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课堂逸闻多

时间:2022-03-10 01:04:21

民国课堂逸闻多

朱希祖的厌世思想

杨海亮

朱希祖是浙江海盐人,著名的文史学家,满脸粗胡子、满口家乡话,是他的经典标记。他在北大任教时,因为地方口音太重,许多北方的学生听他上课感觉“鸡同鸭讲”。有的同学甚至从入学听到毕业,也没能听出个子丑寅卯来。为此,朱希祖的课堂时不时闹出笑话。一次,他和学生谈孔子,反复说孔子是“厌世思想”。有同学就纳闷了,黑板上写的孔子的话,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都很积极、很正面,朱老先生怎么说孔老夫子是“厌世思想”呢?后来,他们才知道,朱希祖说的是“现世思想”。因为在海盐话里,“现”的发音接近于“厌”。虽然朱希祖的家乡话不好懂,但他博古通今,又和蔼可亲,他的课还是有很多粉丝。

林公铎的酒后胡言

李升颖

著名经史学家林公铎年纪轻轻,就做了北大教授,年少有才,不免轻狂。学生问他:“当今世上写文章最好的人是谁?”他毫不含糊:“第一,没有。第二,我!”林公铎喜欢喝酒,手头紧的时候连劣质酒也喝。喝高了去上课,也就借着酒力胡言乱语。一次,他给学生讲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说着说着,又立怪说:“卫八处士这家伙很不够朋友,用黄米饭炒韭菜招待杜公,杜公当然不满。所以,诗中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意思是从今往后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其实,卫八处士与杜甫有着淳朴而深厚的交谊。两人重逢话旧,一连就喝了十大杯,可见爽快。杜甫哪在意什么黄米炒韭菜,他是想到重会又别才无限伤悲。学生都知道林公铎喜欢酒后胡言,也就听之任之。

陈介石的以写代口

王会生

陈介石是北大教中国哲学史的第一人。他的温州话,学生多半听不懂。于是,他以笔代口,上课前先把讲稿印出来发给学生。而上课时,他登上讲台,一言不发,拿着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字写得龙飞凤舞,学生跟着抄都来不及。他的学生、后来成为哲学家的冯友兰这样回忆:“下课铃一响,他把粉笔一扔就走了。妙在他写的跟讲义上所写的,虽然大意相同,但是各成一套,不重复,而且在下课铃响的时候,他恰好写到一个段落。”最难得的是,陈介石上课话少,却是诚心诚意为学生备课、授课,因而深受学生尊重。有人议论陈介石的做法,他的学生很是维护,说听他的课是“目击而道存”。言下之意,陈介石站在那里就好了,说话倒成了多余。

辜鸿铭的六首英诗

刘荣飞

学者辜鸿铭是出了名的怪人。周作人给他画像:“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发,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长袖马褂,上戴瓜皮小帽……”这样一位小城市里华装教士似的人物,怪是怪,学问却是顶尖级的。辜鸿铭精通英、德、拉丁等多种语言,在北大时主讲西洋文学,后又主讲英诗。课堂上,他曾公开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说是要教学生学英文学英诗,可他并不上心。上课时,他常带一个童仆为自己装烟倒茶。他坐靠椅上,慢吞吞地讲课,一会儿吸水烟,一会儿喝口茶,学生们着急地等着他。可等了一学期,只跟着他学了六首英诗。

梁思成的谢谢捧场

王振宇

建筑学家梁思成做学问肯花工夫,当老师也愿花心思。在清华时,他给学生上建筑概论课。为了说明“尺度”的含义,他先画了一只小狗,随后在小狗的旁边画了一座与狗大小差不多的小屋,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狗窝。他又在狗的旁边画了一个大的屋子,再问学生是什么,学生都说是房子。谈笑间,学生心领神会。又有段时间他在北大开设中国建筑史课程。到了期末,他问学生:“为了应酬公事,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说怎么考好?”台下二十几人,无一人应答。梁思成这才想到北大课堂的惯例――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于是,他让选课的同学举手,结果没一人响应。梁思成笑笑,说:“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谢谢捧场。”说完,作了一个大揖扬长而去。

白雄远的我也光彩

郭镇宇

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挂有少将军衔的白雄远在北大教的是军事训练课,这是必修课。可在学生那儿,凡是“必修”的,都是“不必”修的白雄远怎么对付这般后生呢?他是“双管齐下”:一“管”在课外。白雄远记性好,受训的学生,几乎都认识。遇见了,他称学生为先生,表示尊重;另一“管”在课内。课堂上,立正、看齐、报数,可谓一丝不苟。一次,因为有少数学生不听话,他便情理并用:“诸位是研究学问的,军训当然没意思。可是国家设这门课,让我来教,我不能不教,诸位不能不上。我们心里都明白,用不着较真儿。譬如说,旁边有人看着,我喊立正,诸位打起精神,站正了,排齐了,我喊报数,诸位大声报,一二三四,人家看着很好,我也光彩,不就得了吗?如果没有人看着,诸位只要能来,怎么样都可以,反正能应酬过去就成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学生不能不买白雄远的账。

上一篇:为什么我们总是违规 下一篇:“见义勇为”的老妈