产香港进口金额较大的273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273种以外其他进口货物:内地将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对以上273种以外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所以,如果香港这些零关税产品或准零关税产品比其他国家的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所以跨国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就不如“香港制造”产品。在这样一种业态下,虽然跨国公司可以进行上文所提到的经营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从跨国公司在华的战略利益来看,他们必然会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的低廉的生产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又绕过了“非零关税”的问题,而直接在中国内销。

由于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低,而且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也正在积极努力的改造和完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我们未来可以看到,外商对西部地区必将显示较高的投资热情。在过去的几年,受西部地区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的吸引,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外商对投资于西部地区已表现出一定热情,纷纷组团或派人去西部地区考察,加速了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在东部地区外商投资有较快增长的同时,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提高。目前,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3%、4.3%和3.6%。因此我们未来可以看到,CEPA将引发海外资本和跨国公司的西部投资热,从而跨国公司投资将作一个地域上的调整,并呈现出投资地区非集中化的趋势与特征。

跨国公司调整投资方式

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时常常采用并购方式。目前跨国公司绝大多数跨国投资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的。但是,与全球跨国并购趋势相比,中国跨国并购数量还不多。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在中国的跨国并购每年大概十几亿到二十几亿美元。中国每年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是300亿到400亿美元,其中约5%是跨国并购,其他多数是新建项目的投资。值得注意的是,CEPA出台后,跨国公司将会加大在华并购力度。一方面,跨国公司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国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而并购方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经济的途径;另一方面中国经过2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实施并购的有利条件逐步增加了。

首先,中国成长起一大批有价值的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企业引进外国企业技术和生产设备,建立了一大批制造企业。1992年以后,一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也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制造业企业。许多企业拥有良好的装备,由于重复建设或者由于经营不善而设备闲置。这些企业具有收购的价值。

第二,从观念看,人们对于并购从心理上已经开始接受。过去,人们创办企业从来不考虑将企业出售,又由于片面强调保护“民族工业”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对于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趋势难以接受。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能够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给以理解和接受。改变了过去片面地从意识形态角度看跨国公司并购的片面的情绪化的思路。

第三,从中央到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不少企业都有参与并购的强烈需求。按照中共十六大的精神,国有企业改革将向纵深发展,一部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直接向外商出售,各方面人士已经认识到跨国公司的并购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盘活现有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并购投资的平台。中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就集中反映了上述变化。商务部已经制定外资参与中国企业并购的具体政策与规定。国有企业并购破产工作将进一步推进,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企的政策草案正在拟定。中国政府鼓励跨国公司通过受让股权,买断资产等不同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允许国有企业向外商出售股权、资产;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按照我国对外承诺必须由中方控股的企业外,将根据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适当放开外商投资所占的股权比例;外商投资企业上市和国内上市公司向外商投资企业转让部分股权工作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允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外商出让其企业股权、实物资产和债权。

合资方式仍然占主流

从1997年以来,中国新批外商独资企业项目数一直多于合资企业数量。从1998年起合同外资金额中外商独资企业一直多于合资企业。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则从2000年起独资企业超过合资企业。从发展趋势看,新批企业数量和外资金额独资企业超过合资企业越来越多。例如,2001年中国新批外商独资企业15643个,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批外商合资企业8894个,合同外资金额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量是合资企业项目的2倍,金额则是2.4倍。

由于CEPA刺激和强化了外资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首先取得市场垄断地位,但是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对于中国市场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他们最佳的行为就是在当地选择一个合作伙伴,建立一个合资企业。另外,中国政府也积极推进外商与中国企业的合资合作,特别是对于一些中方想取得控股地位的行业和企业来说。中国方面认为,通过合资合作,中方企业可以近距离学习跨国公司的经验。而且一些重要行业,例如汽车、通讯器材等规定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才允许外商投资。因此,合资是CEPA出现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投资和运营方式。

上一篇:港商抢占上海滩 下一篇:CEPA――中西部经济提速的推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