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观

时间:2022-03-22 09:06:56

我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观

摘要:数学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以往的课堂教学,不断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对此,可从五个方面着手。即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质疑,培养自信;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巧设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创新;能力;质疑

目前,新的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以往的课堂教学,不断改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个性化行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切实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善于引导,激发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也用不着教师费心地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即可。

二、注重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一)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二)引导学生计算:

1.(a+b)(a+b)=

2.(m+n)(m+n)=

3.(x+y)(x+y)=

4.(c-d)(c-d)=

(三)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

(四)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自信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例如: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直线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抛物线方程。某“权威答案”如下:

由y=2x+5,y2=2px得:4x2+(10-p)x+25=0 ①;由x1+x2=-(10-p)/4得:p=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质疑: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无实解,或方程①要有Δ=4p(p-20)>0,即p20,故p=2不合题意。本题无解。

教学中,对这样的新发现、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能激起学生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一)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例如,己知点P(x,y)是圆(x-3)2+(y-4)2=1上的点,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题如用参数方程或直接利用点在圆上的性质,则解决较繁琐,若能打破常规,作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设k=y/x,即求直线y=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求(y+1)/(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可把定点分圆上、圆内、圆外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则对求y/x之类的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几何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五、巧设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如: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真假分数的意义后,问学生: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因a、b都不是确定的数,所以无法确定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在学生经过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当b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以上是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俗话说,教无定法。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多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新路子。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对管理会计框架重构的影响 下一篇:掌握方法 有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