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3-14 03:32:36

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调查研究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笔者通过问卷对长沙市内的350名小学生和60名小学教师就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做了调查。发现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态度是积极欢迎的,但在合作学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合理分组、教师的正确调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等三方面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 合作学习 调查

小学生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思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方法的基本特征。我国学者王坦教授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国于2001年7月开始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表明:教学中学生同伴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技能,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意品质,因而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合作学习的探索势在必行。但目前对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索并不多且一般都从单科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甚少。基于此,笔者拟以自编量表对小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

一、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市5个区的14所小学抽取被试,其中学生350人,教师60人。共发出学生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25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回收率为88.86%。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49人,女生162人;一、二年级学生21人,三、四年级学生107人,五、六年级183人。共发出教师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83.33%,其中男教师7人,女教师43人,30岁或以下的教师29人,31岁到40岁的教师11人,41岁到50岁的教师6人,51岁或以上的教师4人。

2.研究工具

(1)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生问卷。该问卷一共包含24个项目,其中前23题为封闭式问题,第24题为开放式问题。问卷从学生性别、年级、个性差异、家庭因素、学业成绩和分组情况几方面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合作学习的表现进行了调查。在第24题中,笔者通过“对于合作学习,你有什么看法”这个问题,让学生抒发了对合作学习的看法。

(2)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师问卷。该问卷一共包含19个项目,其中,前18个问题从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效果几方面研究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以及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态度。第19题为开放式问题,了解教师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的看法。

3.数据管理与分析

均值比较、极端分组法。

4.计分说明

笔者对学生问卷中反映合作学习意向的问题依据合作学习的倾向进行了赋值,并以此计算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分数。由于样本取样较大,为了统计方便,笔者采用极端分组法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

二、结果

1.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合作学习,大多数小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在被调查的311名小学生中,73.08%的学生表示喜欢合作学习,69.47%小学生表示合作学习对他们学习知识帮助很大,84.96%的小学生表示愿意在课堂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74.34%的小学生愿意在课余或休息时间与同学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

2.影响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因素

笔者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师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笔者认为影响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城乡差异、学业成绩、个性的不同、家庭因素和在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几个方面。故以此为依据制定了调查问卷。

(1)学生个体差异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1988年,广田君美对小学生同伴团体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五个发展时期:孤立期,水平分化期,垂直分化期,部分团体形成期和集体合并期。一二年级学生大多属于孤立期和水平分化期,未与他人形成一定团体,未和他人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垂直分化期和部分团体形成期,成员的团体意识有所加强,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六年级的学生一般处于集体合并期,团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小集体之间出现联合,形成大集体。因此,因为不同年级的同伴关系和团队意识的不同,他们对合作学习的态度也会不同。

从表2看,在高分组中69.88%的学生表示对合作学习中所要讨论的内容很明确,仅有1.2%的同学表示不明确。而在低分组中只有27.71%的同学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很明确,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不明确的占到12.0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明确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了解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从表3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高分组中所有的同学成绩都为优秀或良好,其中优秀率达到了74.70%,而在低分组中有15.66%的同学成绩在良好以下,2.41%的学生成绩为不合格。可见,在合作学习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从表4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高分组中,女生占到61.45%,男生只占38.55%女生明显多于男生,但在低分组中,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几乎没有。

(2)父母的倾听习惯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我们知道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父母良好的倾听习惯给了孩子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孩子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倾听的好榜样。而倾听和表达正是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3)教师因素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从以上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大体上是积极的。64%的教师表示喜欢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80%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利大于弊。但他们也认为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采用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成效并不十分显著,采用合作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合作学习的受益不均衡等。

三、讨论

合作学习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1)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必须面临相同的学习任务。(2)彼此互动。小组成员要积极地相互支持与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3)个人责任。成员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4)共同规范。小组成员要遵守小组的规范,运用一定的社会交往技巧,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5)共同的成功。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要进行小组加工,最后达到共同的提高,共同的成长。但从我们对调查对象的分析来看,在现阶段的小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这五个要素并未完全具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仍存在不少问题:(1)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不明确。(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不能使所有学生获益。(3)合作中分组不当。(4)合作学习纪律不好,很多学生不愿和成绩差的同学一起学习。(5)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部分教师无法胜任。

四、建议

1.正确分组

(1)异质搭配原则。合作学习小组中男女生比例要适当,同时要兼顾学生的交往意愿与能力,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守纪情况等,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人数适量原则。合作学习小组应按教学目标的需要,本着注重实效的原则来构建,人数要适当。练习背诵或听写字词,可分成两人一组,做实验或室外观察等人数则可稍多。一般而言,小组成员以3~6人为宜。

(3)保持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性。在合作学习中,成员间的分工和合作十分重要。只有保持小组成员间的相对稳定性,才能使成员间彼此了解,在合作中各尽所长,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让学生自己挑选合作学习的伙伴,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合作环境中得到提高。

总之,合作学习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科学原则。

2.教师的合理调控

(1)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强小组凝聚力。如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命名;为自己的小组设计标志;在组际交流时,要求发言者尽量使用“我们小组认为……我们认为……”等用语,增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意识。

(2)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提出的目标要具有挑战性。教师在提出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这不仅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也能使学生更能体验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知道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增加成就感。

(3)开展小组竞赛,引进竞争机制。合作学习是以团体的成绩为奖励标准,将个体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同时,在评价中教师可以综合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情况作为小组的评价之一,以成员成绩的总和作为小组的成绩,这样就能避免小组成员中逃避责任的现象,保证成员的参与。

(4)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多给学生激励性评价。由于课堂的40分钟十分有限,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对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这个环节草草带过甚至直接省略。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巩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提问,同学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教师应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同学,做一个好听众。

(2)学会质疑。提出问题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与其他同学的意见不一致,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表达。

(4)学会守纪。小学生自制力较差。调查中,就有很多学生表示不愿意和吵闹的学生分在一组,部分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的存在影响了学习效果。的确,好的纪律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课前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形成集体规范,要求每个孩子必须遵守课堂纪律,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陈丽君.合作学习与动机激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3]张晓玲.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6).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沈德立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6]卞云等.班级群体心理调试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系国家精品课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批准号:教高函[2007]20号)和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小学生适应性发展与辅导研究”(项目编号:07C052)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试论数字图书馆提供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建设 下一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不足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