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昆仑地区金矿成矿模式探讨

时间:2022-05-23 08:13:27

青海东昆仑地区金矿成矿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对青海东昆仑地区金矿的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结合前人的理论建立了该区域金成矿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价值性,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青海东昆仑地区;金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ast kunlun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the genetic type gold deposits are analyz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ory of combining previous this region gold metallogenic models,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value and sex, for referenc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ast kunlun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Gold metallogenic model; The genesis

中图分类号:P641.4+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区所在的东昆仑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中央造山带之秦祁昆褶皱系的一部分。其西起阿尔金断裂,东至香日德以东,北邻柴达木盆地,南隔东昆南断裂带与阿尼玛卿一巴颜喀拉印支造山系相望,由一系列造山带和微陆块镶嵌而成,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该区矿产资源丰富,有金边(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金矿)盐盆(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金腰带(昆仑山铜多金属矿)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一、矿床成因类型

东昆仑地区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复合造山带中,研究表明,它们与本地区的显生宙造山过程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在赋矿围岩上,尽管它们产于不同时代(Pt-T)和岩性的围岩地层中,但是全部遭受绿片岩相变质和强烈的变形作用。

矿床在空间上明显受三级构造系统控制,低级构造系统通常是高级构造系统的派生或配套构造,它们皆为造山作用之产物。一般金矿床皆沿深断裂或碰撞带的近侧分布,大型剪切带是区域控矿构造或矿田构造,通常控制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矿床及多个矿点的分布,而矿床和矿体则位于大型剪切带内或旁侧的褶皱和断裂裂隙系统中。

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严格受构造控制。与剪切带伴生的断裂一裂隙系统中的矿体,一般呈平行斜列式脉群,其单个矿体通常规模小(长数米至上百米,厚度变化大)、形态复杂(透镜状、脉状、不规则状等)、产状陡,沿走向和倾向极易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多产于由压扭性向张扭性转换的断裂/裂隙部位。产于褶皱中的矿体常呈稳定厚大的透镜体或似层状体,形态较简单,受轴面断裂或劈理控制的矿体产状陡,受翼部层间滑脱带控制的矿体产状较缓,其单个矿体的金资源量可高达数吨或十儿吨。

矿石类型主要有两种,即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是强烈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的构造岩,矿石与围岩间为非自然边界;后者为含金、锑的硫化物一石英脉,矿石与围岩之间呈现自然边界,但通常含矿的硫化物一石英脉产于强烈黄铁绢英岩化的含金剪切带中。所以,石英脉型矿石都与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伴生或共生。按照主要成矿元素的不同,又可分为金矿石、金锑共生矿石和锑矿石,金锑矿石和锑矿石仅产于大场和东大滩矿床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为低硫化物型,含量在3%-5%之间,主要是黄铁矿,其次有少量或痕量的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等,辉锑矿仅发育于北巴颜喀拉构造带中的金矿内。自然金和银金矿常呈0.001-0.lmm的颗粒包裹于浸染状黄铁矿或产于黄铁矿、毒砂及辉锑矿的裂隙中,部分自然金和银金矿呈包体产于黄铁矿中,偶见裂隙金。脉石矿物的种属视矿石类型及围岩类型而变化,石英脉型矿石的脉石矿物以块状石英为主、含少量碳酸盐矿物(铁白云石、菱锰矿、方解石等)和绢云母,蚀变岩型矿石的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碳酸盐、长石等。无论是石英脉型还是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均有低贱金属(Cu、Pb、Zn)、高Au从g比值的特点,A以Ag比一般为1~10,有的可达数十至上百倍。总体上,Au与As关系最密切,Sb在北巴颜喀拉构造带中金矿床的含量最高。

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是最常见的热液蚀变,其它如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程度不等地发育于不同矿床中。热液蚀变的主要特点是面型、分带不太明显、黄铁绢英岩化与金、锑矿化关系最密切。上述蚀变类型在同一个矿床范围内发育程度不等,通常绢云母化和微弱的硅化、碳酸盐化遍及全矿区,矿体中或矿体近侧发育由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组成的黄铁绢英岩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的强度往往与金矿化的强度呈正消长关系。总体上,蚀变围岩的带入组分为CO2、H2O、S、SiO2、K及大离子亲石元素。

成矿流体为一套中低温(118-378℃)、低盐度(0.35-9.54wt%NaCl)的H2O-CO2-NaCI-CH4士N2体系,普遍CO2含量高(≥5mol%),由含CO2包裹体近似估算的流体压力为40-160MPa。流体不混溶性是导致金、锑等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野外地质观察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表明,该地区金矿床主要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矿体最终定位于区域晚华力西一印支期造山过程的晚期。另外,在昆中带的五龙沟矿区存在晚加里东期的矿化作用,反映出多期次叠加成矿特征。

该种类型矿床过去一直被称为中温深成热液型金矿床(mesothermal),近年来,以Groves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诸如此类的矿床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应着眼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时代而给以统一的分类命名,于是建议统一叫作造山型金矿床。

根据矿石类型的不同,可将本区造山型金矿细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个亚类,前者包括五龙沟金矿床、大场金锑矿床、东大滩锑金矿床以及小干沟金矿点、大沟金矿点,后者如开荒北金矿床。

二、区域金成矿模式

(l)东昆仑地区前造山阶段为微陆块加上位于其两侧的小洋盆或裂陷槽组成多岛小洋盆/裂陷槽的构造格局,之后加里东期造山活动引起小洋盆或裂陷槽的裂开与闭合,闭合作用造成与其相邻的微陆块之间的碰合。由于是“追上”的碰撞方式,所以能量小,仅仅是造陆(软碰撞),可能不造山,因此,在晚加里东期的造山结果仅产生较弱的、非经济的矿化作用;

(2)进入海西期后,东昆仑地区成为古特提斯北部的活动陆缘,从而卷入特提斯构造域的活动之中。自晚泥盆世开始,该地区即遭受其南边的巴颜喀拉一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影响,从石炭纪开始陆续有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二叠纪末一三叠纪初。区内形成了一套与特提斯构造域有关的火成岩组合及叠加在加里东造山带之上的叠加变形带。

(3)在印支期末,随着古特提斯陆缘的不断增生,巴颜喀拉一阿尼玛卿洋闭合,巴颜喀拉褶皱带形成。该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鄂拉山组钾玄岩的出现和年龄为237-190Ma的S型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该区已进入陆内造山演化阶段。

在晚华力西一印支期的强烈俯冲及碰撞作用,不但形成了区域深断裂、大型剪切带及次一级的褶皱和断裂一裂隙控矿构造,而且还促使了成矿流体的活化和成矿物质的富集。区内大型剪切带一般都经历过由韧性向韧一脆性和脆性的构造演化,同时伴随有相应的金(锑)矿化作用。其形成机制为:与碰撞有关的热事件(包括造山花岗岩的侵位),不断提高地热梯度,驱使被加热的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等热液流体沿碰撞带和大型剪切带做远距离的运移,并在途中不断淋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形成含金流体。当这些流体进入到矿床或矿体构造后,由于构造性质的转换(韧性~韧一脆性或脆性),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亦随之改变,流体发生不混溶,于是含金、锑成矿流体沉淀,形成金、锑矿体。

(4)矿床形成后,随着陆内演化的进行,山体隆升,于是矿床遭受抬升剥蚀并在近地表发生氧化作用。我们经常看见的有些矿区只出现蚀变岩矿石或同一个矿区一端为石英脉扣“右而另一端为蚀变岩矿石皆为抬升剥蚀的结果。

图1青海东昆仑区域金成矿模型

参考文献:

【1】陈毓川.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李厚民,沈远超,胡正国.青海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J].地质与助探,2001,37(1)

【3】马忠元. 东昆仑水闸东沟—黄龙沟金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及岩石变形特征分析[J]. 青海科技,2011(3)

【4】张延林,韩玉, 张培青,田承盛,陈建林.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床Ⅺ号金矿化带特征及找矿前景[J]. 黄金,2011(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关于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力学实验课的思考 下一篇:水文测井在水文地质勘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