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时间:2022-03-14 06:07:23

静脉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摘 要 目的:总结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体会方法: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0例,年龄18~60岁,除去中转开腹2例后,选取38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分析麻醉诱导前,注完诱导药后1分钟,插管后1分钟,气腹前,充气后15分钟和放气后5分钟时的血压、心率和气道压。结果:诱导后出现血压下降的2例均无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充气后的血压均较气腹前稍微升高。对于血压升高者均适当加深麻醉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气腹后有3例患者心率有所下降,其中有2例下降到<50次/分(采用静注阿托品02~05mg),所有患者最高心率都≤130次/分。气腹后调节呼吸参数后气道压平均上升在4mmHg左右,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管理都非常重要。尤其要重视伴有心肺疾患的患者的麻醉管理,麻醉方法以全身气管插管麻醉控制呼吸为最佳选择。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麻醉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19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造成气腹,腹压的上升和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将对呼吸功能带来影响。现从开展的数百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其围术期麻醉管理及监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行LC手术患者40例,除去中转开腹2例后,选取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8~60岁,体重49~79kg。手术适应证包括: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25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6例,胆囊息肉7例,均无其他疾病,均无麻醉禁忌证,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均为正常范围。

方法:术前30分钟均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入室后开放静脉,以监护仪测定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做为基础值,静滴芬太尼2~4μg/kg,5分钟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02mg/kg,异丙酚1mg/kg,仙林01mg/kg,按此顺序静脉缓慢注射,等睫毛反应消失后扣面罩手控,气去氮供氧气管插管通,气管内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呼吸机,机控呼吸,给于潮气量8~10ml/kg,呼吸比1∶ 2,氧流量08~2L/分,再次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如无异常,打开七氟醚挥发罐,以08%~15%浓度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深度,气腹前酌情再次静注芬太尼2~4μg/kg,术中根据手术情况间隔40分钟左右追加仙林005mg/kg,维持肌松,气腹采用CO2自动充气机充气,腹内压维持在10~12mmHg,胆囊取出后立即停止吸入七氟醚,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前、气腹后、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术中患者平稳情况,麻醉恢复的情况(包括:吞咽、咳嗽反射、呼之睁眼、回答问题情况)。

结 果

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历时60±15分钟,术后拔气管导管时间5~50分钟,平均181分钟,诱导后出现血压下降2例,血压分别下降至76/48mmHg及85/53mmHg,静注10mg麻黄碱后恢复正常,其余36例血压平稳,波动不大,无需作处理。均无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血压都有轻微下降,但均<30%,插管后血压有所回升但较麻醉诱导前水平低。充气后的血压均较气腹前升高,对于血压升高者通过加深麻醉,使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气腹后心率有所下降,其中2例下降到<50次/分(采用静注阿托品02~05mg),所有患者最高心率都≤130次/分。气腹后调节呼吸参数后气道压平均上升在4mmHg左右。术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均正常范围。本组术中术后无1例出现皮下气肿或气胸等与气腹后相关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安返病房。

讨 论

麻醉管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剖腹切除术有诸多优点,如创伤少,术时短,术后痛苦轻,恢复快等。但LC对麻醉的要求较高,如合适的麻醉和肌松,控制膈肌抽动,保证呼吸和循环平稳,术后又要求苏醒快而完全,能早期活动并尽早出院等。因而,对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提高,才能较好地配合该类手术的顺利开展。

LC需在CO2气腹下完成,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如气腹后,腹内压升高促使膈肌上抬而致总肺顺应性下降,潮气量下降,呼吸无效腔量增大,下腔静脉受压回流减少,心排血量下降。此外,CO2经腹腔吸收入血,也可使PaCO2升高,导致高碳酸血症。因而,术中应密切注意SpO2、心率、血压、ECG等变化,必要时做血气分析。本组病例由于术中密切监测,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在围术期中对循环的影响是轻微的,仅1例术中出现短时间SpO2下降<85%,2例<95%,>93%患者SpO2维持在96%~100%。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后控制呼吸,可减轻CO2气腹的影响,适当的过度通气,可保证组织氧合良好并避免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据文献报道,在围术期中,腹腔镜手术皮下气肿的发生率27%,偶可合并一侧或双侧气胸。高弥散性的CO2经皮下组织吸进血液循环,则导致严重酸碱失衡。皮下气肿主要由于中气腹压压力过高,穿刺套管脱出CO2漏至皮下等有关。本院开展的数百例腹腔镜手术,由于术中高度重视上述问题,麻醉人员与术者密切配合,无1例发生皮下气肿或气胸等与麻醉后或气腹后相关的并发症。

现在,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范围越来越大,手术时间短,手术类型不断拓展,因此应选择最佳麻醉方法,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及监测,以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与其他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特殊性主要表现为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一系列影响:CO2气腹可使腹内压升高,膈肌上抬,影响通气和循环功能,加上腹腔对CO2的吸收,造成PaCO2的显著升高。为保障足够的通气,防止CO2蓄积及缺氧,所以麻醉方法以气管插管全麻控制呼吸较为安全。

上一篇:咪唑安定鞘内注射在镇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