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化学教与学的几点交流

时间:2022-03-16 11:26:08

新课改下化学教与学的几点交流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化学与自然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化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与学;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78-01

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化学与自然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化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化学的教与学,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

1.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

我认为,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借助实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各抒己见,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例题的讲解注重规范、格式化,尤其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凭感觉走的地方,这些往往又是题目的关键,因此,在这方面不仅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习题的选择注重针对性,偏难题不选,选能体现课本主要知识点,体现方法、思想的练习题。

2.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在化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不只限于对概念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因为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还包括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学生学会,更注重教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思考如何去理解,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一难点,也给后面性质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总之,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索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3.学生的学法指导

新课改下化学内容多,实用性、理论性强,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一后,首先遇到的又是抽象性很强的物质的量。其中又有很多对实际情境不熟悉的实际问题。使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然尤其重要。 

我们认为: 

(1)课前要预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由于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要大的多,难度也大。因此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同时,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

(2)听课过程中做到五到:①耳到:即专心听老师对新课的引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听老师提出问题以及如何引导思考和探索、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启发。②眼到:即听课的同时看老师对重点、难点的板书,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老师的表情、手势及动作,以加深对关键点的印象。③心到:即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化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④口到:即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参加讨论,锻炼自己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⑤手到:即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作好要点记录,尤其是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

(3)课后做好复习与小结。包括课下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及单元小结、章节小结。最后就是学生信息反馈的处理: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质量高低、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课下提问的问题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及时纠正。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疑问点,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清楚的知识点,统一进行单元、章节测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统一汇总,在以后的测验中加入这方面的试题,进行再加工,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4] 高艳峰,翟文杰,祁元明. 生物专业本科阶段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34,136.

[5] 沈佐湘,胡惠君.实验教学与人才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4(3):90-91.

第一作者简介:

饶瑜(1982 -),女,博士学历,讲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上一篇:实施开放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