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中的交互应用

时间:2022-03-21 02:20:11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中的交互应用

摘 要:“项目教学”目前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案例教学”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为此,提出了“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交互应用的理念,并展示了其在《外贸单证》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外贸单证;交互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72

《外贸单证》是一门实践性和时效性较强的课程,深受际经贸环境的影响。结合课程特点,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的交互应用,并且力求做到两者的良好融合、交互促进,定能提高《外贸单证》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启发学生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将课程设计为一个或多个可行性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独立或者团队协作的方式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开拓性的完成项目任务。通过不同项目的完成,以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构建学生新的知识体系的目标。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较突出的三个相同点是:从学的方面来看,两者都强调将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填鸭”变为自觉、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从教的方面来看,无论是案例的筛选与展示还是项目的组织与设计都离不开教师的前期铺垫和精心导入;从整个过程的具体落实来看,两者都是“以案例、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交互应用的设计理念

“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日常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然而较多的是突出使用或者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将两者并列使用或者糅合应用的并不多,本文所提两者“交互应用”的设想是将两者放在一个同等的高度、不偏倚,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相互影响,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具体为:将课程根据知识点和内在逻辑结构分割成N个项目后,每个项目包括M个子任务,每个项目包含课程的部分章节内容,学员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中,针对子任务完成的过程是循环重复的。全部的N个项目,根据课程性质,可以是并列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比如在《外贸单证》课程中,前期的部分章节像从“进出口业务成本核算”到“买卖合同”再到“信用证”存在严格的先后关系,所以在项目设置时可以是递进式的,而到中后期制作各类单据时,并不是所有单证的制作或产生都存在严格的先后顺序,所以这些项目的设置又可以是平行式的。在明确第n个项目及其包含的m个子任务后,从课程案例库中精选此项目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和学习,进而掌握本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而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3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课程中的交互应用

以《国际贸易单证精讲》课本第四章为例,来探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课程中的交互应用。本单元的项目名称为“信用证的审核与开立”,将本项目分解成如下4个子任务:

任务1:信用证相关理论知识,其教学目标为理解并掌握信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定义、性质及特点,参考学时1(45分钟)。由于信用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先行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里接触并了解过,所以这里可以通过直接的理论讲解来跟学生一起回顾温习信用证的定义,而信用证的三个基本性质及特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为上。由于此知识点具有通识性,所以案例只需要针对此知识点即可,不需要刻意外延。比如针对信用证的“独立于合同的自主文件”性质的导入案例为“某出口公司对美国成交女式上衣1000件,合同规定绿色和红色上衣按3U7搭配,即绿色300件,红色700件。后国外来证上为红色30%,绿色70%,但该出口公司仍按原合同规定的花色比例装船出口,后信用证遭银行拒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的问题为“(1)银行是否有权拒绝付款?为什么?(2)作为卖方,应当如何处理此事?”信用证的另外两个性质及特点亦可采用相同性质的案例进行学习。

任务2:信用证条款的解读,其教学目标为:能读懂并分析信用证的各条款,由于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为英文且内容较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参考学时为3(135分钟)。此任务的开展仍然建议通过案例教学来进行。信用证的样例很多,网络上或者往届国贸毕业生提供的工作中的信用证皆可。由于篇幅问题,信用证案例这里不做导入,但有两点可做建议:一是如前所述信用证的先行内容为买卖合同,一般是合同成立在先信用证开立在后,所以在信用证样例讲解时,采用的信用证案例最好跟前一个项目即买卖合同存在对应关系,以节约课时并增强项目之间的衔接性。当然也可以布置独立的信用证案例作为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第二个建议是在信用证条款进行讲解时应有所倚重,应增加对重点条款的剖析,特别防范陷阱条款。

任务3: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其教学目标为:能根据前期的外贸合同来审核信用证的各项条款并能正确修改信用证,参考学时为4(180分钟)。此任务是在任务2顺利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对信用证条款的正确解读,才能为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提供夯实基础,与此同时,此任务所需要的信用证案例必须与前期合同案例彼此关联。在此列举合同与信用证案例中的两个条款进行分析:(1)合同中的“Terms of Payment: By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payable at sight to reach the seller not later than Jul,20th,2015 and remain valid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 until the 15th day after the date of shipment”,而信用证中“DRAFTS AT 42C: 60 DAYS AFTER SIGHT”明显与合同中的“payable at sight”是不相符的;(2)合同中的相关检验条款为“Goods must be inspected by the appoint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applicant”,信用证的检验条款却为“THE APPOINT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YER SHALL INSPECT THE GOODS AND SIGN ON THE INSPECTION REPORT IF THE GOODS HAVE PASSED THE INSPECTION”。细致比较会发现信用证条款要比合同条款更为苛刻,合同中只是说“由开证申请人(合同买方)指定的代表检验货物”,没有对检验结果有特别的要求或说明,而信用证中却在“AND”后引申了合同条款的意思,“买方代表只有在货物经过检验后才在检验报告上签字”,对检验结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相比于之前协商而成的合同条款,这种信用证条款对受益人(合同卖方)是不公平的。

任务4:信用证的申请,其教学目标为:能办理信用证的开证申请,参考学时为1(45分钟)。信用证的开证申请是开证申请人(合同买方)根据合同相关内容到银行申请开证,填写开证申请书,这是信用证开立的前提条件。此任务中关键之处在于对合同条款的正确解读,否则会导致开证申请书填写错误――信用证与合同不符――修改信用证、甚至耽误装船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各银行的开证申请书虽然样式不同但是上面的栏目却大致相同,所以这里只需要网上下载银行的开证申请书空白模板让学生根据合同填制即可。

4 “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交互应用的建议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在此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项目教学”是模式是载体,“案例教学”是方法是手段,项目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而案例也贯穿于每个项目的始K,两者的交互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和形象,不仅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作用和效果在《外贸单证》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尤为突出和明显。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作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交互应用的实施者,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1)“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一定要贴切、精炼、具有时效性。好的案例是成功的一半,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前文提到部分对案例的要求,但是每章节的知识点不同,每个项目任务不同,案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总体上看应该做到“贴切”――所选案例一定要贴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前后项目任务而不能断层、突兀;“精炼”――由于案例贯穿教学始终,考虑到课时及学生的注意力,在布置案例时应尽量控制好案例的长度,成为浓缩的精华;“具有时效性”――这个主要是跟课程性质相关。由于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政策、规则经常处于变动状态,所以在教学中的案例不能一成不变,应结合时事不断更新。

(2)“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子任务设置要注意相关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项目、子任务的设置应避免好逸恶劳、按部就班地遵照教材原有的章节编排来,而应该根据课程性质、内在逻辑结构、所包含的知识点等因素综合考虑。要使所设置的项目、任务与教学目标、与专业的实际需求相关――即相关性原则;另外,项目、任务的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目前的具体学情、知识积累来,要难易适中――即可操作性原则,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项目教学”也会成为空谈。

(3)每个任务和案例结束后,老师应及时点评,总结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一直平衡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扮演好自己“主导”角色的同时,把握好学生的“主体”角色,使两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星.“案例教学法”(CTM)与“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BL)的比较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4,(12):79-81.

[2]沈相应,尹建设.项目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以《保险营销》课程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3-76.

[3]田运银.国际贸易单证精讲(第四版)[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5.

[4]姜书竹.案例互动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2013,(7):132-133.

[5]李晓亮.论市场营销项目教学中教学项目的选取[J].大学教育,2015,(2):171-172.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动态及趋势研究 下一篇:抓住客户需求促进交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