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教学创新

时间:2022-03-20 01:20:07

【前言】初中历史课教学创新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中国面临着与世界各国进行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时代呼唤着中国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思维,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及教育举措,开创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举措。增长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觉悟是历...

初中历史课教学创新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于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树立崇高目标,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初中历史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历史课看作“豆芽儿学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加之文字学科的学习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这些都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中怎样避免或消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呢?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历史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广大的历史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就自己的观点谈谈对历史课教学的创新

一、为什么要“创新”

1、教材需要“创新”

虽说我们现行历史教材比较新,九十年代以来大量吸收了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吸取了中外历史教材编纂的经验教训。但在客观上仍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是知识本身发展快,很多方面的知识几乎是在大爆炸式突破和发展,史学研究也不例外。二是教材受编写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存在材料不可能迅速全面地给以反映的问题。三是一套中学历史教科书一旦成型,一般都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使用期。因而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就使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这些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知识,引用新材料,补充最新成果。

2、人才需要“创新”

中国面临着与世界各国进行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时代呼唤着中国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思维,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及教育举措,开创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举措。增长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觉悟是历史课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学紧跟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知识需要“创新”

历史课,历史事件多、人物多、概念也比较多,教材由于篇的因有所取舍,讲述得比较简略,趣味性少,断层多,学生读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事实上,历史是生动的,人物是鲜活的,要让学生乐学,有兴趣,就必须在讲课时,加进“新”东西:新鲜、新颖、新奇、有吸引力的新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照本宣科。

二、怎样“创新”

鉴于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新:

1、教学模式要“创新”

一直以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课就应该是教师讲,因而坚持的是一种模式,即以教师讲为主,教师在教上下工夫,力求生动有趣,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能力,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历史教师要更新这种观念,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大胆吸收新的教育思想、理论,使教学呈现出多种模式。中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开放式教学,探求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

2、史学信息要“创新”

每一门学科都在进步,历史学科也一样,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的出现。我们历史教师要经常了解这些成果和信息,纳入到你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有一种新鲜感,从而增强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好奇感。

3、教学手段要“创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书本+粉笔+黑板+地图册”这一传统单调式教学手段使一些教师局限于“满堂灌”、“注入式”的照本宣科,单纯依靠语言讲述,缺乏情景渲染,牵强附会,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也难以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优势。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合理运用其图、形、声、色、像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历史真实情景,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让学生接受了历史思想教育。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我播放了剪辑录制的《甲午风云》短片,录像声、画并茂,生动、真实地展示了战役壮烈场面与英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同喜共悲,与历史脉博同跳动,在这时抓住时机,提出思考题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义愤,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思想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憎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4、知识结构的重组要“创新”

历史课本的编写,都是从全国范围学生的一般情况来考虑问题,可是具体到每一个学校,学生的智力、认识水平,都参差不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结构的重组上要新。知识结构重组我认为要符合三个原则,即:一.不拘泥于教材,也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打破教材的结构,甚至打破教材的框框,大胆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经过思索后的想法。二.符合中考命题的要求。中考命题知识在课本上都能找到,但材料却是课外的,考试的角度都是新颖的。我们教师就要认真研究考纲,重组知识结构,使之符合中考的需要。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需要。我们的教材在不断改进,但始终有一定的滞后性,始终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而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尤其是跨世纪学生的需要。他们需要新颖、生动、能调动他们思维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去重组知识结构,以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需要。

5、学科知识的延伸上要“创新”

历史教师过去上历史课,在知识的延伸上只是在本学科内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这有必要,也是必需的。但这是一种“挖井”式的教学方法。即力求讲活,讲深,讲透。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使学生知识面扩大,眼界开阔,也就是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多挖坑,即讲宽用活。这种延伸也是考试改革的需要,实行大综合之后,大综合六门课都在一张试卷上,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不可能考得很深、很透。但可能考的知识面很宽很阔,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只“挖井”不“挖坑”,学生怎么能适应这种考试的变化呢?

6、教学方法要“创新”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创新地使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新的教学法:抽签提问法、知识串联法、点面交叉法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创新之重要。不创新,民族没有活力,同样,不创新,历史课也没有活力。如何创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一点。即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的创新是一定能成功的。

上一篇: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浅议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