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贷款“病灶”

时间:2022-03-21 01:20:48

银行不良贷款“病灶”

经历一番快速发展后,国内商业银行正迎来一场不良贷款持续上升的大考验。

截至今年6月末,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4564亿元,比去年末新增285亿元。16家上市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逾期贷款总额是4026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1258亿元。

《新财经》记者梳理了已中报的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结果显示,有1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其中有7家银行出现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这是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10年双降后出现的反弹,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无异于商业银行体内一个正在长大的“毒瘤”,这个“毒瘤”是否还会长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未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升会是长期趋势,跨度或将持续10年。

不良贷款持续上升

在完成四大行改制上市以后,国内银行业保持了连续10年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良好态势。但自2011年四季度开始,不良贷款余额开始逐步反弹,自2011年三季度末的4078亿元上升至2011年底的4279亿元。

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继续上升至4382亿元,进入今年二季度,反弹势头依然不减。8月中旬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4564亿元,较年初增加285亿元。随后陆续的银行中报也充分显示出不良贷款明显上升的势头。

《新财经》记者统计发现,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合计达到3779亿元,有1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其中有7家银行出现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除兴业银行外,其余15家的不良贷款率均在0.5%以上,有两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1%。

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最高的是农业银行,达到845亿元,其不良贷款率也是16家银行中最高的,达到1.39%;建设银行以1%的不良贷款率排名第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最多的则是工商银行,其不良贷款余额为751亿元,比去年底增加了21亿元;不良贷款率增长最快的是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为0.73%,比年初增长0.2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增长的趋势在8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上半年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增加18.28亿元、16.77亿元和14.37亿元。其他各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也均出现约10亿元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与不良贷款相比,银行上半年的逾期贷款增加得更快。

截至6月末,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4026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1258亿元,其中第二季度新增逾期贷款达822.4亿元。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逾期贷款和垫款金额增长突破50%,分别增加81.58%、74.20%和63.22%。

除了逾期贷款外,被视为银行资产质量异动预警的关注类贷款也在增加。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

所谓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按照银监会对贷款的五大分类,关注类贷款是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中间的一类贷款,如其发生“劣变”,将成为不良贷款,进而冲击银行资产质量。

上半年末,招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额178.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29亿元;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153.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94亿元;浦发银行关注贷款额178.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29亿元。

与不良贷款一样,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制造业是重灾区

对于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中信证券银行分析师朱琰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下行,内外需求回落导致企业收入下降、产品库存增加、应收账款周转变慢,使得企业欠息逾期现象加剧;二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增长和转型压力,部分企业在主业经营不善的同时涉足杠杆更高、风险更大的行业,可能引发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风险;三是企业互相担保引起关联反应,以某中小银行为例,由于担保类企业对外担保过多导致自身资金链断裂,产生的不良贷款已经占到今年新增不良贷款的37%。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情况看,不良贷款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商贸企业,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占总不良贷款近50%,算得上是不良贷款的“主力”。其中,制造业企业产生的不良贷款最多。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上半年来自制造业的不良贷款比率半年间分别增长了96%、26%、22%和15%。

制造业出现不良贷款最直接的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内外两个市场需求都大幅萎缩,使制造企业普遍陷入困境。这不仅影响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资金流动性,还造成企业资金占用增加、还款难度加大、不良贷款增多的局面。

不过,一名金融行业研究员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制造业不良贷款的攀升不只与行业有关,也与银行信贷理念和风控能力有关。

据其介绍,一方面,制造业贷款数量的增加与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不协调、不同步,这是造成制造业不良贷款攀升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信贷资金投放达到极致,不到3年时间就向市场投放了20多万亿元贷款,但投放给制造业的贷款却远不如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和其他非生产性行业。

正是由于信贷资金的天量投放,带来了价格的快速上涨,制造企业的成本快速上升,效益急剧下降,形成了“两头挤压”,从而导致不良贷款上升。

另一方面,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政策不统一、不对等,也是造成制造业不良贷款攀升的另一个原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信贷资金天量投放时,制造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而在货币政策紧缩时,银行却把收贷和防范风险的重点都放到了制造企业身上。

因此,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地被银行压缩了贷款规模,形成只收不放或多收少放,使原本资金紧张的制造企业更加难以运转。最终使得一些制造企业只能逾期不还,或者难以筹集资金偿还。

上一篇:中国经济与爱恨一身的QE3 下一篇:“不确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