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问”开始

时间:2022-03-19 06:37:34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问”开始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版块,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成效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让我联想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可以尝试从“问”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学前“问”,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

预习是学生思维习惯养成的助推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佳方法,是课堂学习的前提和准备。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教学生进行预习。如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事先做好三项预习工作:一是自学生字,在课文中将生字找出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二是自读课文,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读通课文;三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带到课堂上供同学们讨论。

“勤于‘问’的孩子是聪明的”,这是我常跟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因此,许多孩子都会根据课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在预习《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有学生问:“秋姑娘给谁写信?”有学生问:“秋姑娘为什么会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还有学生问:“秋姑娘学会给谁写信?”……再如我们在预习《东方明珠》一课时,学生问:“东方明珠在哪里?”还问:“东方明珠指的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潜移默化地带着学生初读课文,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发现,无形中让学生知道读书要有所得,得从哪里来?就从学会“问”开始。

二、学中“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与感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根据不同年级段提出不同要求,逐步教给学生揣摩文本的方法。针对一年级学生,我的语文课堂仍以“问”促读,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

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怀素写字》一课的第1自段时,首先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第1自然段发现了关于怀素的哪些信息?学生读后回答:古时候(什么时候的人),和尚(什么样的人),喜爱写字(爱好),好学上进(学习态度)。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课的第2自然段时,我问怀素是怎样认真写字的?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试着用笔在书上把表现怀素认真写字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我又问:①你从哪里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怀素是“认真”写字的?②怀素一直这样认真写字的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③而且认真写字还有一定的顺序?谁跟老师一样从这句话中找到了两个表示顺序的词?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和自己的思考中不断锻炼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还应该按照学生学习阅读的客观规律进行,即由学法决定教法。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理解、表达、评价几个阶段。我在指导一年级学生阅读时就从“问”出发,以“问”引“感”。

如在指导阅读《怀素写字》第3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怀素刻苦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后出示:他写呀写呀,时间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在理解“木板竟被写穿了”一句话时,我点出“穿”字,问“穿”是什么意思?坏,那为什么木板会被写坏了呢?学生答:这是因为怀素写字的时间太长了。

又如指导阅读《看》一课的第2自然段时,我问学生从“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分别可以看出什么?当学生得出的“颜色多”“数量多”“有不怕冷的精神”时,才真正感受到作者说好看,原来是这三个原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其教学的方法。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读者在不断的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读中明理,读中增思,读中长智。一年级的语文课文虽然篇目不长、简单易懂,但对于学生来说仍需要教会他们感知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的意思。这样,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才能如鱼得水。

三、学后“问”,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积累与检测

课堂上认真听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课后复习同样重要。课后复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是一种与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步的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40分钟的听课效率是不能保证的,所以我采用“学后‘问’”的复习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与检测。

在学完《家》一课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根据课文中的一句话,也来说一说你的家。这样一问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语句的积累,而且能检测他们对文中句子是否真正理解。如一个学生说,草原是马儿的家。那就说明这个孩子既学会了文中的语句,又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运用与积累。又如一个学生说,书是书柜的家。那就反映了这个孩子对文中句子中的两样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导致说话时语言的前后颠倒。

又如在学完《小河与青草》一课后,我给学生以下几个词“小河、青草、鸟儿、树林”,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感谢谁给它充足的水分;谁感谢谁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谁感谢谁给了它一个绿色的家;谁感谢谁给家带来欢乐的歌声。当学生读懂了课文中小河与青草的关系后,就不难知道鸟儿与树林的关系,如果没有读懂,那么自然不能清晰地写出鸟儿与树林的关系。所以说学后“问”,可以直接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老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以“问”带读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希望学生从“问”开始逐步体会阅读的乐趣。

上一篇:激体验之趣,享写话之乐 下一篇: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