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1-28 07:27:24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对比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在先天条件上优于对手;中国男篮在与对手在攻防技术指标对比上占优势;中国男篮在攻防能力上的发挥要好于对手,攻守趋向平衡。但是,中国男篮在攻防两端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文章需找出中国男篮在攻防能力上的闪光点和弱环节,对中国男篮以后的科学训练、卫冕道路、缩小与欧关篮球强国竞技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攻防能力;对比

首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此后,每2年举行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本项赛事作为亚洲区奥运会和男篮世界杯的资格赛,冠军将直接获得参赛资格赛,2~4名将进行落选赛。男篮亚锦赛从下一届将更名为亚洲男篮世界杯,且举办的周期为4年一届。第28届男篮亚锦赛(2015年9月23日-10月3日),为期十天,比赛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篮球馆进行。本届亚锦赛共有16支亚洲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参赛,比赛分为小组赛、复赛、淘汰赛(1/4)、半决赛、决赛。此次亚锦赛,中国队共打了9场比赛(9胜0负),第16次获得该项赛事的冠军,强力回击了外界的质疑。其中,小组赛逆转韩国的那场比赛勘称“最经典的比赛”,同时,这场比赛也增加了中国男篮夺冠的自信心,意识到团队篮球的重要性。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国男篮取胜的9场比赛的各项攻防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中国男篮取胜的9场比赛主要是侧重对比研究自身与对手的身高、年龄、体重以及反映攻防两端的各项技术指标。文章通过科学、系统、客观的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找出中国队与对手在攻防两端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未来的中国男篮创造更加辉煌的战绩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其比赛的9支队伍(新加坡、韩国、约旦、哈萨克斯坦、黎巴嫩、卡塔尔、印度、伊朗、菲律宾)的攻防能力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的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认真研读了相关篮球攻防能力的文献资料,了解了亚锦赛的背景知识以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男篮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在第28届男篮亚锦赛官方网站上查阅有关数据统计,保证了数据资料的真实可靠。

1.2.2专家访谈法亚锦赛期间,利用电话、走访等形式第一时间访问了国内从事篮球比赛工作的专家、教授、教练员、国内知名运动员。对此,对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攻防能力和位置效率作出了彻底剖析,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理论依据。

1.2.3录像观察法通过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形式,对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9场比赛进行录制,并认真反复观看了与中国队相关的9场比赛,对这9场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汇总。

1.2.4数理统计法通过建立Excel数据库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的9场比赛的攻防技术指标、位置效率进行了处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国男篮和竞赛队手在球员年龄、身高上的情况对比

篮球运动被称为“巨人”的游戏,一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年龄,自始自终都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篮球运动历经沧桑百年,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身高、体重、年龄)和技战术水平已经有了新的飞跃和质的提升。身体状况一直被作为篮球项目选材的参照依据,这是由篮球项目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中国队与竞赛队在球员年龄、身高、体重上的情况对比分析能看出(如表1),中国男篮在1-5号位置上的平均身高都要高于竞赛队的平均身高。本届亚锦赛的中国男篮球员平均身高接近203cm,在身高指标上绝对占上风,是所有参赛队伍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支。而且比竞赛队手的平均身高高出7.9cm,经过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身高虽然重要,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速度、命中率、篮球智商等指标也需要巩固与提高。因此,今后国家队要站在高、快、灵、准的基础上来培养和建设国家队后备人才,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篮球整体竞技水平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然而相反的是,在球队年龄指标上,中国男篮在锋线和后卫线上的平均年龄都小于竞赛队手,特别是在中锋位置上,与竞赛队差了将近8岁,通过T检验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抛开夺冠不说,从逆转韩国那场比赛中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在临场适应能力和大赛经验上以及心理的稳定性上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2.1.1中国男篮和对手在球员体重上对比分析众所周知,篮球是对抗型项目,球员之间的身体接触越来越激烈是未来篮球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且球场上的高强度对抗已经成为未来篮球比赛的主流。10名球员在长28m宽15m的长方形场地上进行同场对抗,空间小,人数多,犯规时有发生,场上气氛变幻莫测等等,是篮球运动的真实反映。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重要的身材指标一体重,运动员的体重指标在篮球比赛和选材方面上显得举足轻重。一般而言,世界强队对体重这一指标特别看重。世界强队在近几年的球队建设中,不断追求攻守平衡,因为,身高优势已经不再成为绝对优势,世界强队在身高上都相对趋同,而在对抗上参差不齐。一支球队的平均体重越大,这支球队的对抗能力就越强,内线实力就相对雄厚一些。尤其是在中锋这个位置上,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和篮下卡位是每场比赛的“必修课”。中锋如果没有过硬的力量素质,就很难在内线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本届亚锦赛,如表2,中国男篮与竞赛队手在体重上对比分析上,只有在与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平均体重的对比上,经检验,P0.05,呈无显著性差异。综合来讲,中国队的平均体重达到94.5kg,而对手的平均体重只有88kg,高出对手6.5k,经T检验(P

2.1.2中国男篮和竞赛对手在克托莱指数的情况的对比如今的篮球比赛对抗越来越强烈,攻防的各种动作都发生在双方球员的身体对抗上,所以,拥有强壮的身体才能在比赛占据主动权。克托莱指数是指体重(kg)/身高(cm)×1000,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作为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应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机体组织的密度。克托莱指数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球员、一支球队身体对抗能力的强弱。由表3可知,中国队在克托莱指数上高于竞赛队,两者有15的差距,p

2.29场比赛中国男篮和竞赛队手进攻得分构成情况统计对比

篮球比赛的胜负是由交战双方得分的多少来决定的,最终目的是如何在激烈的攻防对抗下把球投入对方的篮筐。而命中率的高低则是决定最终得分的多少,并且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结果。因此,投篮得分的多少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球队的进攻能力。在比赛中,教练组和队员要紧紧围绕着投篮得分这一重要指标来布置技战术、调整阵容以及有针对性的盯人和紧逼。

9场比赛下来(如表4),中国男篮总得分757分,场均得分84.1分,竞赛队总得分563分,场均得分62.5分,场均得分超出对手21.9分。由此说明,中国男篮具有较强的进攻能力,攻防俱佳。在控制自身命中率的同时,把对手的命中率也牢牢的限制住了。在9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上,中国队不管是在2分球、3分球命中率还是在罚球命中率上,中国队都占据上风,尤其是在2分球命中率和3分球命中率上分别高出对手14.1、5.7个百分点,通过T检验(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手的罚篮命中率只有65.8%,很显然是受到了客场作战的影响。中国队虽然比对手多出67次罚篮机会,但是在命中率上差强人意。因此,在罚球上,中国队需进行补强,以此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实力。

2.39场比赛中国男篮和竞赛对手在各项技术指标统计分析

篮球比赛的技术指标是对交战双方在场表现的综合体现,它真实的反映出了一个球队的攻防能力。通过观察技术指标,能清晰看到球队在哪个环节做的到位,哪些环节需要改善。篮球比赛不是简简单单的打场球而已,而是对比赛后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与总结。显而易见的是,美职篮的篮球相关工作者以及俱乐部高层管理者,他们十分看重球员一个赛季的技术指标。他们对球员每场的技术统计作出了精确的分析,以此来确定球员的知名度和身价。

第28亚锦赛,中国男篮在9项技术指标统计中(见表5),有7项好于对手,尤其是在球队篮板球的控制、助攻、盖帽、得分上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攻防能力,分别高出竞赛对手82、71、27。其中经T检验(P0.05),这项技术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在失误指标上,9场比赛下来,中国队失误比对手多lO次,场均1.1次,很明显也无显著性差异。此次,亚锦赛中国队整体攻防能力平衡,先发与替补的表现都可圈可点,都顺利完成自己的攻防任务。球队在进攻上多点开花、组织全面、全民皆兵,在防守上内外线积极协防、补防、有效落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男篮在第28届亚锦赛上的攻防能力比上一届亚锦赛有很大的提升,球队位置分工更加明显,位置得分趋向平衡且在攻防两端都展现出了雄厚的实力。最终顺利夺冠,重新确立了在亚洲篮坛的霸主地位。球队夺冠得力于中国男篮在球员年龄、身高、体重的先天条件上优于竞赛对手。

(2)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在投篮命中率(包括2分、3分、罚球)上都高于竞赛对手,2分球和3分球的得分比例分别占到了总得分的55.5%、24.6%。这说明中国男篮投篮抗干扰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投篮稳定性和较高的命中率。除此之外,对手在助攻、进攻篮板球方面与中国男篮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男篮占有明显优势。

(3)防守方面:在第28届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盖帽和防守篮板球以及犯规方面优于对手,主要原因是中国队在内线深度的比拼上优势明显,球员在对位时具有先天条件优势,避免了无谓的犯规。但是在抢断、失误方面上弱于对手,主要原因是中国队的年轻球员在大赛经验上的缺乏,在处理球上不果断,无法根据场上的形势,控球、护球、断球,在面对对方双人包夹以及压迫性防守时容易失误。

3.2建议

(1)在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要着重培养球员的投篮手感、传球手感以及控球手感,继续发扬中国队传统的“快”“灵”准”的打法风格,特别是“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后卫的助攻能力和突破分球能力,从而进一步稳固中国男篮的进攻稳定性。

(2)在防守方面:中国男篮还需加强抢篮板球意识和技战术的训练,丰富年轻球员的大赛经验,提高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控制球、支配球的能力,提高防守的整体性。

(3)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国家队应该积极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维持队内的良性循环。尤其是选拔那些先天条件优势明显且天赋高、球商高、跑跳能力出众以及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稳定心理素质的球员。

上一篇:回踩结束后继续反弹为主 下一篇:春的呼唤,修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