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时间:2022-03-22 06:00:57

反思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摘 要】学会反思,才能认识自身不足,才能确定前进方向。教育实践学认为,反思,是学生扬长避短,更好取得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反思教学法,作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问题教学中运用广泛。本文作者根据高中生在问题解答中易出现的不良表现,对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应用反思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从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反思教学法;学习效能

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它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个体,在遇到困难或碰到问题时,反思的行为就会产生。古语云:“无为而不知,不知而无为,有为才有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教育学认为,反思教学法,就是教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同时,反思教学法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伴随着教师本人大量的、系统性的观察、苦思和理性的选择。可见,反思教学法的运用,不仅仅是对学生主体开展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自身进行思考、分析的教学过程。众所周知,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由于学习时间紧、解题容量大、课堂任务重,导致高中生始终在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缺少了思考、剖析自身学习活动过程及表现的时间。鉴于此种情况,本人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对反思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将本人的探究心得进行简要论述。

一、强化问题教学环节的优化,为学生主动反思积淀“情感”

教学实践证明,反思的难度大于学习新知,它是高中生建立在正确、科学、高效掌握新知内涵、解题策略和良好数学素养基础之上。因此,高中生在反思学习活动及解析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惰性”,不愿主动、积极、能动的进行反思活动。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反思,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创新,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优化,让学生自主进行探析、解题活动,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将反思活动融入到问题教学活动中。同时,善于利用数学问题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营造出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压力”,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的开展反思活动。

二、重视数学解题策略的传授,为学生有效反思提供“经验”

反思活动的过程,实际就是知识、技能重新运用和巩固的过程。因此,良好解题技能、正确解题策略,是进行有效反思活动的关键,更是反思活动取得实效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问题解题策略和方法的讲解,传授进行问题有效解答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问题案例的巩固训练,逐步掌握进行问题案例解答的方法要义,为进一步开展反思活动提供方法指导和实践经验。

教师根据学生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指出:此题是给出单角的三角函数方程,求复角的余弦值,易犯错误是利用方程组解sinα、cosα、sinβ、cosβ,但未知数有四个,显然前景并不乐观,其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所求式与已知式的关系。本题关键在于化和为积促转化,“整体对应”巧应用。

上述解题过程中,教师通过典型问题案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了求三角恒等变化问题的方法策略,这样,既为学生有效解题传授了方法,又为学生反思此类问题案例解答过程提供经验指导。

三、注重数学典型错例的运用,为学生高效反思搭建“平台”

高中生在反思学习活动及学习表现过程中,由于自身学习水平和解题技能有限,导致反思活动效能不明显。此时,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错题案例,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经常已出现的解题错误,设置典型案例,“举一反三”,高效开展反思,准确认清不足,提供反思效能。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反思教学法过程中,要注重解题策略传授,提供反思平台,重视反思过程指导,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立发中学)

上一篇:宁静——美术课堂的留白艺术 下一篇:彰显教材价值,回归数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