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自学

时间:2022-03-15 11:14:23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自学

摘要:语文具有独特的自学优势,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首先是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预习―自问―读懂―分段―品析”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掌握方法后,在课堂中坚持不懈地依据不同课文的创新性进行训练。

关键词:掌握自学方法创新性练习

语文,具有独特的自学优势,学生学习语文是在已有口语的基础上,从书面语开始的,所以,当学生识字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可以自我阅读。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进行独立阅读培养,自己读懂文章是很有必要的。

独立阅读,应以课文为主。谈到教学课文,很多人感到累,关键是没把自己摆在引导的位置,没有将权利下放。在放手学生阅读前,首先要培养阅读的方法与习惯。

1、课前预习,做好阅读铺垫。现行教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很多文章与生活环境有距离,背景的陌生、时空的差异,势必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所以课前应引导相关性阅读,寻找背景材料。

2、理解重点字词,读懂每一句话。教材里的课文,每句话、每个词都有它的重要性,有些词语或句子甚至是点睛之笔,是全文的高度概括。我让学生这样去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对这个词语问个为什么。字词弄懂了,读懂一句话自然是水到渠成。

3、掌握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概,掌握大致课文分段。文无定法,小学课文不必篇篇了解全面、深刻,有些侧重写作顺序,有些侧重故事主题。阅读时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做些简单概括就行。

4、诵读佳句,品析领会。学生在读一篇文章时各有所好,让他们彼此交流,说说喜欢的原因,引导他们多读、多想、多比较、多体会。“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此时此刻,你也在那,你会怎么想?”把心放到文章中,设身处地与作者想到一处,从而引发共鸣,加深印象。

当然,学习一篇课文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但应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下面以课文《詹天佑》、古诗《咏石灰》为例,具体谈谈。

《詹天佑》一文的阅读训练: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了解到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内经济技术落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在这种情况下,留学归来的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样,阅读课文时,学生心中已油然升起对詹天佑的钦佩,更能理解詹天佑的爱国之情。

理解重点字词。先扫清字词障碍,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要边读边想,读懂每一句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词需要重点理解,并设计问题让其他人解答。如:“杰出”一词,学生根据我教的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互相提问:“杰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赞叹不已”一词,“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那些外宾见到京张铁路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可能会怎么赞叹?”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设问,自己解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也就是着重弄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我鼓励学生创新性分段,允许有多种分段法,前提是要有根据,也就是能自圆其说。学生有的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合并为一段,有的找开头、结尾、过渡,还有的找叙述顺序,如:“修筑京张铁路――修筑铁路中――修筑铁路后”、“总叙――分叙――总叙”、“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获得盛誉”……这样,通过分段找依据,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心思想,并懂得作者是用几层意思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篇文章,学生们各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爱读或者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然后互相交流讨论。有的学生喜欢读第一段,原因是概括地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及时提问:“对于这一段你对詹天佑有什么看法?该读出什么语气?”然后齐读。有的学生喜欢读詹天佑接受任务后勘测线路那一段,觉得詹天佑身为总工程师,却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危险,非常伟大。有的说喜欢读詹天佑所想的那句话,从那句他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还有的喜欢读最后一句,因为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时,我不失时机地点拨引导,展开个人读、齐读、引读等,让学生扮演解说员向其他人介绍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这时,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能够体会课文思想。我让学生发挥才智给京张铁路取名,其实这是对内容理解的升华。试问,倘若对课文不理解,又如何能给它取上恰当的名字呢?学生们有的取“争气铁路”,有的取“中国铁路”,有的取“成功铁路”、“长城铁路”……

《咏石灰》阅读训练:

学生课前预习,知道明朝于谦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首诗是他12岁写的。当时政治动乱,朝野腐败,12岁的他看在眼里,立下凌云壮志,要在自己的一生描下绚丽的一笔。此时,没细读古诗之前,学生们对于谦已很是佩服。

理解重点字词,读懂读会每句诗。学生先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找资料或根据旧知解决。四年级第八册有古诗《咏柳》,咏是以某一事物为题,表示赞美之意。这里的“咏”也是一样,题意就是赞美石灰了。同样方法,“若等闲”在五年级写的《长征》中出现,当作“好像很平常”之解。“锤”与“凿”原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用锤打击和凿子凿。“浑不怕”就是全不怕,至于为什么粉身碎骨都不怕就应在了解全文诗意的基础上提出。

然后就是说说诗意。学生读懂了每个词,这样,就能大致说出全文诗意。这时,不妨让同桌互相说说,进行创造性复述,加深对全诗的理解。

说说大致诗意,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感情。作者写《咏石灰》仅仅为了赞美石灰吗?不,他也在表明自己的心迹。他不愿同流合污,他要发奋图强、造福人民。“千锤万凿”说明了石灰的艰难,也表明了于谦为造福百姓的艰难;“烈火焚烧若等闲”说明了他面对困难的态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作为同龄人,你们会想些什么?要做些什么?这些,我都以“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

古诗具有音韵美,领会了作者意图,了解了全诗大意,回到诵读之上。“读――知――读”形式贯穿于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既减轻了负担,学生又多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应以引路人的身份,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

上一篇:勇于创新\灵活处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让朗读重塑语文课堂教学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