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3-17 12:39:44

进口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近年来国际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但对开证申请人(一般是进口商)的权益却涉及极少。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信用证项下进口商的风险主要有哪些?开证申请人的利益究竟该怎样去保障呢?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进口商 信用证 风险 防范

今年恰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这十年间,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取得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合作遍及世界,这一切为国际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07年7月1日《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即《UCP600》开始执行。新惯例进一步规范了开证行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保护了出口商的权益。但对开证申请人(一般是进口商)的权益却涉及极少,那么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信用证项下进口商的风险主要有哪些?开证申请人的利益究竟该怎样去保障呢? 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进口商在信用证业务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1、国外出口商的欺诈风险

单据是信用证业务的处理对象,有关各方只能基于单据来完成信用证项下的操作。开证银行付款的唯一依据是单据与信用证相符,所以当满足单据与信用证相符这一条件,开证银行就必须给客户付款。UCP600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相符交单a.当开证行确定交单相符时,必须承付。b.当保兑行确定交单相符时,必须承付或者议付并将单据转递给开证行。c.当指定银行确定交单相符并承付或议付时,必须将单据转递给保兑行或开证行。” 在这样的期刊下,银行只负责单据的表面审核,对于单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以及对有关各方的诚信、行为或资信等,银行方面都不负责。信用证项下的单据一经承兑,开证行和议付行或收款人之间就从信用证关系转变成票据关系。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在到期日必须付款,虽然有司法方面的救济可资利用,但各国法院对于已承兑的信用证款项,都有明确规定,不得就此颁布法院止付令,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信用证的诈骗滋生提供了土壤。

2、货物以好次充或者质量不符的风险

进口商要想拿到物权单据在内的全套单据并凭借这些单据提货,必须在付款或承兑之后。这样的话,在提货之前,进口商是无法获悉出口商所发运的货物数量或者质量的准确信息,这就给进口商造成很大被。如果付款或承兑后发现货物质量不符或者货物存在以次充好等问题,那么进口商将会陷入被动局面,依照法律进行保全也受到限制。

3、市场风险

进口货物的市场风险,无论是在进口商品用作再加工的原料还是直接进入贸易流通领域的情况,都会面临。如果同类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那么进口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就会受到影响,形成积压或者赔钱。即使是用于再加工的进口商品,也会因为再成品的成本高于市价而遇到销售困难。

二、可采取的防范措施

1、选择资信良好的出口商作为贸易伙伴

在我国进口贸易结算实际中,许多诈骗案件都是由于对国外供应商的资信了解不够所致,因此进口商谨慎审核国外供应商的资信尤为重要。首先,要深入了解供应商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状况,政治环境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有重大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国家之间贸易活动的进行。而政治环境动荡,不仅影响到业务的顺利开展,而且可能威胁到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其次,全面了解供应商基本情况包括关联企业的详细情况,做好事前的资信调查,重点关注对方是否具有良好的履约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诚实守信的履约纪录,建立完备的供应商档案并时时更新,以供今后参考、查询,这是进口风险防范的关键。

2、及时核实提单据的真实性,避免提单有诈

在签订合同和开立信用证时,明确要求客户在装船之后一定时间如24小时内发送装船通知,列明提单号码、装船日期、货名、装卸港、装运数量等内容,以便通过船舶公司或船舶公司查询船踪,确定提单内容的真实性。一旦发提单有诈,可尝试通过认真审单以合理拒付。即使单据不存在不符点,也可寻求司法救济。

3、谨慎合理地订立合同及信用证条款,严格审核单据

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力争己方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对于进口商来说,选择FOB价格术语能将租船订仓、货物保险的选择交易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一方面进口商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信誉良好的船公司送货,杜绝卖方在货物方面的欺诈。同时,在收到议付单据时,还可通过有关机构查询起运港是否有该货船运货出航。进口商应当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提单、商业发票、保险单、质检证书等信用证单据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防止出口商针对漏洞提交不符合合同的单据而符合信用证的单据。

4、不要存在投机的心理

要注意,投机心理是做进口贸易的大忌。面对一些已形成炒作的商品,看似热门,但一定要保持谨慎,理性分析之后做再决策,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头脑发热。另外,无论进口的是贸易性商品还是再成品的原料,进口商务须落实商品或再成品的下家,即在签订进口合同同时与国内下游买家签订相应的国内销售合同,如果是再成品的出口即与国外客户签订好出口合同,固定好销售价格,以此将进口商品的市场风险转嫁出去。

综上所述,在进出口贸易中,进出口商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加强对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学习,熟悉有关国际法规、惯例在国际商事中的应用及变化,做好贸易背景的审查、开证申请人的资信调查、货物市场调查及规范合同文本的签订,确保交易安全。

参考文献:

[1]左晓东.信用证法律研究与实务[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7

[2]杨秋璇.刍议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与救济[J].当代经理人.2006;21

[3]廉丽娜.信用证欺诈原因与对策剖析[J].发展月刊.2006;03

上一篇: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民营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