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15 10:07:26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高一新课,是对前一节所学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液配制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初步学会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是中学化学中有关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

重点内容之一,使学生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

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质量分数”与刚学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困惑,以及对“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应

用,用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乏味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新课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概念理解与动手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播放新闻报道:双汇火腿瘦肉精事件。这是一种俗名叫“瘦肉精”的药物,低浓度时可以治疗哮喘病,浓度稍微高一点就会引起头痛、代谢紊乱、血钾降低等疾病。因此,对药物的配制人员提出了一个课题:怎样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来探究怎样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

【预设学生行为】倾听、联想实际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的应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欲望

板书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方法、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实际上误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本身的不精确引起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另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小误差。

【思考】接受信息(误差引起的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思路)。

【过渡】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探究】如何配制100 mL1.0 mol/LNaCl溶液?

【预设学生行为】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全班交流,选出最适合实验室配制溶液的方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探究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

思维。

【强调】要设计出实验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要选择的实验仪器。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如何计算。

【探究二】1.怎样确保配出的溶液体积恰好为100 mL?

2.用到的试剂是什么?用量多少?

3.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4.怎样精确取用试剂?

5.如何实施操作?

【学生活动】略。

【评价】展示学生的设计实验。

【讨论】如何选择仪器?

【预设学生行为】讨论交流,阐述理由:1.烧杯、圆底烧瓶不准确,可造成误差。

2.由于要配制100 mL溶液,因此选择100 mL量程的容量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探讨中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播放动画】配制溶液的全过程。

【预设学生行为】观看动画。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掌握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方法。

【归纳板书】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1.计算:

m(NaCl)=1.0×0.1×58.5g=5.85g

2.称量:简单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3.溶解:简单复习溶解中注意的问题。

4.移液。

5.洗涤并移液(提:为什么要洗涤)。

6.定容(提问:①能不能通过引流直接将水加满到100 mL?若不能该怎么做?②观察水面是否达到100 mL刻度的时候,对视线有什么要求?)

7.摇匀(为什么要摇匀)。

8.装瓶并贴签(强调:容量瓶的使用:配液仪器)。

【预设学生行为】提出问题:总结实验操作的步骤,思考问题:在每一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把溶液配制一遍。

【过渡、总结】我们通过小组实验设计、集体讨论得出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与步骤。请学生总结配制的实验步骤。倾听使学生体验获得学习成果的喜悦,激励学生。

【课后思考】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

【作业】如何用CuSO4·5H2O配制100 mL1mol/LCuSO4溶液。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容量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实验方法和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摇匀—定容—转移

装瓶贴签 洗涤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

计算:NaCl的质量。

称量:(复习天平的使用)

溶解:在烧杯中用50毫升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注意:应冷却,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

转移:移入100 mL容量瓶。

洗涤:洗涤烧杯两至三次。

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

摇匀:

贴签:存放于试剂瓶。

【课后反思】

1.精心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以大家瞩目的问题之一“瘦肉精”事件为切入口,展示有关“瘦肉精”的新闻报道,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渴望了解,亲切的是日常生活所能碰到的问题,渴望了解怎样配制准确浓度的欲望。这时我再顺水推舟引出课题:怎样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我做到了这一点。

2.内容重组,过渡自然

秉着新课程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于是,我做了重新安排,以探究性教学代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材上是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得出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方法和步骤,我把其改成了探究式,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全班交流,选出最合适实验室配制溶液的方案,这样给学生创设探究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问题驱动,激发兴趣与动力

在整个过程中,我都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怎样确保配出的溶液体积恰好为100 mL?

(2)用到的试剂是什么?用量多少?(3)用到的仪器有哪些?(4)怎样精确取用试剂?(5)如何实施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探究中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关注学生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在问题解答方面,产生的疑惑方面,我会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集思广益。结果这个做法使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师生互动比较激烈与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学)

上一篇:质疑——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起点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