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时间:2022-03-13 04:09:41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3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治疗组则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18

学者们和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探寻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案。为此,本研究分别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36例,年龄30~65岁,平均45.38±11.54岁;肌瘤大小:肌瘤直径10~15cm,平均年龄8.66±5.25cm;肌瘤类型:45例患者肌壁间肌瘤,37例患者浆膜下肌瘤,33例患者多发性肌瘤,21例患者阔韧带肌瘤。随机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年龄、肌瘤大小和肌瘤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手术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阴道内置举宫器。分别于患者脐周处行10mm切口和脐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各做一长5mm的切口放置腹腔镜和放置手术操作器械。带蒂浆膜下肌瘤则采用电凝后切断,蒂细的子宫肌瘤可直接用双极电凝止血,蒂粗的子宫肌瘤则用2-0薇荞线“8”字缝合止血,无蒂的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则在切除前用穿刺针在肌瘤旁注入0.9%氯化钠溶液2ml的6U注射垂体后叶素。用单极电钩在患者宫体收缩后于肌瘤突出处作纵形切口并深达瘤体组织。手术操作者使用肌瘤锥固定肌瘤向外牵拉并上提后用剥棒分离假包膜至基底部,将瘤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后电凝基底部后切断。子宫肌瘤剥离面用电凝止血,并间断“8”字缝合或连续褥式内翻缝合子宫全层。如为多个且相距较远则逐个剔除缝合。而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结 果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子宫肌瘤患者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既往患者多因月经过多、盆腔包块、继发性贫血、压迫症状、不孕和流产等而就诊而被确诊并给予手术治疗[1]。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妇科普查的广泛开展,患者多因体检时无意发现。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和术后手术疤痕大等特点[2]。因此,探寻安全高效且创伤性小的手术方式是广大妇产科医师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为此,本研究分别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36例,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低于对照组的(P

参考文献

1 辛亚兰,王卡娜,何荣霞,刘俊杰.4396例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情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630-632.

2 梁志.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J].吉林医学,2012,33(7):1464-1465.

3 罗红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

上一篇:非创伤性充填和光固化树脂材料修复根面龋的临... 下一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