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艺术品经得起历史的淘洗

时间:2022-03-10 09:18:33

怎样的艺术品经得起历史的淘洗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陷入了高股价、高房价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人把大把金钱与自信搬向梵高、莫奈、雷诺阿等西方一流艺术大师。1987年到1900年间,国际拍卖会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买家的手中。这4年间,日本竟然从西方进口了138亿美元的艺术品。90年代后,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这些高价艺术品或成为银行的抵押品,或滞留在私人藏家之手,成为有价无市的一块“鸡肋”。据日本画商最乐观估计,当年以50亿美元购入、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手中的画作如今最多能卖出14亿美元。

再看中国,我国的拍卖行业和艺术品价格的攀升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到如今,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与日本当年的状况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狂热程度不相上下。陶瓷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文化,但近年来,随着陶瓷艺术品热潮的兴起,陶瓷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泡沫泛起的迹象。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品是否有品评标准?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收藏,才会在泡沫泛起的艺术市场上挤尽泡沫回归价值?这些都是必须深思的问题。

从现实状况看,如今的艺术品市场往往以头衔论价格,比如,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多少钱1“件”,省大师、市大师又是多少钱1“件”。注意,在这里“件”是容积单位,而不是通俗的“个”,也就是说,1“件”并不是1个,1个则是若干“件”。

再来看看我们一共评了多少大师:自1979年到1997年,由原轻工业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共评选了四届;1995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开始评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6年,该荣誉称号由工信部重新评选,至今评选了六届;2011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评选了首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此外,江西省从1995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景德镇市也开始评选“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

这些荣誉称号背后,需要我们反思的是,陶瓷艺术界真的有这么多“大师”吗?

诚然,国家相关部门评定“大师”是为了保护民间手工艺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但如今,“大师”却成了陶瓷艺术品市场泡沫的重要成因。在许多陶瓷博览会上,艺术品收藏者常常感到困惑;为何此“大师”的作品格调高雅,而彼“大师”的作品却粗俗不堪?

其实,历史的认可是对艺术作品最好的检验和沉淀,如唐英、“珠山八友”等人,尽管没有受封“大师”的名号,但他们是实至名归的大师。就拿“珠山八友”来说,他们的笔墨技法娴熟,加之当时的政府作为强有力的“粉丝”追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确立了陶瓷绘画的艺术形式,对后世的陶瓷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说,无论这“大师”那“大师”,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才经得起历史河流的淘洗。(万慧芬)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下一篇:浅析校园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