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低碳设计”是道德文明的理性回归

时间:2022-03-21 07:54:13

建筑“低碳设计”是道德文明的理性回归

摘 要:建筑设计是对物的设计,最终是对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非低碳设计是在重创人类文明,其后果是灾难性的。面对这种现实,人们需要在建筑 “低碳设计”理念中重塑发展观与设计道德观,从而让道德文明得以理性回归,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建筑设计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建筑;理性;低碳设计;道德文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48-02

伴随着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城镇化以它前所未有的速度呈现出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繁荣。建筑以它巨大的体量和空间给人们提供了工作和生活的平台和空间。无疑,当人们沉浸在这种愉悦感,成就感的同时,自然出会发现这种建设成就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那些不具有低碳设计价值的建筑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使人类所生存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使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力丧失,其自然环境的恶化日益加剧。面对这些非低碳设计的建筑,表层上看是出自建筑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但如果深层次来分析则是社会文明的大问题。究竟是将人类文明推向更高层次,还是使它停留在一个非理性阶段,这是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必须认真审视的重大问题。

一、建筑非低碳设计重创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成的,在人类社会中两种文明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是不协调的。应当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文明也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是受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限制,并要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特别是当人类在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与大自然所提供的环境,承载力反差过大时,就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障碍。

建筑作为人类物质文明的成果,既是时代和社会的标志,又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和结晶,当人们见到那些极具经典的建筑,往往会为集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建筑所陶醉。殊不知,这些建筑是人类付出巨大的财力、人力、智力才建成的――甚至于是无数的劳动者的生命所换来的。所以,建筑从它建造的那一刻起,对决策者和建筑师来讲他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纯碎的技术和设计的问题,实际上是比设计和技术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是要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负责任。没有这种责任感,即使所设计的建筑形式再好,也会使建筑的价值彻底丧失。例如:在沿海的大城市如果为了追求建筑的高度和新颖,如果多座高层建筑之间会形成巨大的风道而导致城市飓风的产生,对这座城市而言是高度比安全更重要呢?还是其它……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由科学规划而预留的城市风道对城市可以起到调节温度与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建筑活动在农业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会比工业社会小,它的危害程度相对会少,毕竟农业社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要好得多,这是现代工业社会所不可比拟的。而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后工业的高速发展,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工业生产,交通等因素产生的热岛效应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负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生存危机感由此而生。从二十一世纪至今,世界工业经济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成为第一大工业生产制造大国,其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加速了城市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未来学者预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令全球瞻目的新亮点。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之中国总人口的上升和增长,其住宅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新城区要建造大量新厂房和住宅,由于土地的限制城市发展不可能无限向新城区扩张,这就需要对旧城区进行挖潜,一方面是对老城区的破旧房屋进行连体改造,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另一方面还需对有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使具有历史,文化的建筑价值得以保留。因此,从各方面讲对建筑进行低碳设计不仅是设计理念的变革,更是道德文明观的选择。

二、低碳设计理念对重塑道德文明的作用

2003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地毯经济》里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引伸到建筑领域,是指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活动和取得的建筑成果。通过建筑设计与技术创新使城市建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发展形态。大而言之,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母庸置疑,设计设计是对物的设计,最终是对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师不仅仅是对建筑的造型,结构、空间进行设计,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对材料,工艺,新技术的选择是否具有低碳设计性质。从大的方面来讲一座建筑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周边的景观是否协调,对城市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都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还有地质、地理、气候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那么即使将建筑建造起来,很可能成为城市的隐患。建筑设计和施工必须坚持百年大计的原则和方针,坚持质量第一的信念,这是建筑设计的底线。一旦超越这个标准,必然使自然承载过多的负担和灾难。在发达国家,建筑的平均寿命均超百年以上,在欧州即使是民用建筑甚至四、五百年仍完好无损,而我国建筑寿命平均在三五十年,可见差距之大。

建筑在论它的体量大小,都需要各类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以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在今天,完全以自然材料建造建筑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因为纯碎以自然材质为材料会破坏生态系统。所以,人造材料,特别是新型建材正成为建筑材料的主体。问题在于设计师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建筑材料的使用达到优化。对新型材料的优化选择是实现建材低碳排放的设计原则之一。

实际上,建筑低碳设计的实现,一是建筑设计师对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非常熟悉和了解,才能在设计中 “有的放矢”地使用最适合的建筑材料。二是通过对新型建材的使用,如保温墙体材料的使用,去引导消费者和开发商及政府职能部门对性价比和长远获利的认同,使建筑低碳排放达到最佳。三是建筑设计师对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解读与把握,对现代建筑技术掌控水平与运用能力。当然,建筑低碳设计的根本实现与推广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还需要大众对建筑低碳设计的事实认可与观念认同,从能源获取技术与资金投入等方面来说则有相当的困难。既便这样,通过设计师的不懈努力,通过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确信彻底广泛实现低碳建筑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为建筑设计师来讲建筑低碳设计是一种历史责任,又是一种道德文明的选择。但是,建筑设计师是工作和生活在现实中,他们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左右。设计专业上的竞争,各种利益的诱惑,特别是不正当的竞争条件下的“金钱”诱惑往往会使设计师失去理智。权力上的“唯上所从” 而放弃对真理的坚持,让不科学的设计方案变成可行,并滥用建材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本身遭到危害。所以,自觉抵制金钱至上和唯权思想对设计师的侵袭具有提高专业素质和道德伦理水淮的双重意义。不可否认,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每个人的思想和道德伦理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客观地讲生活在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有他的个人利益,而一旦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之上,就会舍弃社会利益。反之,位置摆正、定位得当,就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设计师设计的建筑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现实性,而且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来评价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而成为不朽的建筑精品。这种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设计。同时,建筑设计师的道德坚持,还会形成一种当代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观和专业道德准则。

由此而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设计师乃至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讲,重塑职业道德观,设计师的专业人生才有价值,其建筑设计就会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低碳设计就不会成为时髦而空洞的口号。

三、“以人为本”是建筑低碳设计的核心观念

中国的哲学观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其本意就是人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与自然共存。实际上,人与自然的和谐观揭示了事物的存在本质,也反映了人类的生存智慧。基于“天人合一”的观念,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要充分考虑人居住、活动、工作的功能需求与心理需求,人性关怀作为设计的宗旨,这就是说要“以人为本”。实际上“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二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机的统一。“天人合一”要求人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达到世界万物之间的和谐,而作为人造之物的建筑只有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使人们生活得舒适、快乐、有幸福感,这就是真正的人性化。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建筑与自然和谐,使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关系统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建筑设计要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使之具有前瞻性,战略性。要绝对杜绝的透支和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为代价的设计。有些地方在国家划定的保底农田红线内建房屋,在生态湿地上违章建房屋,在旅游风景区内违章建房屋,既有开发商、单位、个人和当地政府本位主义而失职的责任,而作为建筑设计师同样也脱不了干系,为了经济利益而失去了职业道德。当然,道德观它不是一种硬性力量,它只具有软性的规范,但作为具有综合素质高,道德水准高的设计师显然应该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长远利益为最高目标的,绝不应取小利,舍大利。

以低碳设计的建筑可以减少城市的光污染,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将光污染控制到最低程度,就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生理刺激与心理刺激,不会对交通工具的使用形成不安全因素。其实,在公共建筑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对残疾人的关爱),真正做到人性关怀,使建筑的人性化突显都同低碳设计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因为低碳设计可以拓展建筑的功能性。建筑的人性化完善源自于二方面。一是设计师的关爱情怀与奇思妙想。二是使用者体验后的建议。二者之间不断交流沟通有益于建筑人性化的提升。

“低碳设计”与“以人为本”的融合,真正阐释出现代建筑设计的内涵,使现代建筑更具有审美意蕴。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进行改造后仍保留原有的四合院民居风格,一方面改造后建筑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建筑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古都北京的风貌得以保存。四合院的改造设计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智慧。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转型”与“重构”的时代重任。较之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最优越的机遇与最尖锐的矛盾”并存。在肯定改革开放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将要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除了社会现实的因素外,设计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专业修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活动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建筑碳设计理念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牵动了社会道德文明的理性回归,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仅从建筑的角度来讲,道德文明的理性回归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吴良镛.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上一篇:中国元素艺术在广告设计艺术探究 下一篇:设计美中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