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2-03-16 06:47:51

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创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高职语文课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目标,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属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因此,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了当今一大重要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1. 前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对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专业人才是最基本的技术应用人才,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认识并正确把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这是我们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面向新的世纪、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价值取向。作为高职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高职语文课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以及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高中语文教学以及大学专业性中文教学相比,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具备自身的特殊性。考虑到其教学知识的深度,它是职业技术人才走入社会前必修的课程,因为毕业后学生并不以中文专业立业,所以高职语文不属于专业课,专业化的深入是不需要的;相比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高职语文课属于辅的基础课,相比学生的职业定向,仅仅作为一门副课,而高中语文属于一种向更高层次深造的基础准备工作。所以,就目前的教学实践而言,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和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趋同性,这就导致这门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是把语文课程当做工具课进行教学,不能体现其具备的作用和价值。虽然经过众多教师的不懈努力,高职语文课仍然作为一门基础课,一种副课存在,没有得到学习者与教者的足够重视,因为错误的目标定位,学习者的实际效果以及教者努力的方向仅仅止于文体工具,其具备的深远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价值被一再地忽视了。

为了满足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应该进行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注意进行合格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2.1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使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疑是学之端,思之始。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就指出:“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学贵有疑”等等。牛顿由于苹果落地问题产生了疑问,由此万有引力被发现了。伽利略由于疑问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彻底了,击溃了统治人们思想两千年的错误理论,证实了物体下落速度和质量无关。所以,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促使学生敢于进行不断地探索创新,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启。

首先,教师必须创设一种愉快的宽松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只有在“心理自由”以及“心理安全”环境中,自身的创造力才能以最大的限度被表现出来;其次,学生的积极思索是质疑的前提。教师要在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恰当的点拨,使其明达;教师要在学生思索答案的时候给予正确的鼓励。在质疑以及释疑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是由于极大的创造性能够通过前者表现出来,而通过后者可以找到一种全新的、与众不同的答案以及理解。

2.2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黑格尔认为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爱因斯坦则说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在对材料直觉的基础上,利用新的配合材料而进行新形象的创造,这就是想象,这属于非常积极的一种思维活动。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创造性的成功的。曾经有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教美术,中国学生高超的画技引起了教师的注意。一次,教师将题目定为“快乐的节日”,让学生以此题目进行独自构思,用一幅画表现主题,最后所有的学生都画了一棵圣诞树。教师发现原来教室墙上的正是一幅圣诞树的画。这时,教师把画遮住,这些学生竟然无从下笔,这让美国教师觉得非常无奈,只能揭开画。通过故事,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孩子将天空涂成彩色、将小鱼画上翅膀,那么很可能会遭到嘲笑或者训斥。这时,孩子们不得不完全照着老师的要求进行,这样想象的能力也会逐渐丧失。就像画画一样,语文学习同样要求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在文本中遨游。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培养。首先,培养学生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其视野得到不断地扩大,促使学生能够看得更宽、更远,想得更深刻、更多。其次,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促使其学习艺术表现手法,积极地进行文学创作,打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这对于学生形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2.3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进行创新热情的点燃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能够发现兴趣的重要意义。创新的起点是兴趣,能够引发创造活动。在学习动机中,学习兴趣属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活跃、最为现实的因素,能够促使学生寻求知识,在学习的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学习内容方面,必须进行语文教学资源的拓宽。语文教学不能受到思想内容、文学欣赏、语法技巧等常规功能的局限,因为语文所包括的领域非常的宽阔,其中包括:生理领域、方法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教育领域、文学领域、语言领域、思维领域、哲学领域等,这些都与语文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拓宽视野、引入活水、开放课堂,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利用开放的教学进行开放的思维的创造,而通过开放的思维才可以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开放课堂将使其重获新生,注入一种创新的力量。

其次,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已经明显不能与当代多元化开放的课堂相适应,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根据教材中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选择,由此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例如《鸿门宴》一课,进行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角色分工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疏通文意,查阅资料,分析人物等。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自然会有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2.4根据语文教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仅仅作为一个例子,语文课堂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促使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掌握,从实际就业问题出发,对学生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但是,知识的迁移并不是照抄照搬,学生必须对规律性知识认真地把握,在此基础上,与新的知识进行结合再创造,这一过程就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通过语文教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就像一朵美丽芬芳的奇葩,促使学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它还像一株柔弱的幼苗,必须有教师进行精心的呵护。吾辈需勤耕不辍。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高职语文研究性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14).

[2]雷顺福.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2).

[3]李红.论高职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2).

[4]薛广德.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及方法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上一篇:《雨霖铃》教学设计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