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排舞锻炼和谐社会论文

时间:2022-03-16 12:18:03

健身排舞锻炼和谐社会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镇江市“健身排舞”的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部分高校师生、排舞教练员、社区参与排舞锻炼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健身排舞”运动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数十篇,查阅国内外的书籍及著作10余本,为了解“健身排舞”的发展趋势奠定理论基础。

1.2.2访谈法

通过电话访谈与南京部分高校从事“健身排舞”运动项目的老师交流,与高校社团里的学生交流,了解一些在教学及推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2.3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三份(在校大学生、社区居民、高校排舞教练员)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健身排舞”的发展趋势及在推广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专等学校的大学生200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等参与广场舞锻炼的社区居民150人、参与“健身排舞教学的高校教师及社区负责人18人。在镇江市三所高校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7%;社区锻炼居民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84%;高校教师及排舞教练员发放问卷18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100%。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正式发放问卷前,对调查表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两项检测结果都是可行的。

1.2.4数理统计法

根据收集来的问卷,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运用excel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论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2.1镇江市参与“健身排舞”人群的年龄特点分析

通过对镇江市高校及社区锻炼人群共35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139人参与过“健身排舞”的锻炼,这些人年龄层次分布广泛,有20岁以下的学生也有60岁以上的老人。从表1可以看出:年龄在30-39岁的最多占25.2%,其次是20-29岁占到了22.3%,40-49岁、50-59岁人数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20.9%和15.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市“健身排舞”锻炼人群年龄分布还是比较均衡的,从表1也可以看出:“健身排舞”不受年龄、场地的限制,动作简单易学,适合人群广泛等特点。

2.2镇江市“健身排舞”的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镇江市高校排舞选项课老师几乎没有排舞专业的,都是随着“健身排舞”的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原来的一部分从事健美操、艺术体操等专项的老师,通过进修,培训后迅速转行发展起来的。调查发现要求每年定期参加培训、进修的教练员与高校排舞老师达到100%,日益发展的队伍,需要他们专业水平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排舞发展的步伐。排舞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跟着其发展的速度往前进,势必会造成脱节的现象,音乐与动作都不断调整与变化,大量学习新的内容一定能带来更好的成效,这也是每个排舞爱好者的共同目标。目前,从事“健身排舞”教学与承担体育社会指导员职责的排舞教练员,89.2%的年龄段分布在30-40岁之间,这也是一支中流砥柱的队伍,他们年轻、有活力,能够将健身排舞带入一个划时代的周期。青年教师活跃在教育的最前线,他们对于“健身排舞”的快速发展是有很大的潜力的。当然,如果想“健身排舞”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还必须从长远出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常送他们到外地培训、进修,将最前沿的内容引入我市,这对于“健身排舞”的长期发展尤其重要,一定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3镇江市“健身排舞”锻炼场地的情况分析

对镇江市参与“健身排舞”的锻炼场地进行了解后发现,开设健身排舞的高校场地基本都在原来的健美操场地进行教学,没有独立的“健身排舞”场地。不过由于健美操与健身排舞对场地要求差别不大,所以如果不过分追求效果,可基本满足教学要求。而社区健身场地,由于锻炼的时间基本都在早上或晚上,部分练习者如果还想坚持原来的锻炼方式,就不可能另外再开辟一块场地来进行“健身排舞”的锻炼,相比较而言,场地设施就显得有些紧张。通过调查发现:62.3%的人群认为社区的健身场地略显不足,尤其像京口区的大部分老小区,房子建设多数在2000年之前,由于以前没有太多的人注重健身的价值,所以相对于新小区来说,健身场地严重缺乏,最终一些居民只好将锻炼场地搬到银行或大公司的门口,这样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丹徒区、润州区部分后开发的社区,健身场所相对来说基本能满足锻炼需求。但随着“健身排舞”的不断发展,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其中,未来的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扩建,才能满足更多热爱锻炼的人的需求。

2.4镇江市“健身排舞”锻炼人群参与动机分析

所谓“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参与“健身排舞”的锻炼动机,直接影响参与者的锻炼效果。通过表2发现,有68.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的是“健身”目的,这充分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已经将健身融入生活的一部分了。同时也意味着“全民健身”已初见成效。其中19.4%的人选择的是娱乐,10.8%选择的是扩大人际交往圈,这表明“健身排舞”是一个团队协调合作的运动项目,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友谊,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剩下的少数人选择的是展现自我和发展个性等。这正是年轻人热衷的目的所在,“健身排舞”为他们筑就了一个挑战自我的平台。

2.5对镇江市“健身排舞”参与者锻炼后的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参与体育运动锻炼,是提高锻炼者身体健康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健身排舞”练习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大多数参与其中的锻炼人群身体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2.5.1改善心血管循环、延缓机体衰老

“健身排舞”的舞曲一般都在3-5min之间,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运动初期都是由血糖提供能量,30min后才逐渐分解体内脂肪供能。通过“健身排舞”的练习,可以改善心脏循环系统的功能,有助于降血压、血脂。在运动中还能确保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到脑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长时间的锻炼后会发现,心脏供血功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心脏血流量的输出量,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增强的供能。

2.5.2提高身体灵活性,增强体力

“排舞”的动作简单易学,一般的编排都是围绕着“颈、肩、腰、膝、踝”等关节逐步进行。运动强度和幅度也是慢慢的从小到大逐渐增加。一整套动作下来,身体的肌肉群及大小关节都能得到有效合理的锻炼。长期练习能预防关节炎、颈椎病。同时也能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及协调性。调查发现56.3%的人认为现在白天工作更有精神了,更有活力了。

2.5.3促进大脑神经活动,改善睡眠

通过调查发现,参加“健身排舞”半年以上者有51.2%的人认为锻炼前后记忆力有明显的改善。可能是因为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会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得到改善,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在练习时,一边要听音乐节奏还要跟领舞者学习动作,这样反复的高效率的记忆过程,就会促进脑力的活动,无形中就提高了记忆力。另外在锻炼过程中也不段的消耗能量,人会有一段时间的倦怠期,锻炼结束后两小时人很快就放松下来,很容易产生睡意,并能迅速入眠,因此睡眠质量也能得到改善。

2.5.4塑身健体,打造完美体形

“健身排舞”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有氧运动。在锻炼过程中能明显减轻体重。坚持长期的练习排舞,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同时,排舞锻炼运用的髋部和腹部动作也相对较多,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对于塑身健体有很好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例如72.4%的调查者认为体重较以前有所下降。而且肌肉也比以前紧实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都是“健身排舞”给我们带来的非常有效的价值。

2.6开展“健身排舞”的“健心价值”体现

排舞丰富的音乐,多变的舞步,能给参与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排舞是群众性舞蹈发展的归宿,是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在锻炼过程中,一排排的练习者结成一个临时团队,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音乐中尽情释放舞蹈的魅力”。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自发组织还是单位组织“健身排舞”都给人们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在当今提倡“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无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工作之余,参与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既能缓解工作、生活中带来的压力;又可以陶怡情操,愉悦身心;还能扩大朋友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无疑是“健身排舞”的多重功效。调查还发现有76.3%的人认为,在参与“健身排舞”的锻炼过程中,邻里关系融洽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7镇江市“健身排舞”竞赛开展情况分析

镇江市体育社团,俱乐部协会有41个,其中和舞蹈相关的有“健美操协会”、“国标舞蹈协会”、“健身排舞协会”这些协会之间既相互竞争也互为补充,为镇江市体育舞蹈的顺利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调查发现:近几年来,随着“健身排舞”走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加入其中。排舞竞赛也越来越多的普及起来,2013年下半年,由镇江市体育局牵头,举办了盛大空前的排舞比赛,有31个社区参加了初选,其中有16支队伍脱颖而出。参加了复赛和决赛,最终“镇江老年舞蹈社团”力压群芳,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一盛大赛事的召开,给广大舞蹈爱好者提供更大的舞台空间。调查中发现有83.6%的人认为:“健身排舞”竞赛还要增加,他们建议先由各区领头,在区内开展竞赛,然后再由各个区之间进行比赛,这样就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未来镇江市排舞的发展一定是突飞猛进的!

三、结论与建议

(1)“健身排舞”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在镇江市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群众参与人数还不太多,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同时也为其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2)“健身排舞”由于引进时间不长,在高校的影响力还不够,应大力培养有兴趣从事“健身排舞”运动的体育教师,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辅导工作,学校有关部门领导也为广大的排舞爱好者创造更好的锻炼环境,使体育设施与锻炼场地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奠定良好基础。

(3)每年一次的大规模比赛还略显不足,在高校定期开展“健身排舞”中、小规模的比赛。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她们走出校园后也能得到良好的传承,更能加强其推广力度。

(4)“健身排舞”的专业师资队伍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教练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健身排舞”爱好者能接受更专业、更系统的指导,为顺利开展排舞建设添砖加瓦。

(5)将“健身排舞”纳入高校公体课,推动“健身排舞”的进一步普及,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排舞的教学内容还有待逐渐丰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这颗火苗带出校门,走入社会,让锻炼“健身排舞”成为一种时尚。

作者:许彩艳 单位:江苏大学

上一篇:高校群体竞赛风险控制论文 下一篇:家政素质教育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