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2 08:17:44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86例,行手术矫治,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6例患者,随访3个月时,总有效率96.51%。随访12个月时,总有效率89.53%。治疗后3月与12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 矫正治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23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属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耳鼻咽喉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有增高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而治疗均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明显,易反复发作,尤其是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单纯药物、激光等治疗无法达到解决鼻中隔偏曲导致的相关症状。2011年1~6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其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6月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21~63岁,平均32.6岁;病程1~13年,平均3.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打喷嚏以连续性喷嚏为主、鼻痒、头痛等症状常年反复性发作性,变应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变应原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根据鼻窦CT或纤维鼻咽镜检查结果分型如下:其中“C”型鼻中隔偏曲47例,“S”型鼻中隔偏曲39例,所有患者均规范使用抗组织胺药、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等治疗半年以上疗效不佳且停药后症状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局部浸润麻醉,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取患者平卧位,将1%的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放于患者的双鼻腔表面,使其表面麻醉。再用1%利多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滴于鼻中隔前端黏膜下行浸润麻醉。在鼻内镜辅助下在左侧鼻腔皮肤黏膜交界处从鼻中隔上方向底纵行切开黏骨膜,鼻内镜直视下剥离黏骨膜向后方超过预计要切除的软骨和或骨,在第一切口后方1~2mm处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梨骨及上颌骨鼻嵴的部分骨质,然后对合复位双侧软骨膜及黏膜,见鼻中隔居中、平直,结束手术。鼻腔膨胀海绵止血,72小时后取除。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5~7天,同时,每天定期使用鼻喷雾剂,适当清理鼻腔,术后4周左右干痂脱落,创面修复完全。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在兰州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记分标准,以下列公式评价疗效:疗效评分=(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评分≥66%为显效,26%~65%为有效,≤25%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

结 果

本组86例患者,随访3个月时,显效48例,显效率55.81%,有效35例,有效率40.69%,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1%。术后12个月时,痊愈6例,痊愈率6.98%,显效36例,显效率41.86%,有效35例,有效率40.69%,无效9例,总有效率89.53%。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常年性鼻炎的一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是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清涕和非充血性鼻黏膜肿胀,引起鼻塞,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时,鼻中隔偏曲也是鼻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侧鼻腔较另一侧鼻腔阻力小,1~3小时后交换,阻力较小的一侧鼻腔,执行呼吸功能。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以恢复鼻腔正常组织结构,改善鼻腔通气功能,解除由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头痛、鼻痒、打嚏嚏、流清涕等症状,且不破坏鼻中隔软骨支架。同时,鼻内镜下行手术具有损伤简便、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患者痛苦少,又不会引起鼻腔粘连等特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肯定、持久、简单、易行的一种治疗手段,可提高临床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波.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分析与体会[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2(5):226-227.

2 陈远安,石成明,苏金辉.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9,6(27):106.

3 苗军魁.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2,1(1):33-36.

上一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下一篇:冲洗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32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