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构图与绘画构图的差异分析

时间:2022-03-12 09:21:35

电影构图与绘画构图的差异分析

[摘 要]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电影是运动的,这就使电影的构图与绘画的构图有了本质的区别。本文主要从电影静态、动态构图两方面分析与绘画构图的差异之处。

[关键词] 电影构图;绘画构图;差异

电影静态构图与绘画构图

绘画的表达方式是通过视觉符号传情达意的,因而被喻为艺术语言。作为“语言”,必然包含语义信息。因此,绘画是由符号和语义构成的。如要将画家所思所想的“语义”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就得对符号进行组织,使语言信息与符号信息同构,这便是构图的任务。符号为何能传达信息,怎样组织符号传达画家所要表达的信息,且给人以视觉美感,这便是绘画构图所要研究的问题。

绘画构图主要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者平面的特定的结构。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完成的,是将活动的物体静止展现。而电影构图则不同,“电影中的构图不像其他任何视觉艺术中的构图。它的关键在于活动,没有一个画格跟另一个画格完全一样,影像是在不断变化的。”[1]当然,如果单看某一个电影画面的话,感觉其和绘画构图的区别不大,也就是电影的静态构图。当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比如,摄像机拍摄远处的风景,多用固定镜头表现,画面中的景色、人物、树木等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形式。静态构图是影视构图的一种构图形式,就是用固定摄像的方法(机位固定、镜头光轴(拍摄方向)固定、镜头焦距固定)表现相对静止的对象和运动对象暂处的静止状态。其拍摄的基本要求:摄像机和被摄对象都不作空间位移,对象在画幅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基本不变;在拍摄过程中景别不变(不变焦);构图结构不变。与绘画、照片构图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影视可以表现其时间过程,并且不像照片那样可以表现动势。静态构图是观者的视点、视线、处于固定的情况下注意看清对象的一种心理体现。

电影的静态构图可以使电影传达出故事和环境的关系、展现出对象的形式与位置的关系。这是绘画构图没有的。如电影《美丽的梦》中每个主人公出场都有一个定格。还有《精武风云•陈真》中,赌博时对于牌的特写,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看清楚;另外就是用来表现电影人物的心情、神态之类的,还是在《精武风云•陈真》中当上级给下级舒淇吩咐指令的时候,这时就采用了静态构图,画面固定在舒淇的脸部,她一动不动没有任何表情,体现了上级的威严和任务的严肃性;再有就是象征意义,如在《山楂树之恋》的结尾,镜头静止在连绵起伏的荒山和一棵枯萎的大树上,象征着主人公的离去。接着,镜头转换出春暖花开,镜头逐步拉近最终定格在这棵开满小花的树上,象征着新的希望。

电影的静态构图和绘画构图是不同的。观众可以结合电影,使单一的静态构图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受众的无限想象。例如,电影《克莱默夫妇》中,克莱默和邻居在幼儿园闲谈,让受众感觉到一种宁静、安静的美;《现代启示录》中,威拉德到司令部接受命令、《精武风云•陈真》中当上级给下级舒淇吩咐指令的时候,都能给受众带来一种严肃、庄重的压迫感;《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莎拉在波坦尼夫人家受训斥,这样的画面是压抑、委屈的;《山楂树之恋》的结尾的那个绿树小花的定格,是充满希冀的。

电影静态构图和绘画构图在机构形式上也有区别。绘画构图是封闭式构图,是在特定的画纸这一封闭的空间内形成的。而电影静态构图既有封闭式也有开放式。电影的封闭式构图和绘画封闭式构图大同小异。主要用到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对称构图、圆形构图等方式。拍摄大海、日出、草原放牧、层峦叠嶂的远山、河湖平面等,经常会用到水平线构图来表现,主要用于表现宏阔、宽敞的大场面,如电影《黄土地》开场对黄土高原的特写。绘画中也常用水平线构图,这是由水平线的安静、稳定的特性决定的,如《潇湘图》中起伏的远山。但是,在绘画构图中,日出、草原放牧等场面有时不一定使用水平线构图的画面,如(宋)郭熙的《早春图》中的远山就采用的是“S”形构图。

电影静态构图除了有固定荧幕画面的封闭式构图,还有开放式构图。电影是音画的艺术,除了有画面还有声音带来的无限想象力,有时候画面上没有的场景,也能通过声音让受众联想到画外要表达的意境。如电影《一个和八个》,大量使用了开放式构图,在造型语言的使用上发挥了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在总体印象完整的把握下,大胆运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些有时残缺、有时压迫的视觉结构,把囚犯曾经犯下的恶行、心灵的扭曲以及人格瞬间觉醒的张力表露无遗。

绘画构图受画面的限制只能采用封闭式构图方式,而电影的静态构图既有封闭式,又有开放式,更多的时候是两者的完美结合,如《黄土地》《红高粱》《大阅兵》《洗澡》等。

电影动态构图与绘画构图

电影画面本身是一个以每秒24格运动的载体。电影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并能在运动中表现被摄对象,这是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重要标志。[2]

电影构图呈现的是运动中的画面,安排画面的演员位置、表现出纵深感,都是对运动中的电影构图要求。电影是运动、连续的构图,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有空间的概念,并且引入了时间的因素,因此电影也就有了动态构图,这是绘画构图所不具备的。比如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等车的场景,阿甘坐在长凳上,汽车在前景,后面有教堂、树木,这个场景中多重空间并不太明显,但是前中后景非常明显,合适地安排演员的位置,表现出了纵深感。

电影动态构图主要指两方面:泛指影视构图或者指影视构图形式之一。影视画面中的表现对象和画面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称为动态构图。这是区别于绘画构图和图片摄影构图的一种重要构图形式。也是影视构图最常用的构图形式。

电影动态构图,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得到。

一是摄像机不动(不摇、不移、不推、不拉)只是被摄对象在动;这种情况,摄像机不动,被摄对象在动,比如人物从远处向镜头前走来或背向摄像机向纵深走去,景别发生变化,环境不变,人物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都能得到一定展示,基本采用静态构图的方法,只是要注意人物在画面中的平衡。

二是摄像机动,被摄对象静止;这种情况,对象静止(比如风景、静物和静止的人物),摄像机在动(推、拉、摇、移、变焦等),在画面中产生两个以上的视觉中心,构图中心变化,景别也相应变化。在拍摄中起幅和落幅要有一定停顿,画面主体要明确,并把主体作为结构中心来处理,由于摄像机是在运动中完成构图的,因此被摄对象的大小,空间位置、透视、光线、调子都要发生新的组合,产生平衡与不平衡的变化,例如《长城》纪录片,经常用摄像机运动调整构图,起幅、落幅为构图重点。

三是摄像机和被摄对象同时在动。这种情况是被摄对象和摄像机都在运动。这是比较复杂的动态构图形式。这样的动态构图最显著的特点是画面空间环境随摄像机运动随时发生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动或停止,要像司机开车时启动和停车那样平稳。由于摄影机和被摄对象都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必然带来表现元素的不断变化,这样在拍摄中须不断调整画面结构。

一般来说电影的动态构图画面可以带来很特别的视觉感受,这是绘画构图所不能比拟的视觉冲击。比如,《黑驹》中表现马和小主人公关系的动态镜头;《小花》中兄妹相遇旋转的镜头;《青蛇》中青蛇从房梁滑下那迷人的姿态和眼神。这些都给受众带来欢快、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再如,《不见不散》开场先是远处的车和公路然后拉到高架桥上,又从高架桥最终拉到主角上的多变镜头;《说出你的秘密》运动镜头,《真实的谎言》中空中运动镜头,这种新奇、多变的镜头感也是动态构图所独有的。还有《勇敢的心》运动场面,《黑驹》赛马场面中的运动镜头;《英雄》中打斗场景;《青蛇》中的青蛇和法海斗法的场景,都展示了力度与运动带来的感官美。另外,《现代启示录》中“空中骑兵”和“海边暴行”;《七月四日》游行示威;《七宗罪》侦探镜头所带给受众的动荡不安感。《小花》中小花跑去找哥哥,《一年又一年》中“裹乱”一场戏的运动镜头;《现代启示录》中林中遇虎的场景。都展示了动态的紧张、恐慌,让受众不由得投入其中。这种运动、变化所带来的强烈视觉感受,是绘画构图不能展现的。

电影动态构图和绘画构图相比在造型上具有很大的区别:首先,电影动态构图可以详尽地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以及对象在运动中所显示的含义,以及动态人物的表情。比如影片(《克莱默夫妇》)中克莱默抱着受伤的儿子跑向医院的镜头;《阿甘正传》中妈妈带年少的阿甘由远至近的走进理发店;《英雄》中诸多的打斗场面,等等,这种在电影中非常多见。它是人物、景物动态展示的过程。第二,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都在变化之中。如光色、景别、角度、主体在画面的位置、环境、空间深度等等都在变化之中。电影《阿甘正传》当妈妈带着小阿甘从远处走向“甘宅”,两个画面没有切换,是一个连续的镜头,房印树和围墙―人物变成了房子―人―围墙和树,三个要素的轻重主次关系发生了变化,角度和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也变化了,这就是典型的动态构图。第三,动态构图对被摄体的表现往往不是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有一个逐次展现的过程,其完整的视觉形象靠视觉积累形成;《我的父亲母亲》中被贴满剪纸的教室、满含少女期待和回忆的青磁花碗、一座长仅二三米不知有何用处的小桥、一口久远的水井、一块彻夜织出来挂在梁上几十年的“红”、一个体贴的红发卡、一身为衬托纯情的臃肿的红袄红裤,这逐次展现的形成一个纯情而又淡雅的爱情故事。[3]第四,动态构图在同一画面里,主体与陪体、主体和环境关系是可变的,有时以人物为主,有时以环境为主,主体可变成陪体、陪体变成主体;第五,运动速度不同,可表现不同的情绪。

[参考文献]

[1] 欧阳卓才.谈电影的构图因素及形式[J].电影文学,2008(08).

[2] 张导曦.电影构图与绘画构图的相异点[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01).

[3] 苏壮.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构图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5).

[作者简介] 闫永忠(1976― ),男,河北博野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李海兰(1976― ),女,河北滦县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评电影《心之归属》的主题 下一篇:谈徐克武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