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涉海企业发展

时间:2022-03-19 12:59:0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涉海企业发展

摘要:为地方企业服务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给浙江海洋学院带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二级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涉海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首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改革;涉海企业;策略

作者简介:刘松平(1972-),男,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张玉莲(1964-),女,浙江浦江人,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舟山?3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b09045)、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高校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CG38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27-02

地方高校服务企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建设桥头堡的舟山群岛新区,正在按照三大战略定位加速推进“四海建设”。在此视域下,地处舟山群岛新区的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学院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涉海企业发展,是学院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涉海企业的必然诉求

众所周知,二级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创造、储存、传授知识和变革技术的使命,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涉海类企业发展与具有相应的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提供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持紧密相连,涉海类企业只有积极与地方高校二级学院联姻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二级学院长期与地方经济密切合作的历史使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形成了与企业难以割舍的联系。目前,舟山群岛新区正在调整涉海类企业的经济转变方式,构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大企业创新力度,保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态势。以舟山市船舶工业为例,2010年舟山市实现船舶工业总产值548.9亿元,其中造船产值434.3亿元,同比增长30.4%;修船产值57.6亿元,与上年持平;船舶配套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34.7%。规模以上修造船企业产值489.6亿元,同比增长29.6%。[1]在形势喜人更逼人的时代背景下,人才质量提高与科学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二级学院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较难适应涉海类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只有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涉海类企业需要。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涉海类企业的必然诉求。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

机电学院作为浙江海洋学院的二级学院,立足涉海类企业发展实际,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初见成效。

1.重构人才培养理念

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学科为导向,重理论体系、轻实践应用,重知识传授、轻服务意识,整个培养体系贯穿“以己方为中心”的思想,学院一直游离在社会边缘,孤芳自赏。在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日益走向经济社会的时候,机电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及时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积极倡导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教育为特征、全方位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服务型观念。[2]只有充分认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贴近社会,为涉海类企业服务。为此,学院要求教职工牢固树立在主动适应和服务企业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进企业,下车间,以服务企业反哺学院实践教学,积极建构人才培养新理念。

2.拓宽实践实训平台

机电学院积极利用实践载体,一方面通过校内实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涉海工程制图能力、工程计算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艺和工装设计能力以及在涉海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船舶及配套产品设计与建造)等;另一方面,还积极组织学生去涉海类企业进行现场实践,增强学生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增加学生在企业中工程实践的时间,逐步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在企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3]

3.模拟创新实验场景

机电学院根据涉海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积极创新实验场景,通过鼓励学生申请创新项目,参与课题研究,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学科竞赛等载体,努力打造以问题探究式、科研训练式、工程实践式等为中心的多元化实验场景。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进行科学训练,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4]取得很好的育人成果。以2011年为例,学生获省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19项,近20篇,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浙江省三等奖及以上5项;获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模竞赛华东赛区三等奖5项;获全国CAD竞赛三等奖1项。

4.改革毕业设计方式

毕业设计是机电学院学生在大学期间综合性的毕业考核。为更好地满足涉海类企业的要求,学院将筛题及审核的单打独斗方式向涉海企业与学院联合命题的模式转变,规定毕业设计课题原则上应与企业课题相关。学生在涉海类企业实习期间,指定一名在校教师与一名企业技术专家共同作为该生导师,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共同予以指导。

5.加强教材编写力度

当前,学院涉海课程的可选教材数量较少,版本陈旧,特色不明显,而由教师单独主编的教材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性,较难满足学生面向涉海企业发展的要求。为此,机电学院与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涉海类专业的教材编写、课程体系设计、培养计划制订等,努力将行业性、应用性、创新性、前沿性的科技信息纳入教学和科学内容。如,完成“船舶电气与通信”、“液压与传动”、“机械工程概论”等课程教材编写。

6.共建人才互动平台

机电学院与涉海类企业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如搭建学校“百名教授、博士下企业下基层服务行动”平台,组织学院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学院主动邀请涉海类企业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除此之外,学院还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模拟涉海类企业工作实际,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操作等教学环节内容,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相互见长,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上一篇:研究型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普通高校三表生类型分析及对其培养质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