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

时间:2022-03-12 06:46:55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39-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偏离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个性化引导。

一、个性化阅读的误区

语文新课标之所以强调个性化阅读,是因为通过个性化阅读,学生能在阅读中自主探究、自主体验,通过积极思考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提高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发展学生个性的时候,却偏离了原本的教学实质,使个性化变成自由化,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个性化”变为过于放任自流

个性化阅读提倡学生开展自主体验式阅读,这种阅读带来的变化就是教师身份的改变。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透彻分析文本,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而个性化阅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指引和线索,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彻底失去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对学生学习起到指引和辅导的作用。但有些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却产生了偏差,将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美其名曰个性化教学,实质却是无序、缺乏实效的教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到“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花生的这个品质最可贵?这个品质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说,花生藏在地下是因为不想有人拿它的果实。有的说,埋在地下是因为它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很害怕人们不喜欢它。有的说,花生的果实必须要埋在地下才能长得好,这是它的生长特性。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回答的是:“这是花生不愿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教师接着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像花生这样做人?”同学们有的说像花生一样做人,不会被人嫉妒,有的说要懂得隐藏身份。不管同学们怎样回答,教师都给予赞赏,课堂显得活力十足。

然而,《落花生》这一篇课文的主旨是“要做一个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要有内在美的人”。在以上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都是进行表扬和鼓励,确实体现了民主化的教学理念,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却偏离了文本的内涵。

个性化阅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必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是不能偏离教学实质的,教师要认清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好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后便不再插手,任由学生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对学生的回答也不作点评指导,其结果是学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身的主导地位辩证统一到课堂之中。

(二)“个性化”变为过于标新立异

个性化阅读强调个性,但不等于标新立异。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将标新立异作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体现,片面追求让学生有自己的认知角度和想法,导致课堂在这种错误的“个性化”带领下,走入与个性化阅读完全背离的方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提问:为什么文中父亲要让作者放掉大鲈鱼,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我”通过这次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学生开始踊跃回答,有的说:“我觉得是父亲可怜大鲈鱼,所以要把它放掉。”有的说:“父亲不喜欢我钓到大鲈鱼,所以要我放弃。”这些回答,老师统统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同学们在老师的赞扬中,更加处心积虑地去寻找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回答,完全忽视了对课文本质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可以说,以上案例体现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偏离了教学的主旨,《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同学来说,难度确实比较大,正因为这样,老师更应该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将文章所要传达的“面对诱惑要学会放弃”的本质内容教给同学。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将学生引到正确的理解上来。

(三)“个性化”停留在浅层次上

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样如此。学生单靠自己的能力,实现对课文的完全理解是困难的,需要教师进行适度的辅导指引。但个别教师却忽视了自己的职责,任由学生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上。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然后发表对文章的看法。有的说:“文中的梅花是墨梅,墨梅很漂亮,我在上绘画课的时候就喜欢画墨梅。”有的说:“我知道有很多背井离乡的老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回国,最后只能客死他乡。”课堂氛围在问题的带动下,一直很活跃。表面上看,这堂课在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上是非常成功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具备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活力。《梅花魂》这一篇课文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是以梅花喻老人,是对老人身上爱国、爱家乡的“梅花魂”的赞美之情。而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为了体现学科整合,让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偏离了课文的重点和基本思想,这样的整合是肤浅的。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不仅淡化了文本的主旨,同时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让个性化阅读回归本质的有效对策

个性化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结合获得的知识阅读,二是结合生活经验阅读,三是获得阅读体验。随着对个性化阅读越来越细致的理解和要求,要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教师除了把握好学生自主的度和教学的实质,还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把握主旨,巧妙点拨

小学生处在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均待完善的阶段,语言知识的积累较少。因此,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很容易偏离文本原意。既要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又要让学生读出文本深意,教师的点拨就至关重要了。

例如,在教学《窃读记》一课时,文中有多处主人公对自己内心想法的描写,用不同的词写出内心的喜悦之情,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注意到这些内容。这时,教师特意提出要细读的段落和句子,引导同学们读出文本韵味和深意。文章末尾写道:“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教师可以就这句话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这句话结尾?如果去掉这句话文章会有什么不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深处。

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同时也要为同学们找准理解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巧妙点拨、提供线索、发起讨论等有效方法,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质量。

(二)紧扣文意,深入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能离开文本的实质意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是基于课本内容的阅读,阅读的多元化也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学生不论通过什么方式、什么角度来阅读理解,都必须建立在尊重文意的基础上,只有不脱离文意的个性化阅读,才能称之为合格的自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文本深意,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发展个性。

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南郭先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被发现是不会吹竽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有的同学说:“南郭先生之所以没有被发现是因为他和旁边那些人关系好,人家没有举报他。”有的同学说:“因为南郭先生装得实在是太像了,所以没有人发现。”还有的说:“南郭先生很聪明,很值得我们学习。”显然,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十分富有个性,但却完全偏离了文本的实质意义,如果不及时纠正,那文章的教学价值将得不到彰显。因此,笔者提醒同学们:“既然南郭先生像你们说的那样既聪明又厉害,那为什么他后来要悄悄溜走呢?”通过这样一个引导式提问,让同学们的思路回到正轨上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个性化阅读。

(三)把准脉络,及时引导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情感的重要方法,是不允许出现偏离文本主旨的理解的。个性化阅读确实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悟,但这是建立在不偏离文本实质含义的基础上。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把准文本脉络,引导学生阅读。

例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老人要假装耳聋来当作者的听众呢?”有的同学说:“因为她想鼓励这个勤奋的年轻人,希望他能取得成功。”有的同学说:“她是个很善良的老人,不忍心伤害作者。”还有同学说:“我觉得这个老人很不诚实,她欺骗了作者。”这个同学的话一出口,很多同学都支持他,但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同学的理解已经偏离了文本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因为他忽视了老人对作者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等美好品质。于是,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指引:“同学们,作者最开始的琴声既难听又刺耳,为什么老人还是每天坚持到林子来听呢?”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再次思考,有的同学说:“因为老人也是学音乐的,她知道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拉好琴的,所以愿意给作者时间和鼓励。”有的同学说:“老人看出作者的勤奋,觉得作者肯定能成为出色的琴手,所以愿意默默给予帮助。”有的同学说:“老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不忍心伤害一个勤奋的练琴者,同时又希望作者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学生们的理解走入歧途,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很快便回归到文本的主旨中来,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在尊重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既能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阅读,同时又能让学生学到应学的课本知识,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应学情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探讨 下一篇:在读与思中领悟文本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