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SOS

时间:2022-03-17 02:59:42

中国男篮SOS

中国篮球的一大特征:顺风顺水时候,所有褒奖铺天盖地,一切缺点都会被漠视;一旦遭遇一次挫折,则潮水般的唾骂蜂拥而至,将之前万般功劳一笔抹杀――这便是中国篮球环境的“中国特色”。

GuoShiQiang郭士强

1997年10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全运会篮球比赛,与队友合作获男子篮球第2名。1999年4月,代表辽宁参加1998-99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获第2名。1999年入选中国篮球北方明星队。

2006年6月8日,盼盼俱乐部正式宣布郭士强将出任辽宁盼盼队主教练。随后郭士强力压闵鹿蕾与阿的江成为中国男篮国家队助力教练。2009年5月5日正式成为中国男篮主教练,这也是中国男篮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

WangZhiZhi

王治郅

曾效力团队:八一男子篮球队、达拉斯小牛队、洛杉矶快船队、迈阿密热火队1999年王治郅在NBA选秀中被达拉斯小牛队于第2轮第36位选中,成为第一位进军NBA的亚洲球员。

YiJianLian易建联

2000年10月,年仅13岁而身高已达2米02的易建联被大名鼎鼎的广东宏远俱乐部选入,成为青年队中一员,随后马上被选入中国国家青年队,踏上为国征战之路。

SunYue孙悦

2009年6月15日孙悦随洛杉矶湖人队获得了2008-09赛季NBA总冠军,成为中国获此荣誉的第二人。

往日功劳,一朝崩溃

仅仅以综合赛程而言,中国男子篮球的绝大多数时候发挥属于正常范畴,从小组赛内由于对手孱弱导致中国男篮大开杀戒开始,接着伴随八强赛遭遇对手越来越强,中国男篮渐渐发现赢球不那么容易,一直到决赛碰撞早在赛前就预计到的最强假想敌伊朗,中国队上演一场近似于溃败的丑陋闹剧――虽颠覆了球迷们事先对中国男篮必得冠军的期望值,却也体现出整体赛程难度攀升带给中国男篮的冲击。

早在2009年亚锦赛抽签仪式完成的那个瞬间,就有球评者毫不隐讳地指出中国男篮的分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组赛的三支对手哈萨克斯坦,印度,卡塔尔均称不上顶级强队,首轮避开了几乎所有的东亚西亚劲旅,这份赛程带来优势是第一轮不会有高强度碰撞,中国男篮的小组出线不存在悬念,中国男篮的年轻球员们可以凭借首轮赛程大幅度提升自信心;缺点同样明显,由于首轮对手孱弱,中国男篮无法通过第一轮小组赛来检验阵容与战术的含金量,且容易形成骄傲自满的情绪。

两种预测,在亚锦赛小组赛揭幕的那一天,都成为了现实,小组赛对手印度根本就是亚锦赛的龙套球队,这个国家从来没能在篮球领域缔造过任何一次惊喜,中国队121比49横扫印度,整场比赛从第一节开始就变得犹如单方面屠杀;而哈萨克斯坦这支球队经验也并不丰富,输给中国男篮18分同样在情理之中。

按照预计难度,同为C组的卡塔尔将是仅有一支可能存在的小组黑马,可中国收拾卡塔尔并没预计中的困难,此战,中国队打出不错的比赛控制节奏,在逐渐奠定优势并且顶住对手反扑的前提下,全队所有球员都得到锻炼时间,最终31分庞大分差击溃卡塔尔,为小组第一名出线完成最后一击。

截止到小组赛结束,中国男篮的前景还相当美好,舆论方面一边倒地认为中国队“旨在夺冠”的目标不会有任何悬念,然而,随后的对手慢慢让中国男篮慢慢知道,原来自己个儿还没有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如果说险胜黎巴嫩让教练席吓出一身冷汗的话,决赛惨败给伊朗简直就让国人耻笑――这就是我们派出去的中国男篮国家队?球迷们从来没奢望过国家男篮可以百战百胜,但希望球队进退有度并不过分,最后一战惨败给伊朗,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一连串可耻的纪录与视觉场景将球迷冲击到情感崩溃……

谁来为结局买单

中国男篮为何会从天堂到地狱?要说本次亚锦赛毫无建树自然有失公正,以年轻球员为内核的国家男篮并不是无点可循。但无奈的是,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与赛前预计的那样,果然是小组赛轻松出线,接着在非常不错的对阵格局中避开强大对手,等到了决赛,中国男篮避无可避,必须面对西亚劲旅伊朗时,终于也不出意料的溃不成军。

溃不成军的不局限于球员个人表现,还有年轻主帅郭士强的临阵智慧,这位没有国际大赛执教经验的少帅,在决赛对抗伊朗时采取了旁人完全看不懂的战略方针:将攻击重点放在战线,而非冲击。自古有云,得者得天下,中国球员在这套全都飘在的战术指导方针引导下,集体梦游集体放风筝。要知道,本届国家男篮的最优势力量在于有着王治郅和易建联这两名征战过NBA的大个子。相比之下,并不擅长于破紧逼的后卫线反而是中国队短板,郭士强将决赛攻击点一再外移,意味着以短板去冲击伊朗的防线,不幸的是,西亚球队从来身体接触力度就强于中国男篮,当一个个狙击点都被强行压制导致出手节奏均有些不正常时,命中率下滑是符合逻辑的结果。

若将决赛败北归咎于郭士强缺少经验,在需要定战斗模式时出了昏招的话,那中国男篮在决赛时丢失了起码的拼劲就很有点看不明白。任何竞技运动,竞技热情都是支撑球队精神面貌的决定性因素,想想中国男篮在决赛上半场没有一次罚球,全队篮板还不及伊朗队进攻篮板数量,就能想象得出中国男篮如何畏首畏尾的窘困。一支球队如果放弃了内线攻击,把最有制胜优势的筹码全都拉到外线,场上球员又没人能强行冲击到篮下拼罚球线机会,对手毫无疑问会肆无忌惮扩张防线施压,迫使中国队命中率降低。带来的深层次思考是中国球员就算犯规次数再少,也没理由少到如此地步,连前几场都有强悍表现的易建联都软弱如面条,在哈达迪面前毫无战斗勇气,更别说其他球员。

主帅郭士强难辞其咎,主力易建联被打回原形,这无非表象,中国队输到体无完肤的本源在于后卫线不争气。很难想象,一支国家男子篮球队的后卫线能“无为”到如此境界,刘炜孙悦张庆鹏胡雪峰,四名国手的贡献值加起来还不如伊朗队队长一人,反倒是防守如漏勺,失误频率比助攻瓶盖还高,在对手的压迫防守面前,后卫最起码的带球过半场并且进入穿针引线的本职工作都干不利索,更别说为其余队友创造机会。没有优秀后卫线的篮球队不会是一支强队,中国队的后卫线面对伊朗时的表现岂只是“优秀”或者“不优秀”所能形容?直白点说,几乎可以称为无所事事。篮球赛场一共有五个位置的球员并肩作战,其中一个位置弱点,其余位置还有机会补强,若是整条后卫线都神游太虚幻境,那就注定国家队丢掉了与伊朗一拼的底气。

纵观2009年亚锦赛的中国男篮,可以得到结论,从选球员到选教练,中国篮协一步一个脚印为最终失败埋下伏笔,事实证明,年轻球员在国际大赛上仍然无法承担压力,2009年亚锦赛功亏一篑不妨看作年轻人成长的代价;少帅郭士强没有抓住这一次奠定威信的好机会,赛前有舆论呼声认为郭士强没有经验与控制力,赛场现实证明,郭士强的确缺少临场智慧应有的应变性,他在最不应该冒险的时候,作出了最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决定,乃至于决赛看上去犹如一场教学赛,中国球员愣是放弃所有阵容优势,用软肋拼出一场不堪入目的失败;至于姚明的缺席,带有偶然性,但也给中国男篮敲了一次警钟――任何一支球队,如果必须要依赖某一位球员才能耀武扬威,那这支球队根本称不上强队,最多只能从侧面衬托这位栋梁球员的战斗力恐怖而已。中国队就是如此,没有姚明,就不会赢球,所有球员一旦没办法靠姚明打破僵局,剩下所能做的好像就只剩下引颈受戮。

再转过脸来看看小组赛时候的风光无限,貌似反衬出中国队依旧停留在只能于弱旅身上摆威风的阶段,碰到强悍的主儿就束手无策。

如果以一次亚锦赛失败作为代价,换来球迷们看清楚中国男篮的本质,未必是坏事情,所有的破败和颓废,早些在亚锦赛暴露,总比留到世锦赛上让整个地球上的球迷一起看笑话来得好。

我们当真只缺姚明?

郭士强接任中国男篮帅印还没多久,他的东家辽宁男篮就宣布了其下岗的噩耗,而郭士强得到了来自篮协管理高层的“定心丸”是:别担心,本来就担心你精力分散,而今辽宁的安排恰符合需要,亚锦赛结束,中国会送你去美国深造――亚锦赛真的结束了,普遍于舆论的说法是郭士强没几天蹦达了,不出意料的话,郭士强将会被篮协找个随便什么借口打发回家――在中国篮球的国际大赛征途中往往如此,卸磨杀驴当替罪羊的常常是主帅,而不会是“识人不明”的领导。

亚锦赛结束,郭士强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原意为失利负全部责任,可在很多舆论口中,俨然将本届国家队阵容缺少姚明看作了输球的本源。这个话题很好笑,鉴定一支球队强弱与否,是否能在缺少一名重要球员的不利情况下打出应有技战术水平,这是恒定的标准,作为参照可以看一下军旅八一与上海东方队的区别,王治郅去了NBA,八一队照样是CBA联赛的上层球队;形成反比的是姚明去了NBA,上海东方只剩下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一群球员,根本就忘记了赢球是什么滋味,因此,八一队被尊称为劲旅,而上海东方已经很长时间内被球迷遗忘。

这一条标准,用来界定中国男篮也不过分,没有姚明,不意味着就铁定输球,诺大中国有着CBA联赛可以提供无数的球员备选,难不成没有姚明的中国队就找不到任何一种中锋战术以外的战术?难不成中国男篮的“姚明依赖症”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境地?若如此,年纪已经不小的姚明再过5年退役后该如何?该何去何从?这值得商榷。

中国男篮的模式,不是根据任何一位球员为核心建设球员,而理应是有多种套路应付多种不同对手,面对己方不同的整容配对采取不同的战术模板,而这一些,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该看得出来中国男篮这一方面的差距。若没有姚明在场上,易建联和王治郅的威慑力并不逊色,无奈战术传接球以及走位均存在不足与欠缺,帽子扣大一点就是战术执行质量不足发挥阵容全部威力,帽子扣小点也够得上传接球质量不完善,最直白的说法就是中国队有控球能力的球员不知道该在何种情况下作出什么样的判断才是正确的。

责任,我们不该看的太盲目

郭士强自愿承担责任,这着实没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没人能对一位从来没有执教过国际大赛的新帅要求太高;换个角度思考的话,如果负责执教国家男篮的主帅不是郭士强,而是宫鲁明或者李春江,中国男篮就铁定能赢亚锦赛决赛么?未必!尽管这只是一个假设,却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以中国篮球球员擅长弱旅身上找自尊的习惯来看,换任何一位资深主帅,都很难根除球员的弊病,郭士强的前任尤纳斯有过成效,都没能除根,李春江或者宫鲁明未必就能比郭士强做到更好。

中国男篮缺哪一个位置的人才?这个悬念应该倒过来问才对:中国男篮哪一个位置不缺人才?严格意义而言,中国男篮仅有5号位是合格的,4号位勉强称职,3号位已经有点勉强为继,1号位2号位基本就是空气,不论年龄较大的老后卫还是年纪轻轻的小后卫,进攻时看不到队友,防守时看不到对手,战术执行力的软档常常是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失控的根本原因。悲剧色彩的是,后卫线恰是篮球比赛中接触球次数最多的位置,没有一条优秀的后卫线,主帅绝大多数战术意图都无法贯彻,而没有一条强硬到后卫线,连起码的防线都千疮百孔,转换到比赛现场,就是后卫貌似满身大汗满场飞奔,却带来不了稍许积极因素,攻防转换速度不够,阵地战传球时机把握不够,传接球水平低劣,投射稳定性难敌对手扩大紧逼,无球走位策应意识淡泊,这一系列毛病,几乎在每一次国际大赛技术后都会被媒体拉出来说事儿,可是,说归说,说了无数年,也没见中国国家男篮有所改观,还大有代代传承“光荣传统”的觉悟。

能作为冠冕堂皇理由的是本届亚锦赛出战的球员多为年轻球员,这意味着大赛经验匮乏,因而在短期内连续面对不同风格的对手,会有措手不及的窘迫感,同样的弱点也在主帅郭士强身上体现,他已经尽自己所能排兵布阵,甚至对伊朗中锋哈达迪埋下层层伏笔,准备攻势以避免直接对话,怎奈何郭士强摸清了底牌却打不出好牌,采取的应对策略相当消极,才有末战惨痛收场。这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老中青球员的过渡,是渐进却不能避免的规律,可在国际大赛上,怎么可以既保障成绩不沦落,又让年轻球员得到锻炼?把2009年亚锦赛当作教案的话,得到的结论就是中国队从选球员到选主帅开始,就为最后失利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这颗地雷在决赛才炸已颇为侥幸,若在复赛中就遭遇些许能在横着走的肌肉派壮汉,也许中国队的败象会暴露的更早更彻底。

失败,是成功之母,毕竟中国男篮在2009年亚锦赛赢得了世锦赛门票,结果不算太丢人,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在世锦赛昂起头做人,如何修正目前阵容中的种种问题,如何改进战术执行中的丢三落四。至于才执教不久的主帅郭士强,估计这一次篮协领导没多大兴趣保他,来年世锦赛仍然会有某位资历深资格老的主帅执教,最低限度算为2009年亚锦赛收官战的困局找一个垫刀口的主儿,也算给球迷一个不算圆满的交代。

变形,却不金刚

若非最后的决赛面对伊朗时易建联手足无措留给世人太多印象,很容易让球迷留下一种错觉:易建联已经成长到足够称霸内线的地步!可是,错觉就是错觉,易建联在亚锦赛决赛中的束手束脚,再度给了球迷一个不太愿意接受的现实:小易的强度还不够,斗志与自信心更不够,他的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战斗力。

在易建联征战NBA的岁月中,他的窘迫在于“不三不四”,也就是三号位不像三号位,四号位不像四号位:作为三号位小前锋,易建联缺少持球创造中远距离投篮的能力,只有空位冷射还有威胁力,运球突破角度也不够完善;作为四号位强力前锋,易建联缺少能强行背筐进攻的力量对抗,防守力量也相应不足,虽防守区域较大且机动性较强,多数进攻手段仍然停留在面筐中距离投篮。易建联在NBA的角色定位尴尬,促使其不停强化训练,目的是优化肌肉与力量,能与美国的大块头锋线球员对抗不落下风。

当亚锦赛开始前,刚参加中国男篮合练的易建联让所有到场记者大吃一惊,他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那个纤瘦的小伙儿,相反,不论肩膀上还是手臂上的肌肉,都时刻提醒着球迷,易建联在一段时间苦练后,上肢力量强化到一定地步,理应有着非常恐怖的爆发力,且易建联向着大块头发展的痕迹明显。每个人都在偷偷猜测易建联会带来多么大的惊喜,而易建联没有让爱戴他的中国球迷失望,亚锦赛伊始,易建联一反往日漂浮在外中距离进攻的常态,反倒力求卡到内,与对手做一次次肌肉相搏。

这意味着什么?尽管亚锦赛的对抗强度还远远称不上顶级,易建联能打爆对手仍然意味着他在NBA的历练没有白费,也意味着球迷们有理由给自己一份期望,期待易建联来年能在NBA完成进一步角色定位,不再是那一类大块头冷枪的角色。

称霸,有一些硬性指标绝对不能缺少,譬如速度,力量,海拔,弹跳,脚步等等,对以前的易建联来说,身高臂展弹跳等诸多先天条件都相当不错,他缺少的就是力量,就是能够顶开对手为自己寻找到投篮空间的力量,别小看球员的“力量”只是诸多因素之一,在实质性篮球训练中,每一个因素都有着互相关联的作用,肌肉比例提升会导致爆发力提升,可肌肉与体重的提升一样可能导致速度减慢,这就意味着想要强化力量的球员必须得兼顾平衡,在保持原有速度情况下制定训练计划,完成肌肉塑形――易建联的进步有目共睹,在亚锦赛的多数时间内,易建联脱胎换骨犹如战兽,他厮杀在绞肉机内,绞碎的永远是对手,而个人表现总能与中国队的一场场胜利一样令人欣喜。

决赛遭遇伊朗之前,易建联的表现能打高分,可是,颠覆一个概念往往也很快,就在亚锦赛决赛碰撞伊朗的战役中,易建联差不多变成千夫所指的罪人,自然,这不排除主帅郭士强排兵布阵不妥的原因,易建联没有习惯性出现在低位,他更多时候在晃悠,鲜有内扬眉吐气的机会。较为触目的镜头,是当易建联面对伊朗中锋哈达迪时,他呈现出的疲软俨然“回软”,一旦有身体接触,易建联多数时候选择的是投篮,而非往内强扛着顶入;此外,易建联对个人力量的信心不足,在面对哈达迪时,就算出现中距离投篮空间,易建联也会犹犹豫豫,进攻节奏紊乱的现象一目了然。

哈达迪何许人呢?这位仁兄也是NBA球员,效力孟菲斯灰熊。然而,哈达迪在NBA的生涯也没有理想中顺利,过去的2008-09赛季,哈达迪不过是场均2.5分2.5个篮板的水准,也就是说,哈达迪并非NBA的顶级球员,连角色球员的称谓都有点汗毛淋淋。可就是这样一位在NBA混得很一般的大个子球员,在中国男篮备战时就被看作最大的绊脚石,基于此理念,中国男篮对阵伊朗时,郭士强力求王治郅、易建联往外移动,准备依赖倒球寻求投篮空位来击溃伊朗。怎奈何,一则后卫线根本不争气,二则无形中的精神压力已经施加在易建联心中,他面对哈达迪时候的困惑有目共睹,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信心的匮乏――俗话说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信心一定会输,看看哈达迪犹如门神一样篮板全控制,易建联却无奈地退出强者竞争,自然留给球迷一份忐忑:而今的易建联,虽已有进步,足够来年在NBA争取一席之地么?

这个问题,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未知数,按照易建联目前的NBA生存现状而言,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角色,虽远远没达到国人希望他纵横NBA之类的憧憬,易建联毕竟站稳了脚跟,他的中距离投篮在诸多黑人大块头中显得突出,而他的速度和弹跳并不逊色于美国黑人,这已为易建联在NBA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上了最低限度的保障。只是,易建联与所有球迷都不满足于现状,力求要获得更大成就,这就势必要求易建联在个人技术或者身体弱势方面自我完善,而今易建联上半身肌肉颇有几分彪悍的味道,要说他原地踏步?这自然是虚言,他的肌肉和力量有目共睹,扛开对手大力扣篮的场景历历在目,这自然是易建联来年在NBA生存资本上涨的标识。

路,还很长

只是根据易建联的亚锦赛决赛表现来断言他未来NBA生涯顺利与否?不免过于片面,这场比赛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包括主帅战术意图模糊,也包括球员发挥不佳等诸多巧合,易建联发挥不佳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若因此战易建联表现不够抢眼便定论其未来NBA生涯暗淡倒也不必,毕竟对易建联来说,只要内线力量加强,就代表了他兼顾了内外两大攻击属性,再配合防守力量的成长,易建联会赢得更多出战时间是符合想象的结果。

如果一定要说易建联还存在什么不足?其一,他持球攻击的时机把握还不够火候,包括单兵对抗面筐持球,究竟选择投篮?还是假动作后突破?他常常无法作出最佳判断;其二,易建联遭遇包夹时寻找队友的思路仍不够完善,他寻找队友以及传球的路线,常常会留给对手更多重新落位的机会;其三,易建联在单兵防守速度型大个子球员时,他的侧身跟进脚步存在瑕疵,很容易有阻挡嫌疑。这些个弱势,都不是短短几个月突击训练就能彻底抹杀,需要更多时间的磨练以及优秀的训练师制定计划,才可能将易建联打造成一个攻防兼备的全面锋线球员。

别忘记易建联还年轻,1987年出身的他,还有更多青春能够完善技战术,而且,别忘记易建联身处的球队是新泽西篮网,是一支明显要重建的球队,俗话说烂队出人才,指的就是烂队容易给球员更大的战术空间,允许球员按照自己的想法提现自我价值,这恰都是易建联成长过程中需要的资源。

上一篇:中锋梦工厂 下一篇:更多竞争·更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