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道、法、术”三元视界下的考释

时间:2022-03-19 08:21:07

企业文化“道、法、术”三元视界下的考释

摘要: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未来商战的决胜之道,已经不可逆转地从企业建设的“幕后”走向“台前”。因此,“以人为本”、强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企业文化管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唯一适用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时代的焦点。导入“道、法、术”三元结构理论视角,借鉴生态学思维从“道”的高度追问其哲学内涵,从“法”的维度践行其“硬性”保障,从“术”的路向研究其落地,并基于全球化视野塑其“道、法、术”的三维生态圈。

关键词:企业文化;考释;生态循环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158-02

一、“道、法、术”三元结构理论考证

“道、法、术”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指宇宙本源及规律,也指最高伦理标准。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法”就是法律、法规和法则,它是良好秩序的守护神。两千多年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曾直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有度》)。“术”是指技术层面的操作方法。

“道、法、术”三维立体,就是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确立行事的法律规则、规章制度或行为准则,用生态的、协同进化的、整体的思维来考量,在全面系统的反思和制度机制设计基础上演化为具体的方法步骤加以施行。并且,这一立体机构自有原动力、推动力、持续力“三力”维系其旺盛生命力。“三元结构”理论从“道、法、术”三维立体的角度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1.“非常道”①:精神文化的哲学底蕴

道家重人性,尚自然。但是道家的“自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而是一种顺应规律的状态,也是一种事物因性而运作的方式。道家的“道”既可以表示宇宙本源的客观存在,又可以表示自然万物的客观运作规律,还可以指古代社会最高的伦理道德标准。

企业文化中的“道”是指企业必须遵循自然、时展、产业和行业发展、道德和人性等规律。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等“精神文化”是企业在“道”的约束和指引下作出的自主选择,是“非常道”,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在管理上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指导着人们在求索物质财富的同时,追求精神财富,在努力寻找“可道”之“道”的实体管理的同时,又引导着人们深入地探寻类似“寂兮寥兮”,但又确实是存在着的浑然一体的那个“非常道”之“道”,即“企业文化”[2]。

2.“一断于法”②:“软”文化的“硬”约束

在我国先秦法家的信仰中,“法”是治国的不二法门,“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境界和“便国不法古”的创新勇气都表明“法”是实现一个社会“善治”的必要选择,而且“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文本”,它随着社会的历史进步而不断变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当下社会,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法”应是企业遵循“精神文化”的导引而制定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支撑制度和行为规范所不可或缺的物质文化的统称。“法”规约下的文化包容制度,制度外显文化,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真正体现“组织人”的特征,在创建良好环境的同时让环境陶冶人的情操。“法”之于企业文化建设犹如航标之于航海,是企业在建设自己特有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信守的承诺或规约。只有企业文化具备了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工作制度等“法”的内容,企业文化才能有效摆脱“软件太软,硬件不硬”的羁绊,健康快速前行。

3.“循名而责实”③:“术”让文化生根落地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术”更多表达的是对“权术”的关怀,专指君主统治的手段和策略,如政治术、权谋术、监察术,但也将神秘的“术”应用到行军作战、辩驳论道、为人处世等方面,如兵事术、辩驳术、人术、心术等。

在“术”的思想里,法家可谓“独占鳌头”。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难三》),甚至断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虽然他站在为君主“立势”的角度分析了包罗万象的“术”,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但是他的思维方式或者策略在现代社会仍然不缺“用武之地”。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术”是指具体的灵活多样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它使企业文化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物化于境”[3]。

二、“道、法、术”三维视界下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内容在客观上映射着企业的价值理念、精神旨趣和自觉行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它们各自的表述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不变的。它们在不同的观察或探讨视阈下会出现不同的分类,本文试图在“道、法、术”三元结构理论的视阈下从四个方面检视企业文化的内容。

1.企业理念文化体系

企业理念文化之于企业相当于大脑之于人体,它是企业的境界和支柱,包括企业的价值基石、美好憧憬、经管哲学、精神追求、社会责任、宗旨和使命等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可称为企业精神文化。按照“三元结构”理论来划分属于“道”的范畴,属于最高层次,受“道”的制约。其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大厦”活生生的基石。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以企业文化的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为重要嫁衣,并对企业的行为、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被企业中大多数成员最大限度地共享。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一般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即使企业的人员构成发生一定变化,它也不会轻易变更,其内涵依然会持续存在并产生深远影响。

2.行为文化体系

行为文化体系包括企业行为、员工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亦即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理念文化体系的实践化,相当于人的“四肢”。按照“三元结构”理论来划分属于“法”的范畴,其中制度文化主要指企业制度设计所折射出的管理理念和经营原则,它在精神文化的导引下潜移默化地规范企业行为,企业的组织架构、经管机制和领导体制等都有制度文化的存在。不置可否,企业文化的制度设计离不开更高层次的精神导航。行为文化在企业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规约下规范员工行为,包括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带头人物的行为和基层员工的行为准则等,它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样态,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实践外显。其中被广大员工争相效仿的企业家行为和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其实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人格化”形态。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显,精神文化通过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外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制度和行为文化都属于软件范畴,但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既有交集又有区别,“制度文化”主要用于对内实行管理,“行为文化”则兼有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作用,而物质文化属于硬件范畴。

3.视觉文化体系

视觉文化体系是企业的形象化显现,相当于人的外貌和服饰,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文化精神外化和物化的产物。按照“三元结构”理论来划分也属于“法”的范畴,是精神文化在物质层面的体现,也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提供物质支持。指由企业员工生产出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物质形态的东西,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广告、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产品包装设计以及企业标识等。

4.企业文化方案的实施系统

按照“三元结构”理论来划分属于“术”的范畴,它主要是让企业文化“落地”的各种措施或策略,例如企业领导的率先垂范、企业英雄传奇人物的示范、平凡人物“不平凡”的故事、企业文化的全方位培训、庆典礼仪等活动、企业文化多元传播渠道和常规化量化评估等。

可以看出,三元结构理论下的企业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和领导垂范、英雄示范等七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关联、逻辑交织的“文化生态圈”,并由原动力、推动力和持续力“三力”动力系统①维系其有效运作和有序进行。

三、企业文化“道、法、术”的生态循环

全球化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焦点话题之一,它对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有些学者从文化交流和整合的角度肯定文化全球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意义,也有学者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批判立场批判和拒斥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交流的不平等性和文化霸权入侵。无论怎样,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铁定无法避免全球化的影响。对此,我们首先不去进行价值评估,而是理性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如何回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不是所有的企业文化都趋同化,也不是“全盘西化”,更不会是现代性的彻底断裂。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积极引入生态平衡、生态多样性、生态互动、生态链环、协同进化等方法实现“道、法、术”的联动统一,自觉扬弃自身封闭的、陈旧的、僵化的状态,在三位协调的立体“生态圈”中互相汲取养分,不断修正与完善。

这样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就能互相“给力”,良性协调,既强调“道”的统领,又重视“法”的规约,更关注“术”的运作,三位一体,交相辉映。

参考文献:

[1]李湘雅.道德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32.

[2]赵而庆.道法自然审美观与企业文化软约束[D].山东师范大学,2000.

[3]王慧中.企业文化地图——未来商战决胜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9.

上一篇:浅谈主体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下一篇: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