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消费需求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03-18 10:39:35

金融与消费需求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2009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把扩大居民消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本文对有关金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文献进行了回顾,从消费信贷、股票市场、保险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消费信贷;消费需求;财富效应;收入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1-0004-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1.01

长期以来出口和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国内的消费增长严重不足。近年来,出于启动内需的现实需要,我国学者对居民消费需求理论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消费势在必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对已有的关于金融和消费需求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以期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一、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的关系

(一)消费信贷的提出与拓展

费雪(1930)在《利息论》中,分析了消费者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时间偏好,而且对消费者将全部财富在当期和未来的分配进行了探讨,这些理论成为了对消费信贷的最初分析[1]。

1954年,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他的学生R・布伦伯格(Richard・Brumberg)在《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横界面数据的一种解释》一文中提出了家庭消费理论――生命周期假说。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水平有关,也与他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关。现期消费取决于一个人在未来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收入。因此,个人的现期消费可以用未来的收入进行提前支付,以此来合理的安排消费和储蓄[2]。生命周期假说为消费信贷提供了理论依据。弗里德曼(1957)提出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认为,个人的消费行为不是简单地与该时期的收入有关,而是与“持久性收入”相关[3]。按照该理论,在某一个时点上,个人的当期收入不足以用以当期消费,可以利用不同时期的消费转换,而这正是消费金融的本质。

美国学者默顿和博迪(1995)提出了金融中介的六大功能: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积聚和分配资源的功能,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转移资源的功能,管理风险的功能;提供信息的功能,解决激励问题的功能[4]。从功能的视角对金融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提出金融不仅是资源的跨期转换,从而扩展了消费信贷的内涵。

(二)信贷消费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基本对消费信贷持否定意见。他们认为,消费信贷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不会增加个人的财富,对社会是一种浪费。消费信贷的作用在短期是中性的,而长期看来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消极的。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消费信贷的认知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普遍认为消费信贷对国内消费需求具有积极作用。萨威格指出:“消费信用的最大功用在于普及高贵消费于一般平民,以提高消费之标准。其次的功用在于提高人民之购买力。”[5]美国现代消费经济学家詹姆斯・摩根在《美国的收入和福利》一书中提出了消费决策影响收入理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作用[6]。按照此理论,只要有一个相对发达的消费信贷制度,人们可以不管当前的收入水平而做出消费决策。换句话说,消费信贷可以刺激消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个人消费有力地支撑着美国经济持续成长,而消费信贷又是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基础。

国内学者也普遍认为消费信贷可以扩大国内需求。王大超(2001)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最终来自于需求。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是目前启动国内经济的一个新思路,它在刺激内需、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丰富银行金融业务、增强行业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任克娟和晓雁(2005)指出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还是对微观个体而言,目前发展消费信贷都极为必要。发展消费信贷,无疑是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一个直接和有效的途径[8]。

(三)信贷消费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西方学者对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学者得出消费信贷的增长与未来消费的增长之间具有正向关联性的结论。Antzoulatos(1996)把消费信贷作为一个解释变量来预测消费时,美国的消费预测值将会变得更为精确[9]。 Zeldes(1989)对消费信贷和未来的消费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预期的消费信贷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0]。Olney(1999)研究消费信贷对经济的作用时也发现消费信贷在美国大萧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11]。林晓楠(2006)利用美国1990―2004年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的数据,分析了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美国消费信贷的增加确实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2]。张奎等(2010)利用美国1959―2009年共60年的月度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结论显示长期来看消费信贷对消费产生非常显著的拉动作用[13]。

但也有学者的实证不支持这一观点。ArthurJ、Alexander和Kong Dan Oh(1989)对日本的消费信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简化的经济模型中,消费信贷从长期来看对消费和储蓄没有影响,但在复杂的经济模型中,这些关系将会变得不明确,结果将取决于众多变量[14]。Pereira(2003)通过分析解除消费者信贷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消费信贷约束的解除并不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消费信贷的增长将资金从有效率的生产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消费部门[15]。林晓楠(2006)对中国1990―2004年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很不明显。

(四)制约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的因素

流动性约束理论指出信贷约束会制约影响消费者获得消费信贷,从而会影响储蓄和消费。Tobin(1971)和Flavin(1973)最早提出流动性约束的问题。之后,Zeldes(1989)、Deaton(1991)等相继进一步分析了流动性约束影响储蓄和消费的原因和效果等问题[16-17]。流动性约束又称信贷约束,是指居民从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取得贷款以满足消费时所受到的限制,不能利用消费信贷进行负债消费。流动性约束假说的主要结论是与不受流动性约束相比,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较低。消费者一旦预期到未来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当期消费就会下降,以后各期的消费也将受到影响。

我国学者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消费信贷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大部分学者从我国消费信贷的环境因素、消费信贷的主体以及消费信贷的供给方进行了分析。如王书敏(2009)认为目前制约我国消费信贷的因素主要有:我国居民传统的消费习惯;收入两极分化严重,缺少消费信贷的主体;社会福利水平不高;消费信贷的品种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18]。周弘扬(2010)认为居民预期收入不足是制约消费信贷的根本因素,而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制约消费信贷的文化因素,不健全的信用体系这一环境因素也不应忽视。他还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支出、人均收入和GDP对消费信贷具有显著影响[19]。

二、股票市场与消费需求的关系

股价的波动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基本面信息,人们通过观察股价的波动预期未来经济发展,从而影响消费支出。股票市场作用于消费需求的渠道主要有三个。

(一)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其含义为资产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增加,从而刺激消费支出增长。Porterba(2000)分析了1989―1999年间美国家庭财富组成,发现股票资产增长了262%,占了家庭财富上升的比重63.94%,股票投资给美国家庭带来了相当大的财富收入[20]。Rigobon、Sack(2003)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影响很大。按照2000年末美国居民部门的持股计算,标准普尔指数上涨5%,将使总消费增加230亿美元,并带动GDP增长0.23个百分点[21]。

(二)消费者信心效应

Romer(1990)在研究1929―1932年期间股票市场如何影响消费者支出这一问题时提出了心理论。股票市场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以及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22]。因为股票市场历来被视为经济长期发展的“晴雨表”,因此股票市场繁荣时,会增强消费者(包括没有持股者的消费者)的信心,刺激其消费增加。Bram、Ludvigson(1998)发现美国消费者情绪的高涨在短期内会刺激消费增长[23]。

(三)投资的q效应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提出的,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当q值大于1时,意味着企业进行实物资本的投资可以从发行公司股票上得到回报,此时企业就会增加投资支出。而根据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在投资增加时也会成倍的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也会随之增长。因此,股票市场会通过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对消费产生间接影响。

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效应大小上,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股市财富效应难以发挥,即使存在也不明显。谈儒勇(1999)认为我国股票价格难以发挥财富效应,股票市场的晴雨表作用在中国经济中根本不存在[24]。刘潇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已开始发挥作用,但这种作用还很微弱[25]。另一方面,石建民(2001)、郑志峰和权立波(2010)的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有显著影响[26-27]。

三、保险与消费需求的关系

预防性储蓄理论引入不确定性,认为消费者为预防未来不确定性导致的消费水平急剧下降而进行的储蓄。Leland(1968)定义了预防性储蓄是由未来不确定性收入而引起的额外储蓄,并首次分析了产生预防性储蓄的必要条件[28]。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发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将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而保险经济学原理是以小额确定保费平滑未来不确定损失,可以为居民未来消费支出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因此,该理论为保险拉动消费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实证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些学者通过分析社会保障与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得出养老保险刺激需求的结论。如Feldstein(1974)认为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29]。Stephen Zelde、Jonathan Skinner、Glenn Hubbard(1995)将预防性储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扩展到生命长度及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指出社会保险减少了家庭的储蓄,促进了居民消费[30]。贺菊煌等(2000)运用动态模拟方法分析养老保险对典型消费者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认为当经济增长率为正时,养老社会保险对居民储蓄有负影响[31]。贾小玫、冉净斐(2004)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发现农户参加经济合作组织或医疗保险时就会增加即期消费[32]。杨河清(2010)利用城镇居民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的乘数效应,得出结论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水平对当年消费水平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33]。

而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抑制消费或者两者关系并不确定。Phillip Cagan(1965)发现参与养老金计划会增加储蓄,从而抑制消费[34]。Kotlikoff(1979)将生命周期储蓄模型作为分析框架,通过部分均衡和总体均衡状态分析,发现社会保障增加了私人储蓄[35]。王立平(2005)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人寿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的人寿保险未能起到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36]。杨天宇、王小婷(2007)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不但没有促进居民消费,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挤出了居民消费[37]。孙永勇(2007)对社会保障的储蓄效应进行了一些经验分析,得出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净影响可能不显著[38]。

四、总结

当前,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而金融系统的功能能够减少各种交易摩擦,进行跨期和跨地区的资金配置,分散风险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功能,促进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外学者从微观金融方面,如消费信贷、股票市场、保险等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理论探索,实证分析了各个微观金融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相关性,但宏观层面却缺少系统性研究。作为宏观金融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深化对消费需求影响的作用机制如何?此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又充分暴露了过度消费信贷的负面效应,消费信贷发展到何种程度才使经济达到增长的均衡?国内大部分文献偏重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即使进行实证研究,其方法手段还比较落后。因此如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并联系国际环境的变化,研究金融如何对我国消费需求增长做出贡献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Irving Fisher.The Theory of Interest[M].New York: Macmillan,1930.

[2]Modigliani, F. Brumberg, R. Utility analysis and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section data[M].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4.

[3]Friedman, M.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J].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4]Morton, A. C, C. Berge. Heavy mineral suites in the Statfjord and Nansen Formations of the Brent Field North Sea: a new tool for reservoir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J]. Petroleum Geoscience, 1995(2): 355-364.

[5]萨威格.消费者信用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6.

[6]James Morgan.Income and Welf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M], McGraw-Hill, 1962.

[7]王大超.扩大内需的潜力工具―个人消费信贷[J].学术交流, 2001(4):66-69.

[8]任克娟, 晓雁. 发展消费信贷, 促进经济增长[J].经济前言, 2005(Z1):39-42.

[9]Angelos A.Antzoulatos. Consumer Credit and Consumption Foreca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6(12):439-453.

[10]Zeldes, S P. Optimal. Consumptionwith Stochastic

Income:Deviations from Certainty Equivalence [J].Quarterly Journal Economics,1989(5):104.

[11]Olney,Martha.L. Avoiding Default: The Role of Credit in the Consumption Collapse of 1930[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5):399-441.

[12]林晓楠.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 2006(11): 27-31.

[13]张奎,金江,王红霞,胡迎春.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 2010(2):103-106.

[14]Arthur J., Alexander, Kong Dan Oh.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Consumer Credit in Japan [M].Santa Monica.CA: Rand Corp,1989.

[15]Maria da Conceicao Costa Pereira. The Effects of Housholds’ and Firms’ Borrowing Constraints on Economic Growth[]. Mimeo, 2003.

[16]Zeldes,Stephen P.Consumption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 97(2):305-346.

[17]Deaton.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J].Econometrica, 1991, 59:1221-1248.

[18]王书敏.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及解决途径[J].财经界, 2009(10):18-18,20.

[19]周弘扬.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 2010(5):37-37.

[20]James M.Poterba. Stock Market Wealth and Consumpt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2).

[21]Rigobon and Sack.Measure the Reaction of the Monetary Policy to the Stock Marke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639-669.

[22]Christina Romer.The great crash and the onse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11).

[23]Jason Bram and Sydney C. Ludvigson. Does consumer confidence forecast household expenditure? A Sentiment Index Horse Race[J].Economic Policy Review,1998 (4).

[24]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53-61.

[25]刘潇.股票市场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1994-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西部金融, 2010(11): 69-70.

[26]石建民.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 2001(5):45-52.

[27]郑志峰,权立波.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2):41-44.

[28]Leland, H. E.Saving and Uncertainty: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8(82): 465-473.

[29]Martin Feldstein. Social Security, 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4(182):905-926.

[30]R.Glenn Hubbard,Jonathan Skinner,Stephen P. Zeldes,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Social Insuranc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103):360-399.

[31]贺菊煌.消费函数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32]冉净斐,贾小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与消费需求增长: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4(4):87-91.

[33]杨河清,陈汪茫. 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的乘数效应研究――以城镇居民面板数据为例[J]. 社会保障研究, 2010(3):3-13

[34]Cagan, Phillip.The Effect of Pension Plans on Aggregate Saving: Evidence from a Sample Survey[M]. New York: ColumbiaUniv. Press, 1965.

[35]Laurence J. Kotlikoff. Test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 and life cycle accumul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9(69).

[36]王立平.我国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关联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4):39-42.

[37]杨天宇,王小婷.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探索, 2007(5):63-66.

[38]孙永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西方主要理论思想与经验检验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加强基层中央银行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资金投入对产出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