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03-13 10:11:36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将被束之高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力,它才有发展前途。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而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学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成为了所有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模式已过时,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必须。

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不应仅仅拘泥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既然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为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须,那么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体现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从观念上大胆改革:摈除陈旧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古已有之,直到现在,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课堂由教师一人主宰,教师成为了发问的机器,而回答问题就成了学生必须的义务,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以及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学生早已习惯了老师包办一切。这样的教育环境纯粹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何谈创新呢?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典型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勇气和希望。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

2、让“满堂灌”的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在的初中学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是理解性的题目,他们总怕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于是不说;久而久之便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会有下降。

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记得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作到的是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环境,教会他们生存,教会他们创造。

二、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只是机械的教,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学,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如果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1、要引疑激趣,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造,根据不同的课文善于采用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大脑,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才能点燃创造的火花,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1)以悬念激趣。(2)以情境激趣。(3)用直观画面激趣。

2、应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因为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3、注重启发讨论,不急于认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应只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或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问题的解决,要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满足一定的标准答案,而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提高他们收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认同,得出结论,而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定要让学生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精心安排训练,为学生开辟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近几年,语文考题稳中有变,“变”即与往年考题相比,更体现了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达到有效提高这种能力的目的。

1、创新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能力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发挥想象提供天地。为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我采用了“以写促写,以评带教”的方法来进行训练。为《皇帝的新装》写续集《皇帝被骗后》。布置学生写想象作文,如《假如……》、《写给2050年》、《三十年后回母校》等,鼓励学生写科幻小说等等训练内容,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展开讨论,老师最后点评,充分利用教学中便于发挥想像力的广阔天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创新的核心是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没有推陈出新,世界就不会日新月异,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训练培养:

(1)“多元思维”,大千世界,一切事物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就是事物本身的多元性。如果变换一下因素,就可能产生新的思路。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寻求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2)“逆向思维”,对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看法,反向去思维,挖掘有现实意义不同于传统的理解的新观点。“逆向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更能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观点见解。

四、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营造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

有人说,爱因斯坦的伟大在于他不为任何人的意志所支配。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爱因斯坦的这种精神,而要有这种精神,就要树立自信心。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创新能力受到压抑,学生不敢大胆尝试,不敢表达各自观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表达、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习惯。我在教学中长期坚持课前三分钟的训练,每天上课前由我设定话题,提供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即兴演讲,然后我再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语言、仪态等进行点评,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自信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在于许多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同时也将大大改观语文教学效益差的状况,学生的语文水平必将迅速提高。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想创新教育必将大有作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之友》2004年第11期

[2]《学语文》通讯中学专辑(2)2004年10月

[3]《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年第12期

[4]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关于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创新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