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10 03:15:39

【前言】中职护理学生素质教育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来上学的理由都是应付家长。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学习好不如有个李刚做爸爸”的思想;不少中职护理学生出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没有正确的人生信仰和追求,精神空虚,无所寄托,...

中职护理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中职教育在我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护理教育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职护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正面临着“应试教育”、“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现实主义思想的冲击;立德树人在诸多学校,正一步步在实践的道路上卓显成效。但德育教育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之前的陈旧、僵化的教育模式;含糊、笼统、超现实的德育要求等都使教育的功效大打折扣。

1中职护理学生品德的现状

1.1道德素质明显偏低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职护理学生在校虽然学会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但在如何做人、做事方面还很欠缺。一些学生是非善恶不分,文明礼貌方面较薄弱;爱顶撞,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懂得感恩,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上课睡觉或玩手机;语言不文明,说话时脏话随口而出;缺乏诚信,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及代考行为。他们或因厌学、或因家处偏僻农村而无法接受优质教育,在激烈的“应试教育”中被淘汰,因年龄不大,不得已才选择上中职,且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2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来上学的理由都是应付家长。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学习好不如有个李刚做爸爸”的思想;不少中职护理学生出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没有正确的人生信仰和追求,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萎靡不振,以至于沉迷于网络上的游戏和一些交友软件。因为沉迷于上网、或过份关注异性、或抽烟打牌而渐渐的荒费了学业,当他们想改掉“坏毛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是病入膏肓、因为方法不济或恒心不足而难以自拔,中考之后只能痛苦地选择读中职。在价值取向上,许多学生把金钱当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贪图享乐,攀比心重,花钱大手大脚,缺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认为钱就是万能的,正规学习道路太漫长,走捷径才是发展需要。

1.3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现象普遍存在

缺乏责任意识在我校中护生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不负责任,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对家人不负责任,不关心家人,追求享受,爱慕虚荣;对他人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缺乏宽容心,不懂得赞赏对方;对集体不负责任,不关心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集体活动;对老师不理解,认为老师就应该付出所有给他们等。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推进素质教育、德育教育难度极大。

1.4有自卑心理障碍

就业形式压力不断加大,很多上中职的学生,总感觉比起高学历的学生自己低人一等,不相信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越自卑越容易失败,越失败就越没有信心,以至于放弃学习,放纵自己,甚至利用抽烟、喝酒、奇装异服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既破坏了学校的形象,也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及成长。还有一些认为身高不够,长相不好,出生不富裕就决定自己将来一事无成。一个人的自信水平越低、其自尊感就越低;自尊感越低,则自我认同感就越低;自我认同越低、则对社会的认同也越低;对社会的认同感越低、则对其社会公德的遵守和对管理的服从难度也就越大。

1.5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弱

中职护理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极端原则之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无论什么事情或行为,都以自己的喜好作为判断的基本标准,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如:对待同学、师长,喜欢戴有色眼镜,缺乏理解与沟通,要么清高自傲,要么嫉贤妒能,鄙视弱者,私下里胡乱议论,造成班级之间、同学之间不团结。进入工作或实习岗位后,与同事、患者常常因为沟通出现摩擦和矛盾,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2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当前中职护理学生思德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破裂、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管理、课程设置等没有及时依据现阶段中职生特点与时俱进、社会对“中职”的认可度低等原因。

2.1社会、家庭因素

2.1.1社会对“中职”的认可度极低社会中很多人认为读中职的学生是“差学生、坏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是“打工学校”等,给从事中职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和原本自尊心就极差的中职护理学生造成了自尊和自信阻碍。加上大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破裂及父母没时间抚养教育造成学习习惯养成不到位,初中毕业后就怀着给孩子混文凭的目的求学,家长不负责,学生无所谓。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更多不便。如有的家长为了打工将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责任交给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朋托管。然而,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却是溺爱有余而管理不足和教育乏力,亲朋对托管对象也只能是管吃、管住;也因此这些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处于一种少教无管的状态。厌学、早恋、偷盗、离家出走、昼夜上网、群殴等事件在他们身上频频发生,父母为求心安,无可奈何才将子女送进中职学校再“托管”三年。个别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是因为家庭经济不能支持,要么是家庭的爱不完整,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造成习惯不良,要么是不爱学习,家长在无奈或求得心理安慰的情形下才送孩子上中职。

2.1.2社会观念认识偏差社会中存在着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的观念使得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中职护理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无奈的选择。在农村,偏远地区的人们对职业教育也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因此,不愿把子女送入职业学校就读,他们希望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出人头地,摆脱贫困。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上出现了“普高热”现象,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而职业学校却出现招生困难的态势,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的生源更为短缺,即使招了一些学生,其生源的素质也是相对较差的,这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2.1.3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上中职便低人一等。尤其是家长,他们认为脑力劳动才是体面的工作,读高中、上大学才有面子。一些愿意从事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迫于家庭、社会等方面压力,不得不放弃学习一计之长,而最终想学技能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较少,而那些为了混文凭等年龄的人便占据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多数,最终导致选择中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并非是自愿,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久而久之导致矛盾的激化,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师不容易管理。

2.2学校职业教育存在局限性、片面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然而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局限性,导致了职业教育发展问题重重[1]。社会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为了适应医疗行业的需求,盲目重视学生的技能操作,从而忽视了他们本身就是知识薄弱的人群这一点,进入临床工作的中职护理学生频频出现由于理论知识匮乏导致操作失误的案例。有些领导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部分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把先进的设备引入教学中,造成了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学生升学考试和就业的需要,这不但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学校自身办学的吸引力,而且也挫伤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入读信心。

2.2.1中职生源质量相对较弱中护生源以初、高中落选学生为主,知识能力及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中职护士学校现在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不相适应,然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难度相对较高。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

2.2.2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明显中职护校根据医疗行业需求,医院需要操作技能,老师就加大技能训练,学生就大量地在某些技能环节强化训练,突出了技能的“一支独秀”,由于学生本身基础知识差,讨厌学习书本知识,这样一来就忽视文化基础的双基作用,忽视人的知识与技能协调发展。

2.2.3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改进职业教育依然没有摆脱普通学校的传统地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培养其应考能力,而轻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都较差。

3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职护理学生品德素养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以人的发展为本”就是把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根本,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教师和学生而展开,使师生互为依存,共同发展。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系统进行心理指导,在德育中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2]。例如我校开展一系列的“读圣贤书、做文明人”大型《弟子规》德育教育活动,在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创立校园文化,组织各项团体活动等都结合《弟子规》教育开展了相关演讲、大型读书操、艺术节、知识问答,主题班会。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积极搭建同龄人的个性舞台,组织技能操作大赛,号召全员参与让每一个人都能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启示每位学生可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以校为荣精神。

3.2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改革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因此,学校要根据国家要求,针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中职护校课程改革,应当注重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形势与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联系;加强课程结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实习训练课的有效结合;注意开设德育课程,与时俱进制定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

3.3发挥主课堂功效,提高学生价值取向的能力

课堂教学具备传播知识文化的功能和教会学生做人的功能,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抓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离开这一主阵地,推进素质教育便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应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课堂教育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去探索,在获取和探索过程中发展智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和方法,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4加速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所谓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指提高他们的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教师要有教书育人为其天职的理念,要有忠诚于职教事业的坚定信念,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的品德素质;教师应该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其中生理素质有:强健的体质和构建在此基础上的承受辛劳的体能,表现在授课及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敏感和充沛智能。教师的心理素质,应该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成就欲,对人生和事业充满热情,具备面对成功、接受失败的良好心态;职教的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融通的基本文化素质;不仅如此我们的教师、班主任们,虽然做起学生思想工作来各自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长期地面对“问题学生”,有的学生经过多次教化也得不到进步,此时很多教师己经失去了信心,没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就没有愉悦的心态去面对被称为“双差生”的中职护校的学生,就不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兴奋点,就不能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能动性[3];中职教师还应具备劳动素质:中职护校技能训练是一个主阵地,教师以身示范必不可少,这对教师劳动的品质、规范、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正确处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的概念虽然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中职护校尽管不追求升学率,但是素质教育同样必要,素质教育仅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范围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职业学校办学任务、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决定了在职业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性,也对教师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提出要求。其次要处理好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有人觉得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矛盾,专业教育要达到“一专多长”,素质教育要适应未来需要,开设社会人文课程,时间总量就那么多,安排不过来,而且社会人文类课程与专业没有多大联系,开设没必要。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一方面,专业能力就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不矛盾。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本身不是某一学科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应该寓素质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所以,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又区别于专业教育,相互间彼此促进。总之,中职护理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庞大的教育工程,要靠各级部门、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中职师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共同来规划和营造,这样才能解决中职护理素质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护理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和长足发展。

作者:妥静 单位: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探讨 下一篇:数字技术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