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昆仑不同地质阶段对成矿意义分析

时间:2022-03-10 01:20:02

青海东昆仑不同地质阶段对成矿意义分析

摘要:本文把青海东昆仑分为四个不同地质阶段,并探讨了不同阶段对成矿的意义和影响,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青海东昆仑;地质阶段;成矿意义

中图分类号: 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东昆仑造山带为一复合大陆造山带,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浆和沉积作用,每个演化阶段相应的控制着不同成矿的发生,形成了不同的矿床类型和组合。

1前寒武纪造山带基底形成对成矿意义

前寒武纪基底性质的厘定,对于认识显生宙构造演化和进行区域矿产资源的远景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东昆仑基底以东昆中构造带为界,北部为硬基底可分为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组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组;南部的软基底岩系称为苦海岩群。从元古代中一晚期开始,东昆仑地区基底开始减薄、裂解。在新太古代一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由地慢底辟作用形成一系列的裂陷构造,其特点是在地堑或盆地内形成一套原岩为半深海、浅海一滨海相的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及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在东昆南地区,中一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中出现了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其中的火山岩和碳质板岩含有丰富的Au, Cu, Co, Ni等元素。这些沉积建造为后期的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矿质来源。

前寒武纪东昆仑地区存在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它与晋宁期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在时间上一致。因此,东昆仑地区基底岩系的区域动力变质和广泛的深熔作用实际上记录了Rodinia大陆的聚合信息,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直接地质表现。

总之,东昆仑地区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十分复杂,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一方面,形成了以沉积变质型、火山一沉积岩型为代表的一系列Fe, Fe ( Cu ), Cu ( Co )矿床;另一方面,整个地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使中元古代地层发生变形、变质。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往往可形成变质热液流体,它们可与原岩或原含矿建造发生广泛的交代作用,并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而初步富集,形成次生矿源层,为后期进一步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

2加里东期俯冲一碰撞造山对成矿意义

加里东期,东昆仑地区进入一个新的构造、岩浆、成矿旋回,该阶段是东昆仑造山带内重要的构造活动期。

2. 1原特提斯洋盆扩张阶段及其成矿意义和影响

从新元古代晚期开始,伴随着原特提斯洋的扩张,东昆仑地区发生了广泛的裂解,并一直延续到早古生代。拉伸裂解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时期的小洋盆或裂谷组成的多洋盆间隔多地块的构造格局。

这一阶段,地壳以拉伸为主,在这种构造环境下,形成了一系列裂谷(或小洋盆)和与其构造环境相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在拉伸裂解作用阶段,形成的一系列裂谷和小洋盆中,广泛产出一套陆缘裂谷火山岩、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和洋岛玄武岩的沉积组合,为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构造背景。同时,在陆缘裂谷的海盆环境中可形成与喷气一沉积作用有关的Pb-Zn矿床,而洋盆、岛弧和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是块状硫化物型Cu,Co,Au矿床形成的理想场所。在这一阶段也形成了大量的基性火山岩及有关的热水喷流沉积岩,并发生了相应的成矿作用;它们或形成有利的矿源岩(肯德可克),为后期叠加成矿奠定物质基础,或直接形成工业矿床(驼路沟),其范围主要涉及东昆北和东昆南两个构造带,主要成矿作用为与Co,Au,Cu矿的热水沉积成矿作用。

2. 2俯冲碰撞阶段及其成矿意义

晚寒武世一早志留世为原特提斯洋俯冲阶段。在东昆仑地区,这一时期的花岗岩为石英闪长岩一二长花岗岩组合,以钙碱性花岗岩为主,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火山弧环境,形成时代大体为500 ~430Ma。晚志留世一中泥盆世原特提斯洋已完全闭合,进入主碰撞一后碰撞造山阶段。东昆仑地区内普遍缺失晚志留世一中泥盆世沉积。表明原特提斯洋盆最迟在晚志留世以前已经闭合。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作用,使东昆仑及其以北的地区连为一体,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在俯冲、碰撞造山阶段,由于受东昆中小洋盆的闭合及随后原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汇聚,及其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东昆仑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并在东昆中及东昆北带形成了广泛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岩体,同时沿碰撞带形成一系列近EW,NWW向的韧性剪切带,导致了成矿流体的活化和金等多金属成矿物质的初步富集。

由于本期碰撞作用属软碰撞性质,所以加里东晚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并不十分强烈,只是形成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矿化(局部可形成小型矿床),但为晚海西一印支期造山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加里东期以后,东昆仑地区一直处于抬升剥蚀状态,因此不利于浅成矿床的保存。

3海西一印支期复合造山阶段对成矿意义

加里东期末的碰撞作用,使整个东昆仑地区再次焊结为统一块体。从泥盆纪开始,东昆仑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演化阶段。在东昆中构造带北侧,上泥盆统耗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堆积的开始发育,标志着东昆仑地区加里东造山旋回的结束和海西一印支造山旋回的开始。

3. 1古特提斯洋盆扩张阶段及其成矿意义

晚泥盆世一中二叠世,东昆仑地区再次处于拉伸背景中。随着中央造山带微板块群与欧亚板块合为一体,并总体北移,沿这一微板块群的南缘,由于拉张作用,使东昆仑地块与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地块之间发生裂解。尽管洋盆打开的最早时间尚无确切的证据,但在布青山地区发现的哈尔郭勒蛇绿岩其形成年龄为(332.8士3.1) Ma,属于早石炭世。早石炭世的哈拉郭勒组火山岩具有裂谷火山岩性质。这些都表明在早石炭纪时开始己出现布青山一阿尼玛卿石炭一二叠纪小洋盆,其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洋一陆转换过程在布青山一阿尼玛卿构造带出现洋盆,布青山一阿尼玛卿洋盆沉积了巨厚的马尔争组浊积岩沉积组合。目前已知的多数VHMS型矿床(点)都与之相关,马尼特金矿点、马尔争铜(金)矿点以及可可尔塔西沟等多处铜矿(化)点赋存于其中。

3. 2俯冲碰撞阶段及其成矿意义

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地块与东昆仑地块发生碰撞,东昆仑进入陆内复合造山阶段。晚三叠世晚期一早侏罗世东昆仑地区同碰撞型一陆内俯冲型花岗岩的侵入和陆相火山岩的喷发,以及广泛的低级一极低级区域动力变质作用都是中、晚三叠世之交的印支期构造事件的产物。东昆北带的晚三叠世以鄂拉山组为代表,主要为一套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熔岩及不稳定沉积碎屑岩的地层,鄂拉山组火山岩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具有明显双峰结构的大陆裂谷火山岩,反映出伸展裂解的构造环境。科科鄂阿龙岩体侵位于221士3.9Ma,属于地壳拆沉形成的埃达克质火成岩,属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期间,东昆仑造山带南侧布青山一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相继经历了洋盆打开、扩张、俯冲消减到碰撞等一系列地质作用,使整个东昆仑造山带明显的受到了晚古生代晚期一早中生代复合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进入印支晚期以后,整个东昆仑地区开始发生强烈壳慢作用,促进了壳一慢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大量的慢源物质与热流进入地壳,参与到该区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中,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基础。

因此,这一阶段也主要形成2个矿床组合类型:一是与裂谷一洋盆体系有关的具喷气一喷流成因的火山一沉积岩型及火山岩型Cu,Cu ( Au-Co ),Pb-Zn,C:矿床组合;二是与俯冲一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造山型矿床组合。该构造一岩浆一成矿旋回使东昆仑各块体最终拼合而且叠加于加里东期构造一岩浆一成矿旋回之上,导致该阶段的成矿作用特别发育,造山型矿床通常是加里东期矿化,晚海西一印支期最终形成和定型,并且前期形成的各种矿床大多受到强烈的后期叠加改造,广泛发育叠加改造成矿系统。

4燕山-喜山期陆内构造阶段对成矿意义

晚中生代一新生代,东昆仑地区进入陆内构造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明显减弱。仅在东昆仑地区形成少量的侵入体。新生代以后东昆仑地区由于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的影响,使该区随青藏高原一起隆升,早期形成的矿体被切断和破坏。

综上所述,东昆仑地区的多次造山活动,形成了相应的成矿期、成矿意义和矿床组合。

参考文献:

[1]蔡雄飞.东昆仑三叠系一个不可忽视的地层单位-希里可特组[J].地层学杂志,2008,32(4)

[2]蔡雄飞,魏启荣.东昆仑万保沟岩群洋岛地层序列特征和构造古地理的恢复[J].地层学杂志,2007(2)

上一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浅谈 下一篇:北方住宅厨房卫生间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