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16 02:44:32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快,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但是企业对缺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抱怨却是不争的事实。传统职业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严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利益,“纸上谈兵”的情况比比皆是,结果是“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差”。

因此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势在必行,上课内容设置及模式也就必然在改革之列。在这几年当中,发展得好的职业学校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他们深切地认识到,出口流畅进口才能旺,就业好招生就好,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很重要,这是手艺,必须在实践当中学习。这才是我们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方法。

下面结合实际,对《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改革思路作简单的阐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主要专业课,由基本构件梁、板、柱(拉、压、弯、剪、扭)和结构设计(预应力、梁板、单厂、框架结构设计)及砌体结构三部分组成。课程的性质是在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解决强度和变形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构件的设计问题,包括结构方案、构件选型、材料选择和构造要求等问题,是集实验、计算、构造、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是受拉、受压、受弯、受剪、受扭的构件计算几乎全部都讲,而且占据了本课程大部分上课学习时间,而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方案与构造、结构施工图纸识读、规范的查阅基本一带而过。大家知道,现在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平常积累的知识并不充分,理论底子薄,大量枯燥乏味的理论计算只会让他们更厌学、更消沉。但不管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是教学的关键。

1.增加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果你不希望学生学习那么乏味,那就让学生在学习中多带些好奇心;如果学生有好奇心,那么他便会发现学习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良好的开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第一堂《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突出“建筑结构美”的建筑图片和相关建筑资料,让学生美美“垂涎”一番,并将学生们称为未来的工程师,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导入,牢牢吸引住学生,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又如在讲受弯构件配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参观构件模型,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进入主体角色,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大胆精简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实中的职校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差、思维能力弱,面对《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中的很多计算问题,他们没开始学就有怕学、厌学的心理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将烦琐的计算内容进行删减,至多讲一些简单构件的计算及结构原理。本来他们大部分在工作中也很少用到这些计算,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找回学习自信。不善于理论计算并不等于动手操作及形象思维能力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实际,多讲解各种实际工程中的方案与构造,多加强各种实际工程中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多加入规范的解读引用。

3.充分利用多媒体,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专业课程实践是第一位的,参观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常用实践手段,但很容易受到工程进度、交通工具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可以在平时参观或挂职锻炼中将施工过程、方案、构造措施等录制下来进行放映;还可以利用三维建模的方式通过各个角度来观察了解结构内部状况;也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实地拍摄某个结构构件或施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讨论。凡是对教学效果有利的一切多媒体资料都可用来充实和辅助教学。

4.注重教学艺术,增强学生自信

学生喜欢幽默型的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课堂气氛。在《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中我经常将“结构”以“人体骨架”代替,将“结构构件”以“骨骼”代替,“某某肋骨(梁)变脆啦,要补点钙(增加配筋量或提高混凝土等级)啦!”“某某脊椎骨有点歪啦,要矫正一下(增加截面尺寸)啦!”等话语经常出现。在讨论时,我常将学生按工程项目部进行分组,让学生轮流做项目部经理、施工员、材料员、预算员、安全员、质检员等角色,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这样既增加了娱乐性,又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还可以增强保证工程质量的意识。

人人都乐于接受赞美中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我经常称赞学生“这方案好,但如果钢筋直径小点是不是会更好呢?”也经常称赞学生“这个设计不错,如果混凝土等级再高点会不会更合适呢?”做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可以针对性地讲解与辅导,作业也可作为师生传递信息的平台,我们每次都应认真批阅,不管作业对与错都应留一些鼓励的话语,这样既指出了不足和错误,又可以增进师生关系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被认可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我们的课程教学模式要经过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快更成功地就业!

上一篇:关爱健康 注重心灵 下一篇:高职高专《化工制图》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