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有效学习的操作范式

时间:2022-03-15 10:35:14

高中政治有效学习的操作范式

摘 要: 努力提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实效,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以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指导,从学习的本质入手,系统梳理并优化整合书本知识的有效获取与有效运用的诸因子,重构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的有效学习的范式,对提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质量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有效学习 操作范式

要使政治学科的学习卓有成效,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仅仅有了学好它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操作范式,即习得一种在哲学范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为了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操作范式,学习过程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认知场函数。

基于学习的本质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变化的活动。这里的“内化”是指学习主体通过感知、理解、巩固等环节,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的过程。“获得经验”是指个体或群体参加学习活动获得的以内隐的知识形态表现的结果。“外化”是指主体反作用于客体的过程,其所获得的结果是表现主体的外显的行为变化。因此可将有效学习的操作范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知识的获取;二是知识的运用。基于高中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其知识运用又表现为知识的正确再现,如考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个更为重要且根本的运用,那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一、知识的有效获取

(一)从质疑的视角预习

用质疑的眼光、批判的态度去预习,对书上的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进行认真的思考,力求搞清楚“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只有书本上的观点被你理解了、接受了,形成共鸣,知识方能被你真正地接受,你才能够记得牢、用得着。有学生曾问我,怎样才能记住政治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而不至于头背后忘,打开书就会,合上书就忘。我告诉他们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预习时把书本上的每一个句号,先变成问号,搞清楚“为什么这样说”,当你搞明白了“为什么这样说”,书也就看好了,知识也就被你掌握了。

预习时还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早就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们读书成功的一个好方法、好习惯。一边读书一边用笔把名词概念、重要原理划下来,或对重要原理加上标注,或在书上标注上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的心得,它给人们最直接的受益是能引导人们积极思考,增强理解,从而加深印象,达到强化记忆效果的目的。动笔墨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过程,对所读内容理解越透彻,体会越深刻,则记忆越牢。人们常说的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二)带着问题听课

课前的预习,政治这门学科至少有70%的内容是可以看懂的。对于预习过程中遇到有困难的知识点,用笔把它划出来或把疑问记在书的空白处,作为听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来把握。当老师讲到这些问题时,要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力求理解。如果听了以后还有疑问,没有搞清楚所以然,一定要主动发言,向老师请教,请老师解惑。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做,会给老师造成难堪,任何一个有责任的老师,都是十分喜欢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的学生的。也不要有什么顾虑,好像别的同学都没有提出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来,会不会为其他同学所看不起,说自己笨什么的,这一顾虑是多余的。学问学问,是一个连学带问的过程,事实上,能提出问题,说明自己在用心学习,在思考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这是学好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三)构建自己的记忆图式

学习是什么,德国心理学家赛巴斯蒂安·莱特纳在《学习这回事》一书中,给出了简明扼要的解释,“所谓学习就是记住最重要的部分”。“人们从真实事物中的缩写中的缩写中的缩写中学习。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学习就算成功了”。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在N次的缩写中记住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构建自己特有的记忆图式是重要方法之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是“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的高低,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的高低。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构建适合自己记忆风格的知识体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内容是“四必修一选修”。“四必修”是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一选修”各省要求不一。

以《经济生活》为例,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与此相对应,教材分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单元。在《生活与消费》单元里,我们可以用“3+1”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3”是指这一部分包括三课,即《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1”是指一个综合探究,即《正确对待金钱》。

如在《多变的价格》一课中,其内容可归纳为“价格变动的前因后果一规律”这一记忆图式。“前因”是指价格变动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般而言,价格与供求关系成反比关系,即供不应求价升,反之降;二是价值的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这个主要因素中,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供求关系仅仅是起影响作用而已;围绕价值进一步弄明白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为了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后果”是指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影响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上。对生活的影响可概括为“一总四分”,“一总”是指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购买量减少,反之增加;“四分”是指这一影响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二是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三是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为替代品消费量增加;四是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品消费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一是调节生产规模,价格上升扩大规模,反之压缩规模;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三是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一规律”是指价值规律。价格变动并非无常,而是依价值规律而变。这一部分要点有三,一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要求,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依此类推,其他课的内容也可用一句话概括出主要内容。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经济生活》全书的学习内容,你需要记忆的东西,就是你自己概括、有你自己记忆风格的内容。政治学科的其他内容也是如此,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记忆的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知识的有效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知识的有效运用是学习的目的,而知识的有效获取仅仅是手段而已。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是消除“高分低能”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提高知识有效运用能力,下列三方面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答题方法取决于试卷的题型。以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政治试卷为例,其题型均可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部分。

客观性试题有两类:一是单项选择题;二是判断题(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题型)。

选择题和判断题都属于知识判断性的题型,考查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别判断能力。这类试题正确答案的唯一性为考生作出正确选择或判断提供了外在条件。只要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获得90%以上的得分是有把握的。做好此类题,解题的范式为三审法。一审题干。准确把握关键词(如时间、空间、主要、核心、本质、根本、关键等),明确题目的核心设问;二审题肢。对每一个备选答案进行正或误的判断,答案错误的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能成为正确答案,即观点错误的或非科学世界观的观点;三审题干与题肢的关联性。尽管备选答案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联性者,也不能成为正确答案。

主观性试题有三类:一是简答题;二是简析题;三是综合探究题。

对于此类试题,从总体来看,应该把每一个问的答案看做是一篇结构完整严谨的说理性文章。其要求是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真实,论证具有必然性,言之有理。其答题的范式为“一审二定三化法”。

“一审”是指审题。要在认真阅读试题的基础上,特别注意找出本题要求回答何问题(是要解决什么的问题是什么或要回答哪些问题)。

“二定”是指一是要确定从何角度,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中的哪一个或多个角度来设问;二是要确定答案组织的限定,是要求“结合或联系”什么,与当前党和政府关注的程度如何,如何关注,有哪些新理论与做法等来回答或分析说明。

“三化”是指答案的组织要做到“三化”。一是层次简洁化。要用序号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答题思路明确,答案结构一目了然,有问必答,切忌答非所问,随意发挥;二是表述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书写规范主要是指字迹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语言表达规范是指要准确使用政治术语(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来答题,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大白话;三是内容全面化。答案要体现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与材料的结合,用尽试题所赋予的所有信息,切忌要点的缺失。

(二)做好自己的“考后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历经大大小小若干次考试,每次考试都不能得满分,总会出现错误,这是极正常的现象。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地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做好自己的“考后思”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每次考试后,认真分析造成自己失分的原因,这些失分点是自己知识或能力欠佳的地方。考后思的结构应包括:第一,要把做错的题目订正过来,写出正确答案并找出造成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失分,还是因审题不细致等技术性原因造成的失分;第二,从失分原因入手,预测没有这些失误自己的分数会是如何;第三,分析此次考试自己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应从本次考试中吸取哪些教训等。有些学生每到复习时,总是找不出自己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错题集中收集到的错题,就是学生本人复习中的重点或难点,考前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错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遇到同类题目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比单纯提高得分更为根本的东西。

三、知识的有效运用——践行科学的价值观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这套教材,准确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党和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的实际,也符合高中学生政治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实际,其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经受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的思想、成熟的理论。熟知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只是一种手段,用这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规范人们的言行才是目的,也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根本任务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并努力践行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自觉抵制各种非主流意识的影响,修正自己的言行,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要求,其所作所为,就能推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赛巴斯蒂安·莱特纳.学习这回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2]赛巴斯蒂安·莱特纳.学习这回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0.

[3]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8.

上一篇:人性化服务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