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的陶瓷山水画创作心得

时间:2022-10-11 11:21:20

浅析我的陶瓷山水画创作心得

常有朋友问我画好山水画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用“心”去画。全心的投入,全心的热爱。勤能补拙,做到勤画、勤观察、勤写生,向传统学习、向大自然学习,才能画出好的作品。要将山水画视为自然科学,以一个小学生的心态钻研和面对山水画这一门艺术学科,长期观察和研究地域及地质与季节、时差的交替变化,使其掌握和运用到创作中,与自然规律相和谐统一。我也以“做人要老实,作画要狂放”的理念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去追求,不断地在肯定与否定中总结自己的艺术道路,使其去劣存优。以下是笔者创作过程中摸索出的五点口诀,在这里介绍给朋友们,供大家参考并给予指正。

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创造艺术形象中使用着不同的物质材料。瓷画与材料是密不可分的,探索材料加工工艺掌握的过程,也是创作审美形式发展的一个过程。瓷工艺材料是绘画创作被唤起的“原体”,提升整个工艺材料在极好的状态下释放。让材料的运用来规范技术,技术的操作来改变材料,即从坯到瓷再成画都是材料在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纯绘画艺术里的纸、布、木板与颜料等材料相比于瓷画里运用的泥、釉、坯、瓷胎、色料等材料自身的工艺负荷量要轻得多。纯绘画艺术所使用的颜料红、黄、蓝等色彩用上后基本色彩不变,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瓷画所使用的各种复杂的材料红、黄、蓝等涂画上去并不稳定,涂厚涂薄很有讲究,最后的关键一环还要看“窑火”的脸色,即“画器调色必出火而后定”的规律,因此,瓷画创作必须小心谨慎地按照其内在规律进行。

第一、作画性情要有奔放之气。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渲泄,乐在其中,画即是我,我即是画,满纸水墨淋漓,洒脱奔放,在平常作画时多练习奔放的草书和听些奔放、激昂向上的歌曲和音乐,多参加集体活动,观看体育比赛中激情狂热的场面,多游历名山大川对创作是有帮助的。

第二、作画的整体构图。要多一些大山大空间,多高远深远结合的构图,连片的山树不应细碎,大起大伏,山势突兀雄伟,有整体大的山形变化,奔走之势高昂壮观,山体厚重层出不穷,包罗万象之气,云气如海,助山之势,多伴古松飞瀑奇岩长岭密林,近处多怪石急流、山居人家等。

第三、作画笔墨手法的应用。用笔用墨要有一气呵成的天趣,讲究皴法,讲究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多苍劲逆锋勾山势,飞白笔锋写山岩之皴,用大笔泼墨写山之阴面,横两笔百里之遥,竖两笔万丈深渊。山顶密林,远山淡云多用泼之。其近处树木用笔逆锋飞白写其树身、劲枝,用干笔积墨点其树叶,有浓有淡,笔墨运用应一气呵成,气不应有断气不畅之意,近求质、远求似。

第四、作画要进入忘我的天人合一,物即是我,我即是物,有真情与激情。要有如无人之境,让画中每一笔有节奏有真意和景中之物形神合一,是气的展现,气的流动。

第五、作画要心、手、眼、笔、墨、纸完整合一。对画中山形流水烟云树木各种形态连成一气,要有呼应,相互映衬,过渡自然,画完气不散,神更显,有巧夺天工之妙,画中有笔墨又无笔墨,全化成自然天成的境界中,使观赏者有如身临其境的画面,被画中雄浑大气的景观所震撼,画和观赏者合为一体,画中之神与人之心合一。

脱离传统就谈不上创造,在陶瓷艺术上笔者主张学前辈的经验,走自己的路,学古人而不泥于古人。学古人如若不能自拔,则无自我价值之存在,从发挥陶艺家的个性,形成陶瓷艺术家自我风格的意义上讲,师古人的技法经验往往会成为自我的束缚只有从古人的程式中冲杀出来,才能脱颖而出。要在继承中创新,追求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反叛的理念,自我表现在艺术生涯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针对陶艺家而言,偏爱和偏见,常对生活体验的印象,对挑战的反应,以及个性没有必要去克服,相反越是主观越要有自己的个性,艺术作品就越能体现价值。艺术强调天人合一,另一方面又总是企盼改变生活,它决不简单地接受生活或被动地克服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人与客观对象保持高度统一的写照。

继承必然是承古之心,而不是师古之道。承古之心就是研习历代艺术大师的步履,领悟其艺术思想和艺术技巧形成的心路历程,对其师古人开拓精神,以开拓自己的领域必将在历代大师们的思赐之下有所得有所获,所谓不师古之心迹,——历代大师们创造浩如烟海的艺术传统的形式形迹。如果只有研究,而且不假思索的接受,就会被淹没于前人既成的形式之中。任何一位有志于陶瓷艺术的陶艺家,在浩如烟海的传统面前,不是止步不前,而是以各自慧眼,另辟蹊径,攀登新的艺术高峰。不师古人之迹,不是一点不学,一点不要,技法技巧是要认真学习的,全部的继承就像作家学汉字一样,这是基础,学习绘画的技法技巧,是为了建盖自己的高楼大厦,开拓自己艺术领地的关键有二点:一是立足于与众不同的观察能力,启迪与众不同的心灵感应,着眼于与众不同的领域,使用与众不同的形式语言;二是立足于自己的热爱,感悟最深厚的题材,投入全部的精力、心血和生命,呕心历血,荣辱与共。作为陶艺家,在这片沃土上耕耘不觉其苦,勤学不知其乏,自会茁壮成长,开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生存条件,必然枝繁叶茂,顶天立地,自成一家。

上一篇:高一教学中加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方法 下一篇:『大师只是称谓 品牌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