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22 12:44:16

建设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对策研究

[摘要]产业聚集区是现代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现象,是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是沈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工业结构根本性变革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牵动效应的一种现实路径。

[关键词]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2-0036-02

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沈阳装备制造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历经发展滞缓阶段后,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支持,以及沈阳市微观、宏观环境的改善,使得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与振兴面临着难得的时机。沈阳装备制造业要抓住机遇,通过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推动沈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以制定《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发展规划》为基础

在《辽宁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发展规划》,规划的内容应当将重点集中于工业布局、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区域协调上面。

(一)工业布局

在规划中,铁西的装备制造业是沈阳装备制造业中的重点,关系到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能否实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领先的关键区域所在,而沈西工业走廊战略的提出,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工业布局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框架,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沈西工业走廊战略规划。

在沈阳机床、沈鼓、沈重和北方重工等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搬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应继续鼓励与引导其他各类配套企业人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减少企业间配套的交易成本,如运输成本、通讯成本、开发成本等。在沈阳新的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布局中,一定要注重核心企业“以点带面”的“扩散效应”,重点扶持核心企业,鼓励引导配套企业,使得沈西工业走廊成为新的、配套齐全的产业聚集区。

作为“走廊”的核心地带,细河经济区形成了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集群,产业链和产品链完全可以在区内实现上中下游的延伸和一体化,因此它一诞生便具有了先发优势。完善细河经济区的空间纽带和桥梁作用,使沈阳与鞍山、辽阳、营口等城市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协调和区域协调方面发挥紧密相连的作用。

(二)创新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制定科学、可行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鼓励、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规划要体现出这样的政策含义:依托骨干企业,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形成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创新专项和国债项目,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要对装备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优先给予支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科研机构利用技术优势创办产业实体,推动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研究院所整合,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沈阳市的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在创新主体上,建立以装备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官相结合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确立装备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集成各方面力量和分散的科技资源,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两翼,产、学、研、官紧密结合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要促进装备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以大型装备企业(集团)为龙头,以整机为牵引,结成动态联盟和战略技术联盟,集成各方优势和资源,共同解决企业和行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实现合作创新和共赢。

在创新途径上,要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技术上的依赖性会带来产业“空心化”的严重后果,因此要汲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通过建立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使技术引进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逐步缩小沈阳装备技术水平与国内外的差距,实现后来居上和跨越式发展。

在创新方式上,要高度重视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以及集成创新。产业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特别是原创性技术是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制造业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涉及产品设计数据、设计方法、技术标准、材料应用、制造工艺、自动化技术、测试技术、制造模式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它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属于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装备研制大都是集成创新的产物,如大型成套设备就是将众多的单机、配套产品和零部件,通过系统设计,集成为实现某一整体功能的大系统。因此,必须将面向市场的系统集成创新作为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跨越的突破口,以重大装备研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组织研发机构、设计部门、装备制造部门、核心零部件配套部门以及装备应用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单元技术、关键技术的集成和整机生产制造的突破。

(三)重点发展与支持的产业

沈阳的发展规划要以辽宁“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基础,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要突出抓好体现我省优势的三大重点领域,即在成套设备、以机床为代表的基础设备、以汽车为重点的交通运输设备3个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对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政府将在企业改革、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自主研发、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人才支撑、名牌战略等方面重点倾斜。特别是要用好用足省技改财政资金,发挥对装备制造业投资的拉动作用。

二、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牵引

建设先进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没有大的企业、大的项目、大的工程是不能实现“先进”这一目标的。要想把沈阳建设成先进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就要鼓励企业从事重大项目的研发、重大工程的建设,政府积极协助企业申请国家的扶持资金。重大项目、工程的研发、建设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还能够提高聚集区内部从事相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协作水平、合作层次,发挥产业集群特有的集群优势。重大项目、工程的研发、建设还能基于价值链开发纵向的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重大项目、工程的牵引,无论是在过程方面还是在结果方面,都对聚集区的高效发展、高技术水平产品的出现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十五”期间,沈阳开发了高精尖数

控机床、重型燃气轮机、磁悬浮轨道梁加工生产线等一批重大装备产品,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医疗设备等技术装备已经成为沈阳自主创新的代表。“十一五”期间,沈阳应力争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领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专项。结合2007年8月份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力争实现8家甚至是更多家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重点目标企业是: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鼓集团、特变电工等。

三、以环境建设为保障

在技术环境方面,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交易市场,确定交易主体之间的技术交易,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并激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通过正规的技术转让体系来保证技术或专利的持有人获得收益,有助于沈阳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有助于集群内部的创新合作与交流。对交易主体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教育也是技术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市场环境方面,重点实现聚集区内部的有序竞争。过度竞争对装备制造业这一特殊行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市场运行模式,因此聚集区内部的核心企业应该得到重点扶持,维持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配套企业可以实现竞争。一般来说,配套企业的投资额度较核心企业来说是比较小的,这一行业是可以实现竞争的。在市场环境的建设方面,在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还应引人其他资本进入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区内,形成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多元产权结构。大量的非国有资本进入到聚集区内,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市场的有效率的竞争。

四、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

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集聚,要求必须以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构建出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统一、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而任何一个这样的区域经济增长体系都必须有聚集着主导、支柱产业所形成的“龙头”城市带动全局。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要素的流动,大大增强了各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联系。逐步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作为区域内的核心毋庸置疑。

将沈阳打造成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只通过沈阳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可能实现。必须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协同,才能实现要素的流动,实现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市,科技发达。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城市间协作配套能力强。产业关联度较高,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国防战略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的协调。目标是通过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重点是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抓住国家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有利时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发展重大装备产业和配套产业,大幅度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努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政策机制的协调。政策的制定要体现系统性。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要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各市委、市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参与沈阳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指导工作。通过党政领导联系会议制度、专家论证会制度、企业家联席会议制度等多种形式,对区域经济合作、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适时作出规划与指导。要根据各自的产业优势,制定符合中心城市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划。要依托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制定各个城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在投资审批、政策导向等诸多方面要倾向于区域内优势产业,真正实现大沈阳经济区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内部经济的共同发展。

上一篇:浅议领导班子成员的搭配及团结问题 下一篇:着力提高我国公共投资的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