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日出范文

时间:2023-09-20 05:04:04

青海湖日出

青海湖日出篇1

2、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3、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4、形成原因: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5、境域变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

6、地理环境: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青海湖日出篇2

可是,你真的去了青海湖,面对那浩浩淼淼的自然奇观,又会在激动之余,显得十分迷惘。即使离开青海湖,你也会带着满脑子的疑问,甚至会产生新的向往,渴望再到青海湖,一睹青海湖的壮观景象,细细体味青海湖的神秘之处。

海心山的来历

历史文献记载,青海湖“魏周千里,唐八百里”。后来,青海湖的面积不断缩小,现在的青海湖周长360多公里,总面积4 635平方公里,海拔3 195米,平均水深19米,含盐量6%,湖水透明度达9米以上,湖水含氧量特别低。

青海湖古称“西海”。称青海湖为西海,是因为它地处西域,水面开阔,浩浩荡荡,形同大海,与南海、东海并列齐名。唐朝时,当地吐蕃民族称青海湖为“错温波”,意思是蓝色或青色的湖。

晴天的青海湖,一片湛蓝,远远望去,浩浩淼淼,无边无际。青海湖为什么这样蓝?青藏高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咸水湖?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个猜不透的谜。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青海湖一带是蒙古王爷的势力范围。他们统治青海湖期间,给青海湖起了一个古怪的名字“赤秀洁莫”。在蒙古语中,赤秀洁莫的意思是“万户消失的地方”。

这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蒙古族传说。

很久以前,青海湖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那里草美水美,牛羊肥壮,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有一天,一个粗心大意的神仙来到这里。他口渴得厉害,又不愿到远处的小溪中去饮水,于是就地挖出一眼泉水,饮水解渴。喝足水以后,他扬长而去。没走多远,他身后潮水汹涌而起,一时间,巨浪滔天。神仙慌了,急忙搬来一座山压在泉眼上。泉眼压住了,草原却变成了大海,生活在草原上的上万户人家,被水吞没了。

从此,草原上有了青海湖。神仙搬来的那座山,还压在青海湖中,名叫“海心山”。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从地质考察的结果来看,地壳运动前,这里是一片。海底隆起时,青海湖地区陷落,形成一个巨大的泄水湖,把海水泄入黄河。后来,第四纪造山运动出现,青海湖东岸的日月山迅速崛起,封住了青海湖的泄水口,青海湖中的海水流不出去了,青海湖成了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整个青海湖是第四纪造山运动的杰作,湖中的海心山,当然也是那个时期出现的,是造山运动神奇的产物。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湖心偏南的地方,面积约1平方公里,形状如一只螺壳。自然造化的精彩之处在于,海心山的颜色为乳白色。从远处看海心山,犹如蓝色的湖面上漂浮的一叶白帆,给人无限的遐想。

海心山主要由花岗岩和麻岩构成。山谷中有泉水,不过,泉水同青海湖的水不同,都是淡水。海心山四周环水,远离尘世,环境幽静,一直被出家人看成是一处难得的仙境。过去,不少僧人曾在这里修行,企图成仙成佛。有一个时期,海心山上庙宇林立,钟声悠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可惜,这里生存环境恶劣,一到冬天,天寒地冻,暴风肆虐,与世隔绝。后来,大多数僧人逃离了海心山,那些古建筑,也大都毁于年复一年的暴风雪中。现在,海心山上,还有几处庙宇和僧人的住所,远远望去,似海外仙境中的楼阁,如梦如幻。

鸟儿王国探秘

青海湖最大的秘密,在鸟岛自然保护区。要真正了解青海湖,就要去鸟岛自然保护区看看。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包括三块石、砂岛、鸟岛、海心山、海西皮以及大小泉湾,总面积600平方公里。尽管青海湖中的五个小岛都有鸟禽栖息,但是,位于布哈河口三角洲上的鸟岛,才是鸟儿的王国。从空中俯瞰,鸟岛像一只游动的巨大蝌蚪;站在地面远望,鸟岛又像仰起的鲸鱼头。神奇的鸟岛位于自然保护区的中心,长约500米,宽约150米。就是这样一个小岛,竟住着10万多只候鸟,拥挤程度难以想象!如果你登上鸟岛,就会发现,这个小岛上禽鸟如织,鸟巢密布,鸟蛋遍地,连个放脚的地方都没有。早在宋代,就有这样的诗句来描绘鸟岛上鸟蛋的数量:“进海一只船,出海一船蛋。”

登上鸟岛,仿佛走进了喧闹的鸟城,举目所望,万鸟沸腾,令人眼花缭乱。这里,天上群鸟齐飞,遮天蔽日;地上群鸟成堆,站的、趴的、跑的、水上游的,全都是鸟,鸟与鸟相挤,鸟与鸟相撞,鸟与鸟相叠……羽毛艳丽的棕头鸥、灰白色的海鸥、乌黑发亮的鸬鹚、斑斓多姿的斑头雁、举止优雅的天鹅……白色、黑色、灰色、杂色、黑白相间的鸟,把整个鸟岛装饰得五彩缤纷。

岛上的鸟,有的安分守己,不叫不动,有的却好闹成癖。它们或直着脖子,放声歌唱;或脖颈相交,卿卿我我,闹个不停;或扇动翅膀,扭动腰肢,使劲儿跳舞;或领着小鸟,在沙滩上奔跑;或尖叫着,把小鸟往湖水中驱赶……

更有趣的是鸟的叫声。那些时高时低的声音,有的似唱,有的似叫,有的似哭,有的似笑,有的似窃窃私语,有的似高声喧闹……

一个荒凉的高原小岛,为什么能吸引10万多只各种候鸟?

原来,鸟岛周围有一个绝妙的食物链。鸟岛旁是布哈河,河水常年冲积的泥沙,造成了布哈河浅水面,水面上有20多种营养丰富的浮游植物;这些浮游植物,是青海湖湟鱼的理想食物;湟鱼又是很多水鸟的理想食物。这里还盛产禾本科嫩草、眼子菜(又名鸭子草)和藻类,这些东西又是斑头雁等水禽的食物。同时,大批鸟粪和羽毛进入湖水,又肥沃了湖区,滋养了鱼草。此外,鸟岛地温高,岛上有几眼清泉,即使-30℃也不结冰。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为候鸟生存创造了优越条件。

除了特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人文环境,也从一个方面保证了候鸟良好的生存状态。青海湖周围,生活的是藏族牧民。他们不伤鸟,不捡鸟蛋,也不吃鱼,世世代代与鸟和平相处,成为候鸟的天然盟友。

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候鸟把鸟岛看成了自己的天堂。每年4 月间,成千上万的斑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候鸟,从中国的南方和东南亚各地来到鸟岛,在这里筑巢造窝,繁育后代。9月到10月间,它们又带着新生的儿女,纷纷飞向南方过冬。

鸟岛上,数量最多的鸟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和鸬鹚。这四种鸟,被称为鸟岛王国的“四大家族”,占鸟岛鸟禽总数的70%以上。

从表面看,鸟岛上群鸟嬉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乱无章,实际上,很多鸟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鸟群与鸟群之间,有一个固定的疆界。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除了巢区的边缘地带有些鸟禽可以互相交叉行动外,巢区的界限还是相当分明的,每种鸟,都有自己的领地,自己的生活区。更有趣的是,这种领地是世袭的,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们从不会搞错自己的领地。

候鸟凭什么识别自己的领地?特别是新生的候鸟,第二年如何识别自己的出生地?这又是一个谜。

斑头雁人口众多,是鸟儿王国的大家族。从体形上分,斑头雁在鸟类中属于大型游禽。它的个头之大,完全可以同家鹅相媲美。斑头雁全身羽毛为浅褐色,身上有斑纹。每年夏秋之季,它在鸟岛繁殖后代,冬季到来之前,即携带幼雁飞往南方过冬。斑头雁善于远飞,可以从青海湖鸟岛飞到东南亚一带过冬。

同斑头雁相比,鱼鸥是个游泳好手。它个头大,头部呈黑褐色,上体灰白,颈部和腹部的羽毛纯白。雏鸥出世,小巧玲珑,就可以随“父母”下水学游泳。鱼鸥不与鸬鹚为伍,对被称为堂兄弟的棕头鸥,也十分冷淡,不过,与美丽的斑头雁却能和平相处,共同生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不同,鱼鸥吃鱼,鸬鹚吃鱼,棕头鸥也吃鱼,相互之间,有着根本的利害冲突。而斑头雁,却是个吃草的角色,同鱼鸥之间没有饮食矛盾,所以能和平相处,互相尊重。民以食为天,鸟也如此。有时候,鱼鸥和棕头鸥为了争一条鱼,会斗得你死我活。

棕头鸥是鸟岛王国的“小美人”。它形体如鸽,头部棕褐色,腿和嘴是红色,背部华丽,其余地方一片洁白。棕头鸥动作灵活,善于在湖面上飞翔。棕头鸥以鱼类为食,却先天不足,没有潜水的本领,因此捕不到大鱼,只能捉些小鱼充饥。棕头鸥虽个头不大,却好斗成性,有很强的自卫能力。如有敌来犯,它们一定群起攻之,死不后退。有时候,它们同来犯之敌作战,即使群鸥捐躯,最后剩下一只,也要血战到底。如果你误入棕头鸥的领地,立刻就会受到它们的袭击。开始,它们的进攻总是带有警告性质。如果你执迷不悟,它们就会使出杀手锏――“粪雨武器”,成千上万只棕头鸥从你头顶掠过,排泄出雨点般的粪便,洒得你满身鸟粪,一身恶臭。

鸬鹚又名鱼鹰,也有南方人叫它“水老鸦”。这家伙嘴尖、颈长、腿短、尾秃,全身羽毛乌黑发亮,好像披着一身青铜色的盔甲。鸬鹚勇猛而颇有心计,是捕鱼的能手,也是鸟岛上的游泳和潜水冠军。鸬鹚捕鱼,大多数情况下是单兵作战,但遇到大鱼,又会群鸟集合,协同作战,捕获大鱼后分而食之。在日常生活中,鸬鹚也发挥了这种优势,成为鸟岛上的一霸,占据了鸟岛东南方向的向阳地带,建立了鸟岛上的“国中之国”。平时,鸬鹚严守自己的国土,其他鸟儿,是不敢轻易进入的,入侵者往往被勇敢的鸬鹚打得头破血流,落荒而逃。

在鸟岛,不同的候鸟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生活圈。不过,对整个鸟岛王国来说,鸟岛又是所有候鸟的领地。平时,候鸟之间,各过各的日子,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如有外敌入侵,岛上所有的候鸟就会不约而同地群起反击。

有人做过潜心研究,发现鸟岛上的候鸟之间,实际上有个强大的防御体系。如遇到外敌入侵,不管是从天上、地上来,还从水上来,鸟儿们都会很快联合起来,根据来敌的路线、数量和实力等情况,组成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痛击来犯之敌,保卫自己的鸟儿王国。

青海湖附近的草原上,狐狸较多。狐狸历来就是鸟禽的天敌。每年春天,青海湖冰化前夕,一些早到的候鸟,会成为狐狸捕杀的对象。狡猾的狐狸,会在即将融化的冰上匍匐前进,潜入鸟岛,乘机捕杀候鸟。一天,一只狐狸爬上一块浮冰,用长长的尾巴作桨,轻轻地划动湖水。那块浮冰驮着狐狸,慢慢地向鸟岛漂去。当狐狸快要接近鸟岛时,鸟群发现了它。仿佛是有人一声令下,群鸟尖叫着向狐狸冲来,它们有的从地面向狐狸进攻,有的从空中向狐狸进攻。那些空中进攻的鸟,向狐狸发射雨点般的鸟粪,那鸟粪,如密集的机枪子弹,打得狐狸晕头转向,顷刻之间,狐狸身上满是鸟粪,看不出原形。狐狸吓坏了,慌忙掉转身,踩着破碎的冰块,狼狈逃蹿,有几次差点落入湖中。

鹰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食肉类飞鸟。青海湖周围的草原上,鹰特别多。因此,鹰也就成了鸟岛居民的主要天敌。有人在鸟岛目睹了一次鸟与黑鹰的恶战,竟看得心惊胆战。

那天,一只凶猛的黑鹰偷袭鸟岛。土坡上,一只放哨的小鸟发现了黑鹰,立即鸣叫报警,接着,更多的鸟儿报起警来。一时间,鸟岛上空叫声尖厉,犹如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很快,全岛的鸟儿们紧急行动起来。首先,一群斑头雁凌空而起,飞向黑鹰。接着,鱼鸥、棕头鸥等一些英勇善战的鸟起飞,冲向黑鹰。不一会儿,天空中群鸟暴飞,黑压压一片,把黑鹰包围得水泄不通。蓝天上,一场群鸟斗黑鹰的大战开始了。

战斗中的候鸟,显得空前的团结。它们像有人指挥似的,把黑鹰团团围在中间,采取人间常用的“车轮”战术,一轮接一轮,轮番向黑鹰进攻。它们有的猛扑上去,狠啄黑鹰;有的从上俯冲下来,撞击黑鹰的脊梁。黑鹰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八面受敌,顿时乱了方寸,毫无还手之力。天空中,万鸟齐鸣,羽毛飞扬,鸟粪飞舞,如千军万马厮杀。不一会儿,凶猛的黑鹰寡不敌众,仓皇败走。群鸟欢叫着,犹如高奏胜利的凯歌,纷纷落在鸟岛上。

鸟岛上的候鸟,为什么在敌人来犯时,能空前地团结一致?在同入侵之敌的战斗中,群鸟为什么作战有力,进攻有序,是谁、用什么办法指挥群鸟战斗?这些,也都是谜。

日月山下水倒流

日月山古名“赤岭”,离青海湖不远,是青海湖风景线上的一个景点。

日月山横卧在青藏公路上,海拔3 520米,前有湟水,后有青海湖,一面是辽阔的草原,一面是崇山峻岭。过去,这里是汉区和藏区的分界处。日月山的神秘之处,是当地藏、汉人民赋予它过多的神秘传说。由于过多的神秘传说,日月山成了远道来的游客神往的地方。

传说,文成公主远嫁时,唐太宗为了安慰文成公主,赐她一面日月宝镜。这面宝镜十分神奇,如果把它对着长安方向,可以从镜面上看见故乡长安城和家中亲人。一路上,文成公主边走边看,热泪涟涟。到了赤岭,她看到成千上万的草原人民前来迎接,也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心中十分激动。她知道,个人事小,国家事大;思乡事小,和亲事大。为了断绝思乡的念头,她一扬手,把日月宝镜摔在赤岭上。只听“啪”的一声,镜子破为两块,转眼变为两块石头,一块像日,一块像月。从此,赤岭改名“日月山”。

文成公主进藏后,日月山成了唐朝和吐蕃交换物资马匹的地方,成了唐朝使者进藏、吐蕃使者出藏时,互换马匹、迎来送往的地方。

日月山下的水,都向东流,惟有一条河,滔滔不绝,向西流去。这就是有名的“倒淌河”。

倒淌河的水,为什么倒着流?

传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过日月山后,弃轿乘马,进入茫茫草原。这时,文成公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乡之情,滚烫的泪水簌簌而下。泪水落地,汇成一条河水,哗哗东去。文成公主一看慌了。她怕河水东流,会流到长安,被长安的亲人看见,为自己担忧,于是急忙向苍天祷告,请求河水改向西流。

文成公主的诚心感动了河神,河水立即改变方向,掉转浪头,向西流去。这样,倒淌河的奇观出现了。看到河水倒流,文成公主十分欣慰。她放眼万里草原,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义无反顾,一心一意,直赴拉萨,顺利和亲,谱写了一曲藏汉人民团结的壮丽凯歌。

青海湖日出篇3

1、我国最大湖泊是青海湖。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2、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来源:文章屋网 )

青海湖日出篇4

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远远望去,黄澄澄的花海衬着绿绒毯一样的草滩和后面一眼望不到边的湛蓝的湖水,真是太美了!她们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我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油菜花,盛开在青海湖边,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金色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地的油菜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站在那里,小鸟飞过来告诉我,青海湖是多么的美丽。

我和爸爸妈妈坐着车来到了湖边,一下车,我就被这无边无际的蓝色吸引了。我看到过海天一色的美景,但青海湖的湖水比大海还要蓝,比蓝天还要蓝,静静的湖面像一匹无边无际蓝色的锦缎,蓝得纯净、蓝得醉人。听导游介绍说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汉语的意思就是“青色的海”,因为青海湖海拔高,含氧量低,浮游生物少,水的能见度有8-9米,所以青海湖才会有这样美丽纯净的比蓝更美丽的“青”色。

青海湖边有一座洁白的高高耸立的文成公主的雕像,凝视远方、神态安详。听妈妈说,关于青海湖,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1000多年前,唐朝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文成公主的雕像现在依然静静地站在青海湖边,我想,有这么多人来看她,有这么多人喜欢她,她应该不会再想家了吧?

我和爸爸妈妈坐着快艇来到青海湖的“二郎剑”景区,景区的广场上有一座雕像,大象上面坐着猴子,猴子上面坐着兔子,兔子上面站着小鸟,听导游介绍说这座雕像叫“吉祥四瑞”,取材于藏族传说故事,寓意人寿年丰、吉祥幸福。

我们来到了湖边的一户牧民家,我想骑他家的牦牛,牧民答应了。牧民是个藏族人,60多岁,黑红的脸膛上挂着慈祥的笑容。这是一头白牦牛,我骑着牦牛兴奋地在想“牦牛会不会把我甩下来?”没想到这头牦牛竟然很温顺。

后来,我和爸爸妈妈在湖边找了一处坐了下来,开始野餐了。

就这样,我和爸爸妈妈度过了幸福的一天。

青海湖日出篇5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西宁市的远郊,它犹如浩瀚的大海,一望无际、美丽无比。

早晨,去青海湖看日出必不可少。一开始,东边的天空渐渐泛白,慢慢的,云雾散开了,白色的天空变黄了。之后又变成了淡淡的橙色,太阳公公露出了半个红彤彤的脸蛋。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日出东海了,太阳光芒四射,像一把把利剑射在湖面上。这时湖面上映出了一个像小花似的红太阳。中午,太阳高挂天空,似乎是在蓝绸缎上的一朵小红花,时不时吹来一些暖风,青海湖碧波荡漾,十分美丽。它的边上耸立着一块刻有“青海湖”三个字的大巨石,那也为青海湖添增了不少的色彩。傍晚,太阳日落西山,吹来晚风时,湖水荡起一片片水花,那是水姑娘头上的发花儿。哗啦啦……下雨了,青海湖变得威武了。轰隆隆,轰隆隆……开始狂欢的礼花上了天,你想知道篝火晚会是否好玩吗?那雷鸣般的掌声会告诉你!

夜深了,青海湖静静地打着回旋,慢慢流动,好像唱着美妙又动听的歌曲,哄着人们入睡。

陕西 西安 新城区&&西安市西光实验小学三.三班三年级:刘楚茜

青海湖日出篇6

青海湖,在青海界内,这只是以前从教科书上知道的点点信息。临行前,临时抱佛脚在网上作了些功课,查阅了资料,对青海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百度百科介绍:青海湖(Qinghai Lake)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在刚察县、共和县及海晏县交汇处)。

青海湖,一直向往的地方,浩瀚的蓝天白云,无际的碧绿湖水,良好的天然牧场,遍地的欢快牛羊,满天的翱翔候鸟。它在我的脑海中是梦幻般的湖,也是高原奇特的梦境,一个神奇、自然的旅游胜地。

我们既然以摄影为主,所以,就没有安排更多的旅游景点,在行程设计上,环游青海湖,见到好的风光,随叫随停。景点主要就是鸟岛、金银滩与原子城。

出发前,查阅了气象资料,游程一周内以阴天加雨为主,游兴顿减。

果然,到达兰州的当天,天公不作美,到塔尔寺时还有些阳光,一会儿便阴沉下来。

面积有4583平方公里,它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它是一个国家AAAAA级的国家自然景区。

途中有一日月山景点,导游介绍,景点内全是人造景点,对我们摄友团来讲没啥大的兴趣,可以顺着省道开到制高点俯瞰,效果会更好。一天中的第一个景点就要到了,摄友们操起家伙,蠢蠢欲动,然到了日月山景点旁,一道栏杆将省道栏死,导游下车问询,说明我们不进景区,只是借道上行去青海湖。下面人说,进不进景区都得买票,按人头80元一个,司机导游可免。天哪,这不是“此山是我开,此路是我修,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山寨王逻辑吗?这是省道,与景区有何相干,他凭啥可以栏道收钱。“不管,不付钱,就是不能过,你们要去青海湖可以绕道高速好了”,管理员脸朝一边说着。

真是强龙斗不过地头蛇,现在,各地对待景区是涨价风一浪高过一浪,国家的自然资源被当地垄断,是视空见惯,然而像这种占道为王收取“买路钱”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无奈中,只得掉头返回。时晴时阴中的绵绵细雨断断续续,远处的一个公路S弯道在雾中显现出来非常壮观,将刚才不快的阴霾一扫而去,提振了团友们的拍摄信心,在相距500米处下车过过摄瘾。此真乃阴差阳错,如果没有那一道栏杆,我们可能就沿山而上,也不会走回头路上高速,也就不会看见这一条漂亮的S段公路。

阴雨时飘时停,游走在塔尔寺内,也无大碍,天空中没有半点云彩,如果没有那筒经上的红蓝布饰点缀,那图案就会肃然无味。

第二天,行程安排是主打青海湖环游,据当地的气象信息,有雨,且是大雨,由此我们打消了早拍的念想,舒舒服服的吃完早餐后九点从西宁出发。一路上,老天阴沉着脸,厚厚的云层把整个天空遮住,团友们随着车子的晃动昏昏睡去。

返身远远看见有当地牧民牵着牦牛过来,长枪短炮一下子被其吸引过去,掉转枪头一阵嚓嚓后,那些牧民见状快步走来,团友们还在兴致中,只听得导游司机叫喊着:“快上车,再不走他们要来讨钱了”。惊慌中,团友们匆匆逃上车去,司机见人到齐,不待车门关上就开动车子上路,甚是狼狈,一车人在明白了原委后,哈哈大笑,车厢内充满了快乐。

天气渐渐转晴,经过这一折腾,一车人睡意顿去,由此拉开了青海湖之旅。

青海湖亦作Ch''ing Hai、Tsing Hai或Qing Hai Hu,英语作Blue Lake。据有关资料显示,青海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我们去时正是六月初,据天气预报,说是当地温度在5—20°,一天中的温差很大,现时下流行的冲锋衣是必不可少的,早晨雨中,还有阵阵寒意。

当进入青海湖时,意外的发现,天气转好,乌云拨开,太阳露出笑脸,车上是响起一片欢呼声,“天好,是我们团队的人品好”。这就是西北青藏高原的特色,天气变化多端,说天好,马上就会晴空万里。

骚动过后,只见人人手上已端好了长枪短炮,挤到了车门前,急切的招呼司机靠边停车。

茫茫草原上青黄色相间,远处青山雪顶和谐相容,天上蓝天下白云成群相拥,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平日里在大都市里见惯了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我们,激动的端起相机狂按一阵,快门声在耳边不停的响起。

白色的蒙古包点缀在草原中,红绿各色相间的金幡在风中飘动着,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犹如到了人间仙境。

姑娘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在空旷的草原上大声喧哗着,跳跃着,摆出各种POSE,留下瞬间的美丽倩影。

青海湖日出篇7

八月的青海,激情飞扬,歌舞升平。

就在青海各族人民喜气洋洋,沉浸在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国际性节会所带来的欢乐之时,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又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走来了!

于是,我们的思绪,就在充满芬芳的诗意中起伏。

于是,诗人们的足迹,就在大美的青海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一)

尽管,盛会已经徐徐拉下了帷幕,可是盛景却历历在目。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组委会荣誉主席、省长宋秀岩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的致辞,依然萦绕在每一位与会者的耳旁。

宋秀岩在致辞中说,青海是人类诗与歌的摇篮,这片土地就是诗与歌的土地,就是一片诞生诗人的土地。正是因为拥有这些卓越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我们才拥有了举办国际诗歌节的条件和自信。对于诗人,青藏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意味着更多的体验与发现,而各位诗人所有的体验与发现,都将成为人生最难忘的经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将把弘扬中国诗歌传统,表现东方文化精髓,传播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作为我们神圣的使命。举办这次诗歌节,就是希望通过诗人们不同的视角,深化对高原文化的认识,赋予青海更多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和谐青海建设。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柄华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青海省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了举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他指出,坚持深入生活,以优美的艺术形式反映时代精神,引领健康风尚,展现诗歌艺术的清新之风,是当代诗人承担的社会责任。他希望诗人们在饱览美丽青海的无边景色的同时,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诗篇,共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为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

我们会记住古城西宁山岚轻飘,雾气蒙蒙的这样一个早晨,会记住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高峰论坛隆重举行的庄严时刻!

诺大的会议厅里,诗人们齐聚一堂,开始聆听来自世界各地诗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精彩演讲。

诗歌节的主创者、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在提及创意的初衷时说,青海举办诗歌节,其独特优势在于青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历史、民族风情资源优势,更多地潜藏了生活的纯粹、人性的尊严和自然的奥秘,更多地潜藏着诗的遐想和梦幻,更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青海举办国际诗歌节别有一番魅力。

著名作家邓友梅先生激情的演讲令人回味。他说,只有到了辽阔博大的青藏高原以后,才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与自然的和谐。当我们把自己最为深切的感受真实地表现出来,那就是诗。邓友梅先生说,青海是属于世界的,尤其是属于那些才情恣肆的诗人们的。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特别感谢青海的政府和人民对于保护和修复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当很多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时候,青海人民却保护了自己的家乡,保护了世界的诗人们共有的这一方净土,我们才得以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相会。

邓友梅先生满含深情的呼唤是:爱护自然,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石英先生说,更多的海内外诗人们也一致认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载入中国当代文化史和诗歌史。由于这个诗歌节所承载的特殊文化元素以及她将要显现的卓越的文化影响,她必将与世界其他国度的重要诗歌节相媲美。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诞生,必将为这个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沟通,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相异的人们心灵的交流,提供一种更为坚实的可能。

高峰论坛的会场,来自塞尔维亚的著名诗人德拉根・德拉格伊洛维奇静静地坐在前排位置,聆听着诗人们的精彩演讲。

德拉根说,他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邀请的。他认为,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诗人的相识相知、经验交流以及新诗集的翻译出版提供了一个机会。他说,即使诗人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最起码也可以使她变为更加美好和更加人性的世界,作家和诗人可以为营造人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这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唯一道路。

塞尔维亚是一个和中国有着友好关系的国度,也是一个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家,诗歌在他们民族的心灵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德拉根先生给大家赠送了由中国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文诗集《红山之鸟》。笔者打开这本装帧精美的诗集,开始匆忙翻阅时,诗人吉狄马加先生为之撰写的序文中的一段话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人类而言,特别是在今天这个让人忧虑的时代,诗歌的力量和其特殊的作用依然没有消失。无疑在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美好的诗歌!

(三)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

军旅诗人王久辛先生说,青海的确就是一方产生诗歌的沃土。青海成就了大诗人昌耀,如今又成就了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诗歌节,这一切充分表明,青海是一个具有了国际视野的诗歌大省,青海省政府的这种努力,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充分提升诗歌的地位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说,毫无疑问,青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黑河的发源地。青海是江河之源,也是诗歌之源哪!

中国现代诗歌泰斗艾青先生的夫人高瑛女士说,青海是诗人昌耀成长的地方,我十分怀念已故青海诗人昌耀。今天参加这次盛会,也是顺便来拜谒诗人昌耀先生的。他诗歌中的社会性、人民性很强,文化含量也很高,是位非常优秀的诗人。生前昌耀到北京时,曾来过我家,我们有过很好的交往。他的诗很好,人也非常好。对他的去世,我们非常痛心。

在谈及青海的已故大诗人昌耀时,浙江诗人柯平的话语让人动情。他说,青海诗人昌耀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他的诗有很强的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在近30年的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昌耀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昌耀敢于面对真实的生活和人内心深处的矛盾、问题、痛苦,他是用诗、用经历、用生命来创作的人,昌耀被人们所接受,他的诗超越了他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昌耀的诗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更深地刻在人们心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昌耀的诗,昌耀被写入了诗歌的发展史,昌耀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希望有更多的后起之秀出现,汲取昌耀的精神营养……

著名诗人雷抒雁先生也谈吐不凡:我到青海已不是第一次,大约在10年前我就来过这里。到过冷湖、察尔汗盐湖、不冻泉、青海湖……用双脚丈量了青海的广袤,看到了青海丰富的资源,到了这里才知道天有多高,才知道什么是宽阔;来到青海这片高天厚土,让人感到呼吸都开阔了,有多少联想、多少幻想都可以无遮无拦地展开,它给人以很大的精神空间,人的个性可以尽情地展示……

《诗刊》杂志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李小雨说,在青海年轻一代的诗人中,她印象比较深的有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藏族诗人班果,还有近年来创作颇丰的藏族女诗人梅卓。她希望青海年轻的诗人在重视与外界交流的同时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写出自己的特点。

在全国众多的文学刊物中,李小雨认为《青海湖》杂志办得很好,特别是诗歌的艺术质量在全国是有一定位置的。她曾经在诗刊办的诗歌选刊上,选过很多首发表在《青海湖》上的诗歌作品。

是的,诗歌会真实记录一个生命的成长经历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尤其在青海,只要用心触摸这片神奇的土地,就一定会有深深的感悟,就会有优美的华章自心底流出。

感谢诗歌,这种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使我们坦诚的心胸曾经和罡风一起接近过天空!

感谢诗歌,这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使我们一直以高昂的激情,精心构筑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可以这样说,通过这样的诗歌盛会,所有的嘉宾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那就是:是诗歌眷恋着青海,是青海眷恋着诗歌……

(四)

天高云淡,阳光灿烂。诗人们眼前的青海湖一碧万顷,海鸥飞翔,湟鱼浅底。远处的雪山云雾缭绕,近处的草原牛羊满坡……这,就是壮美的圣湖;圣湖边,一个伟大的诗歌宣言就在这里诞生……

《青海湖诗歌宣言》以诗意的语言,历数了诗歌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滋养人的精神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人们对诗歌女神的热切呼唤。诗人们面对青海湖作出了庄严的承诺,以诗的名义,把敬畏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生命,把尊严还给文明,把爱与美还给世界,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

《青海湖诗歌宣言》既把诗歌价值的彰显放在了显要的位置,同时又把尊重人类普遍的价值认同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

紧接着,诗歌节诗歌宣言签名活动正式开始。本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诗歌宣言签名活动以"赞美生活,热爱诗歌"为主题,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诗意和谐。

在雪山、草地、圣湖的见证下, 208位诗人在《青海湖诗歌宣言》的横幅上庄严地签下了他们的名字……

远处,经幡猎猎;近处,群情激昂。世界诗歌的发展史上,关于青海湖的记忆,从这里开始……

(五)

如今,我们无比欣喜地看到,随着青海省一系列的文化、体育、经贸盛会的成功举办,被观察家们提出的“青海现象”日益引人注目。

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来临之际,青海人民出版社及时推出了厚重的诗歌专集――《通向世界的门扉》和《高大陆上的吟唱》。前者是献给诗歌节的具有史诗意义的礼物,后者是青海青年诗人方队的集中展示。这在青海的出版界,也同样可以称之为“青海现象”……

短短10年间,随着青海的各种国际性节庆、会展、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其影响力和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不仅成为政府工作中的大事,而且日益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说“青洽会”、“郁金香节”、“青海国际藏毯展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节庆活动的举办,更多地体现着物质和经济的特性,那么,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则更多地彰显着人文精神的品质。

青海省的决策者们说,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我们不仅需要创造这样那样的物质财富,不仅要通过经济建设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而且我们还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如果两者不能双翼齐展,只靠一只翅膀飞行,不仅会飞不了多远就半途折翅,而且我们也永远无法飞得更高更远。

有学者指出,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诞生,使高大陆上的青海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大品牌。这个品牌最富有创造力、最具魅力的一面,就在于它的精神品质。它不仅选择了诗歌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来传递人们质朴的感情和真纯的心愿,让人们在诗歌的光芒中亲近大地的美和人性的光辉,更重要的是,她将和谐这个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理念,通过来自世界的诗人们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此高远的使命,在精神的高度上,又一次抬升了青海的文化地位。

胜景撞击灵魂,诗意孕育梦想。

美丽的青海湖在召唤,辽阔的青海高原在召唤……

我们禁不住要说,诗人啊,请您在诗歌的故乡留下美好的记忆,书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青海湖日出篇8

【关键词】青海湖;景区发展;生态旅游

青海湖是美丽的,其生态环境也是脆弱的。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湖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青海省的旅游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经历了近几年的粗放、野蛮、疯狂的开发后,青海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青海湖景区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一)青海湖的生态地位

青藏高原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性、密集性在青海湖都是绝佳的体现,普氏原羚这一极度濒危物种唯一的栖息地就是青海湖,不仅如此,青海湖及周边地区有许多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青海湖于1992年1月经国务院审批通过,最终加入到国际重要湿地的行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二)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现状

(1)沙漠化不断扩大。不得不说的是据2004年卫星遥感调查的数据,青海湖区域沙化面积高达13.4万公顷来看,青海湖已发展成为青海省最严重的沙化地区之一。青海湖湖域原集中在东北部的沙丘开始急速扩展向整个湖区。

(2)草地退化严重。1950年青海湖盆底优质草场占整个湖区面积的57%约有201万公顷;到1990年末,短短40年的时间却致使产草量急剧下降至50%,优质草场只有109万公顷。

(3)渔业资源濒临枯竭。青海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类资源,其生长极其缓慢,资源总量十分有限。湟鱼体积逐年变小,急剧下降的群体数量,使湟鱼成为越来越珍惜的濒危水族。

(4)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青海湖景区有占全国32.3%的一、二级保护动物,但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资源却远远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三)青海湖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现状

2007年以前,不同地区和部门由于盲目开发景区旅游资源获取利益,致使整个景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在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部级风景名胜区的青海湖景区,各地区、各部门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形成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无序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2)青海湖景区缺乏旅游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对生态环保方面的统筹考虑,景区基础设施简单,目前青海湖二郎剑、鸟岛、沙岛景区,虽然已有旅游基础设施,但由于缺乏参与性、娱乐性和有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既无法承担大型的旅游活动,又很难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3)景区旅游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尤其缺乏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职工队伍呈现低文化、低素质的特点,致使整个青海湖景区旅游服务体系还存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不到位等状况,与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青海湖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一)明确发展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发展并举”,在保护好青海湖旅游资源及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开辟新景点,使资源永续利用,良性发展。

(2)突出特色旅游。抓住青海湖旅游的新,高原、空气清新、视野广袤、山浓绿水湛蓝等;奇,滑沙、鸟岛等;特,藏羌风情,淳朴高原游牧文化。

(3)抓住市场导向。开发青海湖景区旅游周边产品及旅游住宿等独具风情特色的服务接待设施设备,用以满足游客长短期游览观光及纪念品的需求。

(二)提高游客及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着力宣传

对社会大众及景区内原住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补充与加强,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成立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科教基地,并拿出专项资金对其宣传、培训、教育等服务予以辅助支持,整体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性,在公民心中树立鲜明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建立科学技术支撑体系

对青海湖景区内的濒危物种制定出专门的保护繁育计划,同时建立起野生动物的抢救中心,对于珍惜动植物的繁育与培植可以成立特殊的站点做专门的保护研究。把握好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这两门技术,用于实时掌控青海湖景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定期调查区域生态状况,收集整理好有价值的材料和数据并深入分析形成数据的人为、自然因素,得出可靠的区域生态系统状况,并为下一步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提供最有价值的数据与参考。

(四)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依法保护

青海湖景区各级管理部门因贯彻下达国家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法律保护政策,切忌得过且过和视而不见的“表面管理”,切实执行法律法规并严格监督管控;对景区内可能新增的一切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把控与限制;积极响应国家的生态保护号召并努力为青海湖生态旅游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投资和项目。

(五)对景区生态进行地面监控、评估,重点维护保护区

对青海湖景区生态进行地面监控、评估,定期进行数据分类与比对并整理成册或编制为专项报告;无论是景区监管者还是技术人员均设置定期的培训,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能力技能的提升;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破碎,在规定区域保护范围内,拆除并杜绝人为设置的网围栏,同时重点保护受到威胁的物种。

(六)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

游览观赏、中药及藏药、草场、太阳能等资源都是大自然赋予青海湖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便是青海湖的发展并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主导产业,但只要整合资源,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依然能对青海湖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青海湖景区的日益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将会给青海湖景区生态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如何正确的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需要景区管理部门的深入研究探讨因此,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为青海湖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一些建议,希希望能为景区生态旅游贡献一点力量,推动青海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取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张登山,刘秋锋,鲁瑞洁等.青海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3):107-111

[2] 张登山,刘秋锋,鲁瑞洁等.青海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3):107-111

上一篇:母亲节句子范文 下一篇: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