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研究

时间:2022-03-22 07:01:46

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研究

摘要: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论中最灵活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环节,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分析,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情况、明确教材的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方法的优化组合。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分析;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方法论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关系到教学目的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目前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以及新思想、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涌现出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面对如此之多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论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梳理。但对体育教学实践来说,搞清楚这些方法的实质和分类体系却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研究,指导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选择最优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对体育教学方法分妻体系的分析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方共同进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内容极为丰富,为了使广大的体育老师更好地掌握与运用,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进行了探讨,目前主要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来分,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前者主要有讲解、示范、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和分解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后者主要有观察、听讲、练习等方法。第二种观点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分为动作技能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动作法、练习法、反馈法等,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学方法,如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比赛法、游戏法、评价法等,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如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表扬与批评法。第三种观点是从信息收发的不同途径进行分类。可分为视觉信息类、听觉信息类和动觉、触觉、本体感觉信息类。第四种观点是教学方法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传统教学方法,如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比赛法、预防纠错法等;引进的教学方法,如掌握法、发现法、程序法、学导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等:创造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法、小群体学习法、领会法、重点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第五种观点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归类,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即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第二类是作为教学程序或操作的方法,即教学活动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手段、方式的组合,它相对独立完整、能够完成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其三是作为教学方式、手段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如老师的讲授、提高、示范、指导,学生的听讲、练习、联系、观察等。这是教学活动中的单项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学活动的因素。这三种方法是相互依存的,具体体现办:教学原则指导着教学方式组成教学活动模式,也指导着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模式的具体运用。每一种分类体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第一种观点分类清晰,有利于对常用教学方法的理解。但只注意到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把外部形式作为教学方法的基础,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内在含义,易于表面化。难以区分在新的教育观念基础上,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协调手段而产生的现代教学方法。第二种分类体系保证了每一项体育教学任务都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实现,但教学方法分类过程中分类基础不够清楚。第三种分类体系对于成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确忽视了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仅以感官刺激来分类是不够全面和系统的。第五种分类体系肯定了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避免了因否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方法的多样性而出现的定义教学方法时不周全的现象,也避免了因分类不当而出现的论述中的混乱。从实践意义上讲,这样的分类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便于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能清晰地掌握教学方法的理论,也便于分清教学方法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使教学理论能够真正地指导教学实际。

二、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广大体育教师更清楚的认识某一种教学方法,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和适用范围,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指导学生体育实践,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选择和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以此为基本点。在具体的操作中,针对个体来讲,要教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指标,也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例如,对一个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而言,教师应多以表扬法调动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学生情况

体育教学方法是一个大概念,是面对所有学生来说的。在具体运用某一个教学方法时,却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是面对具体学生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和运用某一个教学方法之前,必须考虑它是以哪个年级、哪个年龄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因为同一教法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评价,用错了对象,好的教法也会变成不好。例如,“问题解决学习法”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难以运用,而像教材游戏化、师生角色转换、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恰恰非常适合他们。

(三)明确教材的使用范围

对不同体育教材的教学,有其相适应的,甚至是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方法都可以运用的。例如,“探究性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就比较适用于有一定深度、原理性比较强的教材,而不适用于那些浅显的介绍性和锻炼性教材:“情景性教学法”主要适用于锻炼性教材和表现类教材;“游戏教学法”和“比赛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比较枯燥的锻炼性教材;“领会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某些球类教材;而“分解教学法”则多用于体操和游泳教材等。如果我们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充分考虑教材的特性,那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明确不同方法的优化组合

从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我们可知,可选择和应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功能和使用范围,不可能有适用于所有教学条件的万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起作用,多的情况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多教学方法彼此联系、紧密配合、互相补充,综合发挥整体效能。故应根据系统理论和学科交叉的特点,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定位,使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其他构成要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最佳功能。从而使单一与整体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包括讲解与示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结合等,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组合。

三、小结

综上所述,对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研究,是为了更清楚的认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使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实践向着更优化的方向发展。但无论那一种分类体系,对体育老师而言,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选择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还必须明确目标、明确学生情况、明确教材的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方法的优化组合。

上一篇: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下一篇:注重教学反思 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